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依然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探讨了思辨能力的概念,在分析相关研究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建设性意见:1)转变教学理念;2)改进教学方式;3)改变测评标准。
关键词:思辨能力;写作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本文获得“凯里学院校级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支助项目”资助。
1.思辨能力的定义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推理、评价、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对事理的辨别分析[1]。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2]。思辨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国外学者对思辨能力进行的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Paul构建的三元结构模型。即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该模型的中心是8个思维元素,即目的】问题】信息、基本概念、假设、特定视角、推理、启示,它们构成了思维的循环链[3]。
国内学者也对思辨能力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文秋芳提出思辨能力的层级模型,认为思辨能力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为元思辨能力,是对思维计划、检查、调控与评估的能力;第二层为思辨能力,包括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能力相关的情感品质。其中,第二层的思辨能力受到元思辨能力的管理与监控,体现了人在思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4]。
2.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思辨能力培养的关系
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大学英语教程教学要求》得以公布[5],作为各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安排与教材编写的依据。大学英语应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场所,助其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仍然仅仅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教学目标,结果是学生的思辨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落后于其他专业的文科学生。笔者将结合写作教学实践的经历,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3.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课堂教学对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笔者在凯里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研究对象
参加本项实验研究的是本科二年级45名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大学英语。对于写作部分,以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过程
写作课教学持续14周,每周1次,每次课堂教学时间为100分钟。在14个实验周里,受试按要求完成14篇作文,在课后完成。作文题目涉及面广,涵盖了科技、生活、兴趣、社会问题与人类环境等方面。每周作文都必须以档案袋的形式交给教师,笔者对学生写作档案袋进行了仔细分析,写作过程由以下活动组成:
1)准备阶段:收集素材、选定主题;
2)第一稿:构思内容、师生交谈、同伴讨论;
3)评改:教师监控,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
4)第二稿:作者根据同伴互评和教师批改情况进一步改进初稿的内容和结构;
5)评改:评价部分与第一次基本相同。第二次修改结束后,学生同样需要修改作文;
6)第三稿:以个人或集体方式分析不足,写第三稿;
7)评改:评价部分与前两次基本相同。学生根据修改意见,反思作文的不足之处。
8)定稿:作者根据师生互评的反馈信息,加工修改,完成最终作品。
9)档案袋:学生于每周完成写作练习后交上本单元写作档案袋,内容包括:(l)学生在本次练习中的的收获、存在的问题;(2)初稿;(3)三份修改稿;(4)课堂活动笔记。
10)测评学生的期末写作成绩。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依据档案袋的记录,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写作总评成绩中的权重。在终结性评估的测试题中可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通过阅读材料以检测学生的分析、解释、评价能力。
通过这一写作过程,学生不断进行反思、评判、分析和修改,思辨能力得到增强,写作水平逐步提高。采用档案袋评估淡化了终结性评估的作用,强化了形成性评估,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反馈
在历时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结束时,笔者对授课班级的4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近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而3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能力有较大提高,和以前相比,感觉自己更加“善于思考”,能够更独立的思考问题。60.5%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训练较重要,不仅可以提升自己思考、辨别、反思和判断的能力,还会增加自己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
此次进行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历时一个学期,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生更加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写作时更加主动。此外,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拉进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情。
总之,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的调整合适的教学模式,组织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满足其个性化的知识建构需求。
4.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建议
笔者根据探索得出启示: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这一目标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活动设计,很多教师的课堂上以灌输活动为主。教师应认识到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把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的加强又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构思到反馈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写作准备阶段,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写作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写作评改阶段,把同伴互评和教师评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思想观点,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拓展。
(三)改变测评标准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通常是期末写一篇命题作文,而大多数学生会用相对固定的“八股式”作文,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注重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评价能力。教师可引入形成性评估方式,突出写作过程的重要性。形成性评估及时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评价,从而使他们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5.结语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尤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教学过程,积累经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相融合。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9):354.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3]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30.
关键词:思辨能力;写作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本文获得“凯里学院校级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支助项目”资助。
1.思辨能力的定义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推理、评价、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对事理的辨别分析[1]。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2]。思辨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国外学者对思辨能力进行的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Paul构建的三元结构模型。即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该模型的中心是8个思维元素,即目的】问题】信息、基本概念、假设、特定视角、推理、启示,它们构成了思维的循环链[3]。
国内学者也对思辨能力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文秋芳提出思辨能力的层级模型,认为思辨能力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为元思辨能力,是对思维计划、检查、调控与评估的能力;第二层为思辨能力,包括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能力相关的情感品质。其中,第二层的思辨能力受到元思辨能力的管理与监控,体现了人在思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4]。
2.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思辨能力培养的关系
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大学英语教程教学要求》得以公布[5],作为各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安排与教材编写的依据。大学英语应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场所,助其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仍然仅仅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教学目标,结果是学生的思辨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落后于其他专业的文科学生。笔者将结合写作教学实践的经历,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3.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课堂教学对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笔者在凯里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研究对象
参加本项实验研究的是本科二年级45名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大学英语。对于写作部分,以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过程
写作课教学持续14周,每周1次,每次课堂教学时间为100分钟。在14个实验周里,受试按要求完成14篇作文,在课后完成。作文题目涉及面广,涵盖了科技、生活、兴趣、社会问题与人类环境等方面。每周作文都必须以档案袋的形式交给教师,笔者对学生写作档案袋进行了仔细分析,写作过程由以下活动组成:
1)准备阶段:收集素材、选定主题;
2)第一稿:构思内容、师生交谈、同伴讨论;
3)评改:教师监控,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
4)第二稿:作者根据同伴互评和教师批改情况进一步改进初稿的内容和结构;
5)评改:评价部分与第一次基本相同。第二次修改结束后,学生同样需要修改作文;
6)第三稿:以个人或集体方式分析不足,写第三稿;
7)评改:评价部分与前两次基本相同。学生根据修改意见,反思作文的不足之处。
8)定稿:作者根据师生互评的反馈信息,加工修改,完成最终作品。
9)档案袋:学生于每周完成写作练习后交上本单元写作档案袋,内容包括:(l)学生在本次练习中的的收获、存在的问题;(2)初稿;(3)三份修改稿;(4)课堂活动笔记。
10)测评学生的期末写作成绩。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依据档案袋的记录,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写作总评成绩中的权重。在终结性评估的测试题中可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通过阅读材料以检测学生的分析、解释、评价能力。
通过这一写作过程,学生不断进行反思、评判、分析和修改,思辨能力得到增强,写作水平逐步提高。采用档案袋评估淡化了终结性评估的作用,强化了形成性评估,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反馈
在历时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结束时,笔者对授课班级的4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近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而3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能力有较大提高,和以前相比,感觉自己更加“善于思考”,能够更独立的思考问题。60.5%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训练较重要,不仅可以提升自己思考、辨别、反思和判断的能力,还会增加自己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
此次进行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历时一个学期,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生更加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写作时更加主动。此外,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拉进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情。
总之,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的调整合适的教学模式,组织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满足其个性化的知识建构需求。
4.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建议
笔者根据探索得出启示: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这一目标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活动设计,很多教师的课堂上以灌输活动为主。教师应认识到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把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的加强又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构思到反馈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写作准备阶段,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写作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写作评改阶段,把同伴互评和教师评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思想观点,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拓展。
(三)改变测评标准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通常是期末写一篇命题作文,而大多数学生会用相对固定的“八股式”作文,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注重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评价能力。教师可引入形成性评估方式,突出写作过程的重要性。形成性评估及时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评价,从而使他们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5.结语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尤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教学过程,积累经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相融合。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9):354.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3]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