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过许多摄影爱好者,每每谈及购买新器材,大家总是两眼放光,似乎拥有了最新的产品就有了巨大的优势,可以比他人赢得先机,获得更好的作品。可事实是残酷的,如果你不研究手中的新相机,不去了解产品的特性、设置,要想获得优势,难!
在像素设置上,摄影人当然应该使用最高像素,但是,部分影友在外出时,特别是远行中,考虑到存储卡的容量,会拍摄一些尺寸略小的图片(或者压缩比较高的JPEG格式),这是不可取的,所以建议出发前尽量地购买足够容量的存储卡,并且选择一款可靠的数码伴侣,否则一次美妙的旅行,千辛万苦得到的作品,可能会因为低像素和画质差而苦恼遗憾。
降噪功能
大家都知道,通常在高感光度、长时间曝光、图片较暗区域及曝光不足的情况下,影像部分会出现大量噪点。目前的单反相机都具有“降噪”(NR)功能,有助于减少最终影像中的噪点。当使用此功能时,它将以电子方式“减去”照片中的噪点,让图片看上去更为干净。但是,相机的降噪会减少图片的细节,使层次受到一些损失,所以也不可乱用,特别是细节和层次要求很高的风光摄影上,最好关闭降噪功能。同时,根据数码相机噪点产生的原理,避免曝光不足和图片中出现大片暗区,或者在夜景拍摄中减少曝光时间,同样可以减少噪点——这显然比打开相机降噪更具实用价值。此外,本刊曾介绍过,曝光略微过度也可有效减少图像的噪点(详见《大众摄影》2009年3期第80页)。
防抖功能的运用
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厂家都有了自己的防抖技术——无论是镜头光学防抖还是机身传感器防抖。
我们知道防抖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光轴的偏移,使相机在低速快门下也能够得到相对清晰的图像(一般可以比安全快门速度降低2-4挡),拍摄出的画面更为清晰。但是,防抖技术有利也有弊,比如佳能、尼康、松下等公司开发的镜头防抖,虽然其效果十分明显,但由于在光学镜片中增加了一个防抖组件,所以镜头的成像质量上会略受影响,另外,防抖镜头通常不能在三脚架上打开防抖使用,否则会影响照片清晰度,使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索尼、奥林巴斯、宾得采用机身防抖,由于感光芯片装在一个活动的组件上,所以相机的抗磕碰性能会有所降低,而且理论上说这类防抖会产生更多的电子干扰。
因此,在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应多使用三脚架,尽量不使用防抖功能,这样才可以得到最佳的图像质量。
曝光模式的选择
目前的相机曝光模式十分健全,我们在此不讨论各类相机的情景模式,就是“A、P、S、M”也足够我们说半天了。
在相机的曝光模式设置中,大家一般喜欢使用P挡(程序自动曝光)或A挡(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其实,要想快速而准确地拍摄,在暗光和复杂光环境下使用M挡(手动曝光)要比其他模式更方便,因为在复杂光线下,相机很难准确测光、曝光,只要用M挡试拍一张图片,就可快速地调整相机的曝光参数,然后在后边的拍摄中只进行很少的调整就可以得到准确的曝光效果,这显然比使用曝光补偿要快捷得多。
此外,在使用超广角和广角镜头进行人文摄影时,往往需要足够的景深,使用P挡,相机会自动收缩光圈,让我们可以把精力放在构图和抓拍中(需要注意的是,各厂家的产品在P挡(程序自动曝光)时个性鲜明,比如尼康在光圈收缩上比较谨慎,往往会保持较快速度。而索尼会尽量收小光圈,把速度控制在安全快门左右)。但在使用长焦时,A挡才可更好地控制景深。
对焦模式和对焦点选择
