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范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通过朗读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是一门读的学科,文章读透了,读通了,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学法。只有读好了,学生才能进入角色,置身于作品的情景之中,和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怎样才能有效地强化他们“从无声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能力转换呢?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绝大部分的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简单地停留在故事情节和文字的表面意义上,对文章的深刻含义并不能心领神会,即使有所理解,很多学生依然不会通过语音语调的高低起伏、语速的舒缓、音色的处理、神态的变化等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对文章的情感认识,往往是“一泻千里”地唱读文章。因而我认为教师的范读是至关重要的。
  
  一、范读全文,诱发情感
  
  有的教师说:如果一个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感情纯正地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的就差不多达到了一半。这样的说法,貌似偏颇,但细研深究,确也不无一定的道理,因为教师精彩的范读首先可以把学生吸引到作品中去,使之感受故事的波澜起伏,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享受词句的优美典雅,甚至可以使之把握文章的深刻寓意,继而唤起感情共鸣,诱发学生的情感波澜。这就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紧接着教师再与学生探讨如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自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范读重点,激发兴趣
  
  徐世英先生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要比讲解更重要。”在作品的重点之处,与其滔滔不绝地讲解,不如先择其要点进行透析,然后通过读来感悟。那么由谁来读?学生朗读是必然的,但是教师也应该适宜地选择范读,教师的读,不仅浓缩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教师的读,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随着教师走进文章的艺术境界,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美、自然的美、人物形象的美、情感的美……学生从这无声的抽象的文字中听到了有声的信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岂不是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悟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在教师一段绘声绘色地朗读之后,趁热打铁,再把读抛给学生,提出“谁可以把这一段读得更好?”“谁能通过读来表达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等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朗诵的欲望油然而生,也为更好地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
  
  三、范读“疑点”,其义自见
  
  “情以生文,文亦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尤其是文章的疑难之处,教师理论性的分析与讲解无疑是硬性地灌输,变得乏味而枯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时如果教师用平缓、低沉的语调读出来,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与提示,然后再让学生反复读,与学生共同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这样就更易于学生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感知体会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学会看病》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如果只是讲解学生并不能入情入境地体会母亲那时的心情,教师先用焦急、无奈、后悔的语调读出来,引学生进入角色,然后在指导学生换角色朗读,就比一味地讲解更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心如刀割”的煎熬,从这无一个“爱”字的几句话中领悟出母亲的爱。
  
  四、范读佳作,陶冶情操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或质朴或绚丽,或含蓄或华美,或婉约或豪放,但不管是哪一篇美文,如果只一味地随着教师把字、词、句拆解开来分析,就无异于是将文章活生生地肢解,把千古美文变成鸡肋。这类作品唯有有声有色地读出来,才能让学生沉醉其中,品味美言,发自内心地感悟到浓郁的亲情、温馨的友情、圣洁的爱情,让学生感受坚定的意志、多彩的人生、清丽的自然;唯有读出来才能帮助学生欣赏和积累,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广度、陶冶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历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如《桂林山水》一文,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淋漓尽致地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才能真真切切地让学生产生美的向往。
  总之,“读”是师生之间参与的双边活动,在强调学生朗读的同时,教师的范读仍不可忽视。成功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成功的范读,可以融情于声,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感悟语言含义及魅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鉴赏美、评价美的主体。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入门向导。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兴趣氛围为地理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地理教学氛围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跨地域的消费者开始有组织地组成团体通过互联网向商家购买产品,这种消费模式即网络团购。随着这种模式覆盖面的逐渐扩大
所谓语言文化,指的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民族习俗、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没有语言,文化就很难完整地流传下来。而文化寓于语言,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它本身也代表一种文化。因此,要学会英语这门语言,就必须理解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    一、学习英语文化的重要性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文化也反过来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摘要:众所周知,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对于确保工程的质量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起一个较好的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我们国家建设工程的发展。本文通过给出包含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评价、建设工程企业质量评价以及建设工程政府监管质量评价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建设工程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建设工程的质量能力,有利于建设工程质量的改进。  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评价体系 机制研究  
一、近年高考中“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命题方式  第一,根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分析水文特征的成因,考查区域定位和对区域特征的分析能力。  【例1】(2009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10(图号按试卷原图号,下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语文是一门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学科。一堂语文课上得成功与否,与课前组织教学的引入展开关系很大,诸如解题析题引入,社会人生百态引入,幽默故事引入,作家趣事引入或是精语妙言引入等,其中运用趣事妙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在必经的路上这座桥梁架宽了、架牢了,学生就能轻松愉悦地到达下一站。下面,本文谈谈语文课的
近来,内河某海事处在其内河辖区发现一艘船超载,经调查取证确认,超载违法事实清楚、确凿。该船为内河一般干货船,属中国籍。根据《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应
摘要: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相当漫长的过程,一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认识修养更需要具有较好的人文品德修养和行为
创新是国家繁荣富强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的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它是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在经济上沦为落后的国家,但她非常重视对国民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所以能够创造很多领先世界的新产品,取得很多专利权,使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经济得到了恢复,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那我们肩负祖国未
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共十五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排在第一章第五节,是在继初中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元不等式的知识,在数学知识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集合的综合题是高考的热门考题,几乎每年高考都有这类题型,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用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是上好这个知识点的最佳方法.    一、用数形结合法引入课题,就能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