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是在后现代教学论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教学论的发展从现代走向了后现代“西方的哲学由科学主义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由本质主义向生成性思维转折”,而所谓的生成性思维的本质就是突出“过程性”,“重创造而反预设,重视个性反中心、统一”,因此后现代的教学论也突现出典型的特征:重视教学的过程,强调教学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和非预设性;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综合性和互动性;强调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重视教学过程中创造意识和个性培养。
动态生成教学过程观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的。叶教授指出当前提倡的改革观念转变,脱离了教师的教学,没有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内化。“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仍然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仍然是“教材为中心”,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并完成教案的过程。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群众演员”和“观众”。因此,叶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过程,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就学校体育而言,体育教学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体质与传承和创造体育文化,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路径就是以学生体育活动为中心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品德形成和社会适应性提高等都蕴含于体育学习过程之中,这些目标都是渗透于学生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体育教学场地的广阔空间感、身体运动的体验、人际交流的自由感、运动素质或技能提高的成就感等,这些是其它课程难以达到的,这也是体育课魅力之所在。然而,体育教学课堂空间的广阔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运动性和运动技能学习的复杂性等因素,使得体育教学过程具有非线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就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非预设性、非线性、开放性等方面,要求教师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非预设性,教学路径的非直线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等。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生成了动态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教学的作用在于形成使教学活动开展和进行的生长点,使教学能够在这个生长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动态生成,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要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别需要强调教学的活动性、主体性和交互性。
三、体育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设计和要求
1. 师生课堂平等互动
教师与学生间的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得以动态生成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动态生成也可以理解成互动生成,因为没有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就不可能出现动态生成的课堂。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例如,在不同形式的传接篮球练习中,有同学提出要求采用分组打比赛形式来进行传球练习。在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阶段,如果采用篮球教学比赛,学生往往注重抢断球、运球、投篮等,传接球练习的机会就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比赛中只能通过传接球、原地运球和投篮等方式进攻或攻防转换,不能运球。在比赛中,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接球方式进行进攻,学习兴趣很高,有效地促进了传接球技术的掌握。师生互动,情景交融,学生在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出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比较、评价、修正,形成不同方案资源和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师生间互动深化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信息的重组,教师根据信息整合的结果制定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2. 追求真实课堂情景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呈现出教师课前未能设计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生成性教学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将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疑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技能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不急于指正,相反将错就错,反而使活动过程更加精彩。
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由于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局限性,使得比赛经常因“走步”和“两次运球”而中断比赛,使得活动断断续续,不能满足学生尽兴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错就错,适当降低要求和标准,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这一两次“走步”和“两次运球”又算得了什么呢?学生会因为我们对“错误”的“宽大处理”,而在活动中更显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投篮的时候,双手将球直接砸向篮圈,球根本无法入筐。这时教师可以不急于纠正,让学生在多次“砸篮”不进之后再给予纠正,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充分的实践来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在正确动作的学习中会更加积极主动、认真刻苦。
3. 教学过程设计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体育教学过程动态性,这就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模型,而且这种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有必要渗透进入教学设计理念中。教学过程设计实质是由教师内在的策略与外在的教学形式组成的。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内在的策略就是能巧妙地将师生活动紧密围绕材料而产生互动。因此教学过程设计最终形成的是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在课前就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娴熟于心。课堂上教师表现得很轻松,更多地是在倾听。
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等各种场合都存在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的即时表现就构成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学生的临时发挥也成为设计的新起点。教师要在教学情境中及时对教学进行感知、判断和操作,按照在教学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和过程特点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这个时候由于师生没有与教学情境相分离,就能进行体现出教学现场的方案设计。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并不否定课前设计的重要作用,相反,教师要根据情形随机变化,这也构成一种预设,不同的是这里的预设是一种多种策略的准备,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实现。总之,重新认识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征,在教学设计时就不能保持一种静态设计,而要积极体现一种动态设计的能力。
另外,我们要坚持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课堂教学强调预设,强调严格按教案进行上课,这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的系统性和计划性。但是,很多教师过分强调教学生成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或者只需要一个粗线条的“软设计”。
4. 重视有效动态生成的时空性
动态生成不是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生成,必须考虑教学时间的有限性。生成的“目标制约性”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是有效生成的关键,任何课堂的有效动态生成都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进行,如果没有这一“目标制约性”,那么动态生成就很容易导致盲目生成。课堂教学是在有限制的时间进行的,如果一节课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动态生成”的状态,而抛开了“教案”备课的具体内容,这会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累积性严重破坏,这也将有损于学生的最终发展。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而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将其视为一种教学的“时尚”,这就偏离了生成性的本质,也难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投掷实心球教学中,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练习。另外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进行篮球教学比赛,学生的注意力被篮球比赛吸引,无心进行投掷实心球。这时,老师灵机一动,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投投篮球吧。如果问这节课生成了什么,那唯一的答案就是生成了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机智行为并不都能带来“有意义”的教学生成。