在对焦模式上,人们往往对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的运用比较纯熟。但是在对焦点的选择上却重视不足(平时最常用的单次自动对焦)。其实,在购买相机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测试其各对焦点的灵敏度,特别是在暗光下的对焦性能。在知道各对焦点的差别后,拍摄时,多用十字形的对焦点,或者组合使用各对焦点,可以使拍摄更为迅速。以佳能EOS-1D系列为例,该相机的45点对焦面积虽大,但在暗光下,很多周边的对焦点却又不够灵敏,所以选择十字对焦点可以提高对焦速度。此外,对焦辅助灯是否打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是拍摄人文题材,暗光下明亮的辅助灯必然暴露你的意图,会给你带来不少尴尬,所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辅助灯,意义同样重大。
测光
一般来说,人们最常使用的是相机的点测光和智能测光(智能测光包括佳能的评价测光、尼康彩色矩阵测光、索尼的蜂巢测光等等),点测光当然是在复杂光下进行精确的测光,而智能测光也足可应付大多数拍摄环境。但许多相机测光系统个性分明,甚至和自己同品牌的其他机型测光倾向也大为不同。此时,多试拍一些照片,如果依然不太清楚自己相机的智能测光特点,复杂光线下不妨使用中央重点测光,该测光模式虽然较为传统,但配合简单的曝光补偿,准确性依然十分高,如果拍摄人像作品,使用中央重点测光会更加简单方便。
曝光补偿
在曝光补偿方面,通常景物亮度对比越小,相机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较大。传统的方式是表现白色要增加曝光量(正补偿),拍摄黑色应减少曝光量(负补偿)。由于各厂家智能测光运算方式不同,不同的相机会在具体环境中表现出较大的特性,有的机型曝光偏向不足,可以提前将曝光补偿增加或减少。另外,使用环境的不同,相机预设的曝光补偿也会不同。这需我们要尽量熟悉相机曝光特性,多拍摄,多尝试。
IPS:
“白加黑减”
相机测光是以测光区域的反光率为18%灰为标准(这个数值是根据自然景物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一般白色表面可以反射近 90%的光线),然后给出参数指导拍摄。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大于18%,相机给出的测光值就要比实际的低一些,白色会拍成灰色。反之,相机给出的测光值要高于实际值,黑色会被拍成灰色。这就是“白加黑减”的原理了。
自拍与回放
由于数码单反相机的快门线和遥控器需要另行选购,所以为了避免快门震动给影像带来影响,可以采用自拍来释放快门。一般最佳的自拍设置时间是5秒。
有经验的摄影师不喜欢把相机设置为拍摄后马上自动回放,因为这样不但浪费电力,而且让人很难专注于拍摄。从实践来看,不回放图片,相机的电池续航能力会比正常回放增加1/4左右,一台尼康D200可以拍摄大约850张图片。此外,不回放也让人对拍摄工作更为谨慎。
内置闪光灯
相机上的内置闪光灯通常有三种基本模式——防红眼、慢速同步、自动。如果你不经常使用内置闪光灯拍摄夜间人像,避免使用防红眼闪光模式是必要的,因为这一模式下闪光灯会先后进行两次闪光,对于抓拍十分不利。
在慢速同步闪光时,前帘闪光与后帘同步闪光的效果明显不同。前帘同步闪光会先将主体凝固下来,然后拍摄出一道尾迹。后帘同步闪光则相反,会先拍摄下一道光迹,然后用闪光凝固主体。所以平时可设在后帘同步闪光上,这样在速度较高时,效果与正常闪光一样,在慢速快门下,动感效果要优于前帘同步闪光。
曝光锁定
曝光锁钮(AE-L)是许多摄影者最常用到的一个功能,但也是许多摄影初学者不常使用的一个功能。在一些相机上,AE和AF锁定是同一个按钮,需要在菜单中才能将其改为单独功能。
由于许多相机在锁定焦点的同时会锁定曝光量,所以单独的曝光锁定可以帮助你在对焦之前,将自己确认构图的曝光量锁定,然后进行对焦拍摄,显然,这样拍摄的图片曝光要比对焦时锁定曝光量更为准确(对焦时锁定的曝光量往往和拍摄时的构图有出入)。此外,如果你在复杂光线环境中,灵活地使用曝光锁也能使事情更为简单。比如在大片树林中,要想使画面暗一点,让天空多一点色彩,那么对着树林的上方锁定曝光量(一半树一半天空),然后再构图拍摄,这样就不用劳神使用曝光补偿了。
