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禅宗“无念”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影响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wy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佛教思想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这种关系,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诞生了许多经典论说,如“意境说”、“韵味说”等等,这些论说不仅汲取了先前美学范畴的发展成果,而且融合了诸多佛家的禅宗思想。本文通过读取禅宗“无念”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进行比较,探讨“无念”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拓展与影响。
  关键词:美学范畴 ;禅宗; 无念;古典美学
  一、禅宗“无念”的阐释
  所谓禅宗“无念”,乃佛教中修行方法,出自《坛经》:“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作为禅宗传承立宗的首要位置,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和内涵。对于其涵义的诠释,众说纷纭,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上作了三种解释:第一,“无念”即是“于诸境上心不染”,“常离诸境”。《坛经》:云:“般若三昧,即是无念。……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大藏经》卷四八页三五一)在此,可以通俗认为“无念”是一种“念”,一种牵挂,如妄念、邪念、迷念,是执着于外景而产生的知见,是对现实外在事物的信任否定,对内心世界的靠拢。 第二,“无念”,无者是“诸无尘劳之心”,念者是“念真如本性。”《坛经》云:“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而真性常自在。” (《大藏经》卷四八页三五三)该“无念”的解释,更多为人的理性观念,类似为黑格尔所讲的对知觉的抽象化理解,“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 ”禅宗中“顿悟成佛”的最高境界,既可以一悟既得,最求性的本真,即“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是把念作为一种实在主体,否定在真性之外,消解在永恒之中。同样区别于中国传统思想儒家“格物”“致知”,道家“无为”“虚无”等思想的实在论阐述。第三,“无念”即是“念不起”,“念不起空无所有”,惟见“自性不动”而已。《坛经》云:“善知识。何名坐禅。……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大藏经》卷四八页三五三),该种“无念”的解释,将自性作为本体,归于空寂,不起念,则空寂的自性本体显示,承应一种“顿悟”之悟。类似道家“无为而为”思想,正如庄子所提倡的“心斋”、“坐忘”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才能实现对“道”的观照,才能实现《天下》篇所说的“大美”之美。
  综上所述,禅宗“无念”的解释,大体划分为“否定牵挂”、“排除知性理念”“进入顿悟”,由此显现出一种禅宗本土化的过程演变。
  二、禅宗“无念”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拓展与启迪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自成一脉,如“物感说”、“意象”说等等,在情与境、心与物等方面有着明晰的界定,正如杨存昌教授在《物镜、意境、情境 中国古典美学逻辑发展大纲》所讲“情与景、心与物、亦即主观与客观,……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这种基本模式可分为三类:即或偏于心理方而,或偏于物象方而,或二者对等相待、互融互化。偏向心理的表现结构着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偏重物象的再现结构向着客观事物的摹拟倾斜;心物交融的统一结构则意味着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的和谐” 。然而,佛教作为外来产物,有着自身的逻辑起点、思想体系、思维方式,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禅宗的“无念”从思维维度上进一步拓展“意与象”、“情与境”、“心与物”等审美创造要素,将原有的美学思想引入更高层次的审美表达,主要体现在三个地方:
  (一)观照内心,延长现实世界的外观距离
  佛家观念中所谓的外界,乃人心所感,妄为不实,是对吾心的假象。中国国人对现实周围世界的观察与把握,存在实在论倾向,传统儒家注重人格道德素质修养的提高,从审美创造主体而言,强调美与善的结合,追求“尽美矣,又尽善也”,对现实世界的修正。相反,道家欲求抛开主体,强调崇尚自然,反对人为,提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虚静”、“物化”境界,与物同化,完全顺应自然规律,达到排除一切主客观因素,忘我存在,洞察宇宙,览知万物。佛家似乎按照择其路取其间的思路,既参照审美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又摄取了客观外在事物的“道象”,对其两者双双否定,合为一一。这种否定之否定,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意境说中“取境”思想奠定了基础,取象外之象,用“象外”突破了有限的“象”,从有限的现实世界进入到无限的现实世界,创造赋予生命本体和宇宙生命的形象。把由六根所产生的行识,推向更高层次的境界。
  (二)界定净心,否定内心世界的虚无运动
  禅宗“涅槃”,即圆寂,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相比较各家最高境界而言,儒家追求的境界更着眼于生活层次,人在活动中求得生生不息,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家立足于自然境界,相对于儒家,其最富有避世色彩,道者乃理想中的真人,有着“致虚极,守静笃”的完美心理状态 。而佛家从心境出发,最求出事境遇,打破了道家“虚无致极”的理想心态,否定了虚无随着自然规律或事物规律变化而变化的承接状态,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思悟境界——“空寂”。这种全新的境界,消解了中国古典美学“物、情、心”三个面范畴,庄子的“乘物以游心”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神与物游”在空寂的心境中得以相容,“物”作为审美客体,、“情”、“心”作为审美主体,依赖于取境的基础上,主观情意与审美客体象切合,从而引发了审美创造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想象。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曾说“长于思于境皆,乃诗家之所尚者。”在这种于思于境皆的状态下,物境、情境、意境三者虚实相生、情境交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进入一个流动的审美意识场域。
  (三)秉持悟心,肯定物我存在的真性统一
