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是向学生进行相关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道德素质、意志、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和审美素质的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渗透
体育课程以体育锻炼和健康行为实践为主要特征,也是向学生进行相关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体育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中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是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把体育锻炼、增进健康与自己的社会道德责任感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还应使学生逐步树立公德意识。比如在教学秩序上、器材保护上、体育活动的互相帮助上,使学生建立起友爱互助的优秀品质。所以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渗透道德素质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二、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体育着重于增强人的体质,但现代健康的特征已不是单纯的身体强壮,而主要是身心的协调发展。蔡元培说:“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面以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体育是对自身形体的塑造,更是与美育的结合,心灵的美和身体的健美在体育方面有其一致性。体育与美育的相通点在于:两者都以生命活动本身为目的,促进全身心的发展,不带狭隘的功利性,只是侧重点不同。体育以身体锻炼为主,而美育则以情感教育为主。体育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体育可以促进人体的健美,可以作为身体自由协调的活动,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通过体育锻炼所塑造起来的人体与艺术家艺术创造出来的人体形象是相似的。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也使人产生审美体验,运动的节奏之中也蕴含着和谐自由的美感经验。
三、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是克服内在与外在困难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实践活动与行为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积极、愉快、主动地面对现实,不怕挫折,具有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自我感受、体会,反复练习才能再现出来,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例如在俯卧式跳高教学中,学生不容易掌握动作要领,经常出现错误,因此初学者有畏惧心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最终克服胆怯心理,并产生征服新高度的强烈愿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性格变得开朗,自信心增强,认识到只有自己参与,提高体育成绩,更乐于参加体育运动,对困难不再畏惧,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才会学会自主锻炼,学会基本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主体性生成方面,人们特别重视活动的生成机制,人的生成的存在源于活动,人的自我意识、社会性需要都是由实践产生的。有人认为主体性存在于三个层面:精神层面、需要层面和活动层面。倘若没有活动,主体的精神只能存在于人的观念当中。以自己的新观念、新方式取代旧观念、旧方式都是通过活动、交往形成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的上升性变化意味着人的发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活动是认识发生的前提。毋庸置疑,体育是表现主体参与活动最直接、最直观的课程,学生在体育基础知识与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中,在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中,手脑并用,不断学习到新知识,迎接新挑战,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人具有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造素质。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曾说:“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正确引导,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养成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模式、体育场地、教学器材和教学艺术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把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后滚翻时,我不急于教学生怎么做,而是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让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地练习,可是动作五花八门,有的原地打滚,有的翻斜了,而有的动作则像模像样,这时我让学生相互交流,适时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较高的文化素质、会独立思考、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审美能力的人,为他们以后迎接新挑战夯实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渗透
体育课程以体育锻炼和健康行为实践为主要特征,也是向学生进行相关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体育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中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是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把体育锻炼、增进健康与自己的社会道德责任感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还应使学生逐步树立公德意识。比如在教学秩序上、器材保护上、体育活动的互相帮助上,使学生建立起友爱互助的优秀品质。所以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渗透道德素质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二、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体育着重于增强人的体质,但现代健康的特征已不是单纯的身体强壮,而主要是身心的协调发展。蔡元培说:“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面以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体育是对自身形体的塑造,更是与美育的结合,心灵的美和身体的健美在体育方面有其一致性。体育与美育的相通点在于:两者都以生命活动本身为目的,促进全身心的发展,不带狭隘的功利性,只是侧重点不同。体育以身体锻炼为主,而美育则以情感教育为主。体育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体育可以促进人体的健美,可以作为身体自由协调的活动,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通过体育锻炼所塑造起来的人体与艺术家艺术创造出来的人体形象是相似的。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也使人产生审美体验,运动的节奏之中也蕴含着和谐自由的美感经验。
三、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是克服内在与外在困难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实践活动与行为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积极、愉快、主动地面对现实,不怕挫折,具有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自我感受、体会,反复练习才能再现出来,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例如在俯卧式跳高教学中,学生不容易掌握动作要领,经常出现错误,因此初学者有畏惧心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最终克服胆怯心理,并产生征服新高度的强烈愿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性格变得开朗,自信心增强,认识到只有自己参与,提高体育成绩,更乐于参加体育运动,对困难不再畏惧,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才会学会自主锻炼,学会基本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主体性生成方面,人们特别重视活动的生成机制,人的生成的存在源于活动,人的自我意识、社会性需要都是由实践产生的。有人认为主体性存在于三个层面:精神层面、需要层面和活动层面。倘若没有活动,主体的精神只能存在于人的观念当中。以自己的新观念、新方式取代旧观念、旧方式都是通过活动、交往形成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的上升性变化意味着人的发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活动是认识发生的前提。毋庸置疑,体育是表现主体参与活动最直接、最直观的课程,学生在体育基础知识与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中,在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中,手脑并用,不断学习到新知识,迎接新挑战,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人具有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造素质。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曾说:“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正确引导,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养成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模式、体育场地、教学器材和教学艺术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把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后滚翻时,我不急于教学生怎么做,而是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让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地练习,可是动作五花八门,有的原地打滚,有的翻斜了,而有的动作则像模像样,这时我让学生相互交流,适时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较高的文化素质、会独立思考、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审美能力的人,为他们以后迎接新挑战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