在像素设置上,摄影人当然应该使用最高像素,但是,部分影友在外出时,特别是远行中,考虑到存储卡的容量,会拍摄一些尺寸略小的图片(或者压缩比较高的JPEG格式),这是不可取的,所以建议出发前尽量地购买足够容量的存储卡,并且选择一款可靠的数码伴侣,否则一次美妙的旅行,千辛万苦得到的作品,可能会因为低像素和画质差而苦恼遗憾。
降噪功能
大家都知道,通常在高感光度、长时间曝光、图片较暗区域及曝光不足的情况下,影像部分会出现大量噪点。目前的单反相机都具有“降噪”(NR)功能,有助于减少最终影像中的噪点。当使用此功能时,它将以电子方式“减去”照片中的噪点,让图片看上去更为干净。但是,相机的降噪会减少图片的细节,使层次受到一些损失,所以也不可乱用,特别是细节和层次要求很高的风光摄影上,最好关闭降噪功能。同时,根据数码相机噪点产生的原理,避免曝光不足和图片中出现大片暗区,或者在夜景拍摄中减少曝光时间,同样可以减少噪点——这显然比打开相机降噪更具实用价值。此外,本刊曾介绍过,曝光略微过度也可有效减少图像的噪点(详见《大众摄影》2009年3期第80页)。
防抖功能的运用
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厂家都有了自己的防抖技术——无论是镜头光学防抖还是机身传感器防抖。
我们知道防抖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光轴的偏移,使相机在低速快门下也能够得到相对清晰的图像(一般可以比安全快门速度降低2-4挡),拍摄出的画面更为清晰。但是,防抖技术有利也有弊,比如佳能、尼康、松下等公司开发的镜头防抖,虽然其效果十分明显,但由于在光学镜片中增加了一个防抖组件,所以镜头的成像质量上会略受影响,另外,防抖镜头通常不能在三脚架上打开防抖使用,否则会影响照片清晰度,使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索尼、奥林巴斯、宾得采用机身防抖,由于感光芯片装在一个活动的组件上,所以相机的抗磕碰性能会有所降低,而且理论上说这类防抖会产生更多的电子干扰。
因此,在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应多使用三脚架,尽量不使用防抖功能,这样才可以得到最佳的图像质量。
曝光模式的选择
目前的相机曝光模式十分健全,我们在此不讨论各类相机的情景模式,就是“A、P、S、M”也足够我们说半天了。
在相机的曝光模式设置中,大家一般喜欢使用P挡(程序自动曝光)或A挡(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其实,要想快速而准确地拍摄,在暗光和复杂光环境下使用M挡(手动曝光)要比其他模式更方便,因为在复杂光线下,相机很难准确测光、曝光,只要用M挡试拍一张图片,就可快速地调整相机的曝光参数,然后在后边的拍摄中只进行很少的调整就可以得到准确的曝光效果,这显然比使用曝光补偿要快捷得多。
此外,在使用超广角和广角镜头进行人文摄影时,往往需要足够的景深,使用P挡,相机会自动收缩光圈,让我们可以把精力放在构图和抓拍中(需要注意的是,各厂家的产品在P挡(程序自动曝光)时个性鲜明,比如尼康在光圈收缩上比较谨慎,往往会保持较快速度。而索尼会尽量收小光圈,把速度控制在安全快门左右)。但在使用长焦时,A挡才可更好地控制景深。
对焦模式和对焦点选择
