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律启蒙》是一本启蒙读物,主要用于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全书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诵。同时,学生可以从中进行词汇、修辞的训练,了解天文地理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形式——对偶平仄的启蒙
《声律启蒙》这本书汇集了平水韵中的上平声和下平声,共三十个韵部。每个韵部分三节,每一节都是由单字、双字、三字、五字、七字再加一个或九字或十字或十一字的对句构成。学生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会对对偶平仄有简单的认知。
1. 意义相关
《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大多意义相互关联,有些是正对,如“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描写“秦岭”间“云横”,与之相对应的是“巫山”经“雨洗”,描绘山的模样“迢递”对“嵯峨”,秦岭的山路之远——“八千里路”,对应巫山的险峻高峰之多——“十二危峰”;有些是反对,如“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光武帝刘秀和夏桀对待臣子不同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当然,《声律启蒙》中一些意象的选择并没有太多的关联,如“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花”与“竹”同属植物名,“藏”与“映”同属动词,“沽酒市”与“读书斋”同属地名,上下两句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形式上相关。
这些无论形式还是内容的关联,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素材,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信手拈来。
2. 平仄相对
《古代汉语》中对对偶下了“严对、宽对”的定义,“严对”要求上下句的平仄相反,“宽对”则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声律启蒙》既有严格按照平仄规律的对句,如“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转换成平仄可记作“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也有平仄对应相对宽松的对句,如“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转换成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虽然《声律启蒙》不要求字字句句都平仄对应,但是这种平仄变化整体而言朗朗上口,为学生领悟古诗的平仄和断句打下了基础。
二、内容——包罗万象的视野
1. 名作名篇
《声律启蒙》中涉及大量的国学经典,有些在对句中直接说明,如“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介绍了王通的《太平策》和老子的《道德经》;“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提及司马迁的《史记》和孔子的《春秋》。
有些对句中隐含着很多诗句,如“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其中有关联的诗句为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如“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就隐含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和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些名作名篇的提及,让学生在诵读《声律启蒙》的同时了解到其他诗文名作,为今后国学经典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名人故事
“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一句中提及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鲍叔牙处处为朋友着想,做生意时多分一点利润给管仲,因为知道管仲要赡养老母亲;管仲沦为阶下囚时,鲍叔牙向齐国国君举荐管仲,因为知道管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鲍叔牙对待朋友的情谊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类故事在《声律启蒙》几乎每一个韵部的文字中都会涉及,学生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也培养了优秀品德。
3. 美学熏陶
《声律启蒙》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应有尽有,“云对雨,雪对风”,这是气候;“芍药对芙蓉”,这是花木;“杜鹃对孔雀”,这是鸟兽;“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倾稼如云”,这是地理与风物……精彩的是,《声律启蒙》并不是单调的名称罗列,而是有韵律、有对偶形式的美文。
《声律启蒙》里也蕴涵书画歌舞,如“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叠字的运用巧妙,开头渲染,化静为动;“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景色与音乐结合;“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俯仰之间心绪沉浮,历史兴衰交替……这些文字的魅力,需细细品味咀嚼,方能获得美的熏陶。
《声律启蒙》是一本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其把诗词编成欢快的曲调,学生更愿意学,也更容易记住。
参考文献:
[1]张世渊.《声律启蒙》中的对偶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37-139.
[2]蔡丽金.给古诗的声律启蒙加点“调味剂”[J].新教师,2014(4):39-40.
一、形式——对偶平仄的启蒙
《声律启蒙》这本书汇集了平水韵中的上平声和下平声,共三十个韵部。每个韵部分三节,每一节都是由单字、双字、三字、五字、七字再加一个或九字或十字或十一字的对句构成。学生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会对对偶平仄有简单的认知。
1. 意义相关
《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大多意义相互关联,有些是正对,如“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描写“秦岭”间“云横”,与之相对应的是“巫山”经“雨洗”,描绘山的模样“迢递”对“嵯峨”,秦岭的山路之远——“八千里路”,对应巫山的险峻高峰之多——“十二危峰”;有些是反对,如“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光武帝刘秀和夏桀对待臣子不同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当然,《声律启蒙》中一些意象的选择并没有太多的关联,如“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花”与“竹”同属植物名,“藏”与“映”同属动词,“沽酒市”与“读书斋”同属地名,上下两句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形式上相关。
这些无论形式还是内容的关联,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素材,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信手拈来。
2. 平仄相对
《古代汉语》中对对偶下了“严对、宽对”的定义,“严对”要求上下句的平仄相反,“宽对”则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声律启蒙》既有严格按照平仄规律的对句,如“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转换成平仄可记作“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也有平仄对应相对宽松的对句,如“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转换成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虽然《声律启蒙》不要求字字句句都平仄对应,但是这种平仄变化整体而言朗朗上口,为学生领悟古诗的平仄和断句打下了基础。
二、内容——包罗万象的视野
1. 名作名篇
《声律启蒙》中涉及大量的国学经典,有些在对句中直接说明,如“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介绍了王通的《太平策》和老子的《道德经》;“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提及司马迁的《史记》和孔子的《春秋》。
有些对句中隐含着很多诗句,如“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其中有关联的诗句为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如“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就隐含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和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些名作名篇的提及,让学生在诵读《声律启蒙》的同时了解到其他诗文名作,为今后国学经典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名人故事
“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一句中提及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鲍叔牙处处为朋友着想,做生意时多分一点利润给管仲,因为知道管仲要赡养老母亲;管仲沦为阶下囚时,鲍叔牙向齐国国君举荐管仲,因为知道管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鲍叔牙对待朋友的情谊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类故事在《声律启蒙》几乎每一个韵部的文字中都会涉及,学生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也培养了优秀品德。
3. 美学熏陶
《声律启蒙》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应有尽有,“云对雨,雪对风”,这是气候;“芍药对芙蓉”,这是花木;“杜鹃对孔雀”,这是鸟兽;“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倾稼如云”,这是地理与风物……精彩的是,《声律启蒙》并不是单调的名称罗列,而是有韵律、有对偶形式的美文。
《声律启蒙》里也蕴涵书画歌舞,如“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叠字的运用巧妙,开头渲染,化静为动;“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景色与音乐结合;“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俯仰之间心绪沉浮,历史兴衰交替……这些文字的魅力,需细细品味咀嚼,方能获得美的熏陶。
《声律启蒙》是一本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其把诗词编成欢快的曲调,学生更愿意学,也更容易记住。
参考文献:
[1]张世渊.《声律启蒙》中的对偶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37-139.
[2]蔡丽金.给古诗的声律启蒙加点“调味剂”[J].新教师,2014(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