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必须统一于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从空间上看,应该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师生互动的客观存在来看,必须有互动的载体即教学活动;从时间上看,教学目标何时动态生成,何时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必须统一于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是在后现代教学论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教学论的发展从现代走向了后现代“西方的哲学由科学主义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由本质主义向生成性思维转折”,而所谓的生成性思维的本质就是突出“过程性”,“重创造而反预设,重视个性反中心、统一”,因此后现代的教学论也突现出典型的特征:重视教学的过程,强调教学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和非预设性;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综合性和互动性;强调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重视教学过程中创造意识和个性培养。
动态生成教学过程观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的。叶教授指出当前提倡的改革观念转变,脱离了教师的教学,没有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内化。“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仍然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仍然是“教材为中心”,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并完成教案的过程。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群众演员”和“观众”。因此,叶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过程,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就学校体育而言,体育教学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体质与传承和创造体育文化,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路径就是以学生体育活动为中心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品德形成和社会适应性提高等都蕴含于体育学习过程之中,这些目标都是渗透于学生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体育教学场地的广阔空间感、身体运动的体验、人际交流的自由感、运动素质或技能提高的成就感等,这些是其它课程难以达到的,这也是体育课魅力之所在。然而,体育教学课堂空间的广阔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运动性和运动技能学习的复杂性等因素,使得体育教学过程具有非线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就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非预设性、非线性、开放性等方面,要求教师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非预设性,教学路径的非直线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等。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生成了动态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教学的作用在于形成使教学活动开展和进行的生长点,使教学能够在这个生长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动态生成,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要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别需要强调教学的活动性、主体性和交互性。
三、体育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设计和要求
1. 师生课堂平等互动
教师与学生间的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得以动态生成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动态生成也可以理解成互动生成,因为没有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就不可能出现动态生成的课堂。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例如,在不同形式的传接篮球练习中,有同学提出要求采用分组打比赛形式来进行传球练习。在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阶段,如果采用篮球教学比赛,学生往往注重抢断球、运球、投篮等,传接球练习的机会就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比赛中只能通过传接球、原地运球和投篮等方式进攻或攻防转换,不能运球。在比赛中,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接球方式进行进攻,学习兴趣很高,有效地促进了传接球技术的掌握。师生互动,情景交融,学生在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出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比较、评价、修正,形成不同方案资源和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师生间互动深化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信息的重组,教师根据信息整合的结果制定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2. 追求真实课堂情景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呈现出教师课前未能设计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生成性教学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将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疑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技能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不急于指正,相反将错就错,反而使活动过程更加精彩。
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由于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局限性,使得比赛经常因“走步”和“两次运球”而中断比赛,使得活动断断续续,不能满足学生尽兴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错就错,适当降低要求和标准,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这一两次“走步”和“两次运球”又算得了什么呢?学生会因为我们对“错误”的“宽大处理”,而在活动中更显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投篮的时候,双手将球直接砸向篮圈,球根本无法入筐。这时教师可以不急于纠正,让学生在多次“砸篮”不进之后再给予纠正,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充分的实践来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在正确动作的学习中会更加积极主动、认真刻苦。
3. 教学过程设计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体育教学过程动态性,这就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模型,而且这种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有必要渗透进入教学设计理念中。教学过程设计实质是由教师内在的策略与外在的教学形式组成的。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内在的策略就是能巧妙地将师生活动紧密围绕材料而产生互动。因此教学过程设计最终形成的是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在课前就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娴熟于心。课堂上教师表现得很轻松,更多地是在倾听。
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等各种场合都存在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的即时表现就构成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学生的临时发挥也成为设计的新起点。教师要在教学情境中及时对教学进行感知、判断和操作,按照在教学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和过程特点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这个时候由于师生没有与教学情境相分离,就能进行体现出教学现场的方案设计。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并不否定课前设计的重要作用,相反,教师要根据情形随机变化,这也构成一种预设,不同的是这里的预设是一种多种策略的准备,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实现。总之,重新认识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征,在教学设计时就不能保持一种静态设计,而要积极体现一种动态设计的能力。
另外,我们要坚持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课堂教学强调预设,强调严格按教案进行上课,这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的系统性和计划性。但是,很多教师过分强调教学生成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或者只需要一个粗线条的“软设计”。
4. 重视有效动态生成的时空性
动态生成不是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生成,必须考虑教学时间的有限性。生成的“目标制约性”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是有效生成的关键,任何课堂的有效动态生成都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进行,如果没有这一“目标制约性”,那么动态生成就很容易导致盲目生成。课堂教学是在有限制的时间进行的,如果一节课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动态生成”的状态,而抛开了“教案”备课的具体内容,这会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累积性严重破坏,这也将有损于学生的最终发展。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而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将其视为一种教学的“时尚”,这就偏离了生成性的本质,也难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投掷实心球教学中,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练习。另外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进行篮球教学比赛,学生的注意力被篮球比赛吸引,无心进行投掷实心球。这时,老师灵机一动,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投投篮球吧。如果问这节课生成了什么,那唯一的答案就是生成了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机智行为并不都能带来“有意义”的教学生成。
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必须统一于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从空间上看,应该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师生互动的客观存在来看,必须有互动的载体即教学活动;从时间上看,教学目标何时动态生成,何时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必须统一于体育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