在对焦模式上,人们往往对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的运用比较纯熟。但是在对焦点的选择上却重视不足(平时最常用的单次自动对焦)。其实,在购买相机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测试其各对焦点的灵敏度,特别是在暗光下的对焦性能。在知道各对焦点的差别后,拍摄时,多用十字形的对焦点,或者组合使用各对焦点,可以使拍摄更为迅速。以佳能EOS-1D系列为例,该相机的45点对焦面积虽大,但在暗光下,很多周边的对焦点却又不够灵敏,所以选择十字对焦点可以提高对焦速度。此外,对焦辅助灯是否打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是拍摄人文题材,暗光下明亮的辅助灯必然暴露你的意图,会给你带来不少尴尬,所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辅助灯,意义同样重大。
测光
一般来说,人们最常使用的是相机的点测光和智能测光(智能测光包括佳能的评价测光、尼康彩色矩阵测光、索尼的蜂巢测光等等),点测光当然是在复杂光下进行精确的测光,而智能测光也足可应付大多数拍摄环境。但许多相机测光系统个性分明,甚至和自己同品牌的其他机型测光倾向也大为不同。此时,多试拍一些照片,如果依然不太清楚自己相机的智能测光特点,复杂光线下不妨使用中央重点测光,该测光模式虽然较为传统,但配合简单的曝光补偿,准确性依然十分高,如果拍摄人像作品,使用中央重点测光会更加简单方便。
曝光补偿
在曝光补偿方面,通常景物亮度对比越小,相机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较大。传统的方式是表现白色要增加曝光量(正补偿),拍摄黑色应减少曝光量(负补偿)。由于各厂家智能测光运算方式不同,不同的相机会在具体环境中表现出较大的特性,有的机型曝光偏向不足,可以提前将曝光补偿增加或减少。另外,使用环境的不同,相机预设的曝光补偿也会不同。这需我们要尽量熟悉相机曝光特性,多拍摄,多尝试。
IPS:
“白加黑减”
相机测光是以测光区域的反光率为18%灰为标准(这个数值是根据自然景物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一般白色表面可以反射近 90%的光线),然后给出参数指导拍摄。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大于18%,相机给出的测光值就要比实际的低一些,白色会拍成灰色。反之,相机给出的测光值要高于实际值,黑色会被拍成灰色。这就是“白加黑减”的原理了。
自拍与回放
由于数码单反相机的快门线和遥控器需要另行选购,所以为了避免快门震动给影像带来影响,可以采用自拍来释放快门。一般最佳的自拍设置时间是5秒。
有经验的摄影师不喜欢把相机设置为拍摄后马上自动回放,因为这样不但浪费电力,而且让人很难专注于拍摄。从实践来看,不回放图片,相机的电池续航能力会比正常回放增加1/4左右,一台尼康D200可以拍摄大约850张图片。此外,不回放也让人对拍摄工作更为谨慎。
内置闪光灯
相机上的内置闪光灯通常有三种基本模式——防红眼、慢速同步、自动。如果你不经常使用内置闪光灯拍摄夜间人像,避免使用防红眼闪光模式是必要的,因为这一模式下闪光灯会先后进行两次闪光,对于抓拍十分不利。
在慢速同步闪光时,前帘闪光与后帘同步闪光的效果明显不同。前帘同步闪光会先将主体凝固下来,然后拍摄出一道尾迹。后帘同步闪光则相反,会先拍摄下一道光迹,然后用闪光凝固主体。所以平时可设在后帘同步闪光上,这样在速度较高时,效果与正常闪光一样,在慢速快门下,动感效果要优于前帘同步闪光。
曝光锁定
曝光锁钮(AE-L)是许多摄影者最常用到的一个功能,但也是许多摄影初学者不常使用的一个功能。在一些相机上,AE和AF锁定是同一个按钮,需要在菜单中才能将其改为单独功能。
由于许多相机在锁定焦点的同时会锁定曝光量,所以单独的曝光锁定可以帮助你在对焦之前,将自己确认构图的曝光量锁定,然后进行对焦拍摄,显然,这样拍摄的图片曝光要比对焦时锁定曝光量更为准确(对焦时锁定的曝光量往往和拍摄时的构图有出入)。此外,如果你在复杂光线环境中,灵活地使用曝光锁也能使事情更为简单。比如在大片树林中,要想使画面暗一点,让天空多一点色彩,那么对着树林的上方锁定曝光量(一半树一半天空),然后再构图拍摄,这样就不用劳神使用曝光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