  “頓悟成佛”,佛家的最高修行境界,主张直悟本人的本性,参悟一得。尚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说法,在佛家经典中诠释,人本心就是佛之法身,可不借学而立地成佛。与国人相比,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说法“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更多的讲求“学”,以学积多,如历朝对满腹经纶的学者称呼为“大学士”“博士”等,以才学见识渊博而著名。由此也可以看出,佛家对理性束缚的否定,对真性的追求,如同西方叔本华、尼采唯意志主义哲学,世界是我的表象,意志高于理智,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求生存”。在此处,佛教更多追求的是“物我的存在”。这种真如本性的观念,极大的为当时等级制度严密,封建伦理束缚的中国社会注入新的空气——自由,从而影响了人们对自我,对世界的审美反思,也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作者简介:王伟(1987—),男,汉,山东泰安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文艺学原理与西方文论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宋代四大诗人之一,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虽然陆游词的数量远不及其诗的数量,但在现存的130首词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之作,或婉约缠绵,或慷慨激昂,风格多样。本文将抛开陆游诗文方面的成就,基于词作文本,论述其在中国宋词史上的地位。  关键字:陆游;辛派;“以诗为词”;《卜算子》;《钗头凤》  纵观宋代词坛,陆游绝不是最闪耀的那颗星。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秦
期刊
摘 要:牧惠一生与杂文有着深厚的情结。本文旨在梳理牧惠杂文创作历程中,挖掘其杂文创作特点和思想内容。  关键词:杂文情结;牧惠;杂文思想  1942年春,仅仅十四岁的牧惠,就开始发表小说、新诗、评论及带有杂文味的短文。自此之后,牧惠就与文学,尤其是杂文,结下了深厚的情结。纵观其杂文创作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学步阶段(40年代)。中学时期,十四岁左右,牧惠就在报刊上发表了文章;但是,由于阅历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翻译理论中,人们通常把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性作为衡量译文优劣的标准,因为从某種程度上来讲,译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文的一种翻版或者复制。因此译文对原文的忠实,译者相对于作者的仆人地位也就天经地义了。人们对于译者的要求归结为客观、忠实。然而随着翻译事业的不断繁荣,世界文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越发频繁,我们逐渐意识到从原文到译文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旅程,从译者选择了一个文本进行翻译或接受了出版商的委托制定
期刊
动词不定式属非谓语动词。它是一种活跃的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属于较高层次的语法项目。它不是孤立地使用的,它们总是有自己的语境,用在特定的动词后面,或者特定的句型结构之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搭配关系和句型结构中正确使用动词不定式,那将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有关非谓语动词的语法条文有效得多。现就简单谈谈非谓语动词中的动词不定式。  在中学阶段,动词不定式的集中教学安排在《英语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
期刊
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通常都能用否定词缀或否定词来表达否定意義。但是两种语言在否定词缀和否定词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只有清楚了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使用两种语言。所以本文将以否定词缀和否定词为重点进行对比分析。  一、否定词缀  1.英语否定词缀。英语中常见的否定前缀有un-,im-,in-,anti-,counter-,,un-等,常见的否定后缀有-less,-free,-proof等。另外,英语的否定
期刊
摘 要:源于古希腊神话的悲剧作品,经由一代又一代再诠释,悲剧已经作为一种特定的符号,印在人类生存的轨迹中。古往今来,悲剧始终带给人类灵魂的提升和价值观的超越,在人类认识自己和解放自己的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悲剧却已经为现代人忽视,人们过多追求娱乐作品带来的宣泄,沉溺于浮华的现代文明中难以自拔。文章通过讨论悲剧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悲剧伟大的价值所在,寻求人类灵魂的救赎,为
期刊
“习作教学难”成了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怎样写?好多学生见题就盲目下笔,结果写出的文章东拉西扯,内容前后不一,甚至文不对题等种种毛病,所以,在写之前必须教会学生在题目上下功夫,让他们学会审题,我认为审题是关系到作文成败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审题不慎,作文就会偏题、离题。那么怎样审题呢?  首先弄清题目的类型:1.从形式看,是全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如果是全命题作文,要根据已给的题目引导学生逐
期刊
摘 要: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研究的科学,人们关于美学的研究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正是美学的代表性著作。书法是中国的国粹,用美学来阐释书法美学,是现阶段书法传播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书法;美学;发展  美学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的创作与理论热情都是罕见的,各个时代都在美学中画上了自己的符号。同一阶段,人们对书法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书法是中国文化在纸上美的
期刊
摘 要:自由,一个反复被世人强调,从人类诞生那天起就被孜孜以求的概念,然而它却如星辰一般难以得到,人类每一次为此探寻都像是戴着脚镣的舞蹈。从帕特里克那句激扬豪壮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到如今“不自由,仍可活。”我们是否可以就此放纵沉沦以致苟且度日?笔者试图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内心三个方面探讨自由的难得以及获得之道,以期冀能向个人的独立精神与自由、宽容以及理性致敬,并在这纷扰的世界和声音中寻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K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K经开区)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在阐述POSC特性的基础上,就POSC在K经开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和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为经开区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POSC在特殊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价值与重要性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管理体制;意义;作用;改革  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政府改革浪潮之中的政府购买公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