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缣故素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71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台湾电影金马奖的角逐,以《刺客聂隐娘》荣获导演、剧情、摄影等6项大奖而终于落幕。红毯上,一袭轻纱的舒淇,却与最佳女主角擦肩而过。她淡淡的蓝色裙摆,回旋于周遭的喧嚣热闹之中,像薄暮里轻烟渐渐飘散,让人想起银幕上那个寂寞的身影。对于该片,舒淇在其微博中有过一句感慨:“其实是爱情故事加上一点点打架,一个很孤单的女子,如此而已……”
   影片中的聂隐娘无声无息,只有面前飘拂扬卷的纱帘,让人感觉到空气的丝丝流动。她凝视着十三年前的爱人怀拥娇宠的胡姬,絮絮私语窈七对六郎的往日情意。夜色中一片宁静,导演的镜头牵引着观众的视线,追随田季安对少年时光的回忆,而让人容易轻忽眼前这并没有卿卿我我、男欢女爱的一幕。这,对于纱幔后沉默的聂隐娘来说,实在是很残忍。轻烟一般的薄幕,举手便可撩起,却像无法穿透的光阴,横亘在二者之间……
   这当然不是唐代传奇里的本事,不过剧中的其他人物倒并非向壁虚构。故事发生地魏博,在唐人笔记中就有描述——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跋扈,狠傲无礼,朝中郭子仪曾经遣使到魏州,田承嗣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此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这一献出膝盖的细节,大概可以作为电影中田氏父子形象的历史解读——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电影中的聂隐娘眼前的田季安髭须乌黑,面目张扬,随扈群从,美人在侧,早已为人夫、为人父,成了独霸一方的藩主,哪里还有她少年同伴的影子?在无可逆转的时光之行中,伊人已远,唯有记忆留存——而抱守着那点影子的她,纵然记忆千回百转,也终将无处可去,不过是“孤鸾舞镜”而已。玉玦昭示着对往昔的告别,聂隐娘静伺胡姬的寝处所欲了断的,是自己记忆中曾经奔涌却无可遣发的情意,仿佛从高高荡起的秋千一跃而入杏花深处,风止树静,从此杳无踪迹。
   所谓“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旧之间的徘徊,往往可以见出传统文化中女性被取舍被左右的命运。“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已将女性这种纠葛的处境与纵横交错的丝织物联系在一起。面对往日的情感,她们思绪百转千回,内心也往往如丝绸般柔软。
   不过,也有例外。五代词人孙光宪曾于宦游中博采众闻,聚书手抄,他所著的笔记《北梦琐言》中,就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以家风著称的柳仲郢,曾官至节度使,他出镇剑南时,将家中的一个婢女在成都卖出,有西川大校盖巨源听了中介的话取其归家, 连同女红之具也都随身带去,“日夕赏其巧技”。不难想象,时当清风明月,女子擘线拈针,抛梭织锦,纤细的手指上下飞舞之间,团窠、双鹿等花样层出不穷,丝绸的光泽微微映在她神情专注的脸上,勾勒出娇俏的轮廓。对此场景,大概是一种美的享受吧。柳婢也因而颇得盖巨源的欢心,时常相伴左右。一日,盖公临窗观赏街景,见有卖绫罗者从窗下经过,便招呼进来,盖巨源在束缣中挑选、比较边幅的宽窄,揉卷搓捻,分辨织物的细密厚薄,掂量计算着价钱的高低……正忙着呢,旁边随侍的柳婢突然倒地不起,说不出话来,像是中风的样子。她示意将自己送回中介处,第二天却痊愈了。有人问是怎么回事,这位受宠的女子愤然回答:“某虽贱人,曾为柳家细婢,死则死矣,安能事卖绢牙郎乎?!”原来这是一出柳婢自导自演的诈病戏……
   故事的末尾,蜀都人感叹:清族之家的礼数,岂是暴富的盖巨源辈所能知晓,难怪会落得个被柳家细婢嘲讽的境地!看来,男主人手持缣素,与小贩的那一通讨价还价,落在婢女的眼中,令她如此愤愤,俨然是旧家主人的熏陶所致。曾经出入于门风谨严的柳家,应该是那个丫头值得骄傲的资本。历史上的柳仲郢,累居要职,而尤以藏书知礼著称,他与其父柳公绰、其叔柳公权并称一门三杰。柳家重礼崇文,据柳仲郢的儿子柳玭整理过的家训,其中有“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等语。孙光宪在读过《柳氏训序》后,赞叹道:“其家法整肃,乃士流之最也。”
   以婢女身份之卑微,与主人身份之悬殊,来反衬非清家贵族出身者的粗俗,此种鄙视,是孙光宪《北梦琐言》这一故事的画外音。历史上的盖巨源,恐怕并没有如此不堪。据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盖巨源墓志铭,盖氏的曾祖为骁卫大将军,他本人“职虽列于军戎,道每亲于儒墨”,可以說是艺业双茂,书剑齐声。所谓“攻笔札而八体是精,就典坟而五行俱下,故名儒之辞藻刊在贞石者,多请公之能事”,可见这位军中大校并非一介莽夫,他的书法精到,因此当时不少碑刻都请他书写,墓志中提及的数通碑文,据说皆系盖之书迹。这样的描述,很难与《北梦琐言》中那个锱铢必较的俗侩形象联系在一起。
   关于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流传有另外的版本。宋人马永卿的笔记《懒真子》收录了这一则传闻,说的却是柳氏婢被卖至宿卫韩金吾家,买卖尚在进行中,她从窗隙瞥见:主翁在厅事上买绫时不但把绫拿到手中仔细查看,还和贩子议价,于是同样来了这出诈病戏……这故事中的男主人为宿卫韩金吾,应当是一京城警卫。虽然男主的身份改变,细节略有不同,但女子的心性举动却是一仍其旧。作者感叹说:“唐世士大夫崇尚家法,柳氏为冠,公绰唱之,仲郢和之,其余名士,亦各修整。”正因为柳家家法清高不为尘垢卑贱,所以即使是一婢女,也能因而感化如此,“虽今士大夫妻有此见识者少矣,哀哉!”此类感喟皆从婢女的举止言说世家的门风家法,转而引申批评当时士大夫妻的见识高下,慨叹的是世易时移今昔之变。
   而元人陈世隆所撰的《北轩笔记》,也有这一“韩金吾”版本的故事。陈世隆家富藏书,祖辈在宋末即以书贾而能诗驰名儒林。他引用宋人笔记《懒真子》版本的故事,然后加上自己的一句感叹:“柳婢妾亦知雅俗,陶谷妾浅斟低唱,与雪水烹茶趣味自别。谁谓习俗不能移人乎?”这里提到的陶谷是五代宋初人,他的姬妾原本侍奉党太尉,后归陶。一日大雪,陶让妾取雪水烹茶,自觉风雅,得意地问:“党家有此景否?”其妾回答:“彼粗人,安识此景?但能于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羹美酒耳!”她的回答以党太尉家的羊羹美酒,衬托了士人雪水烹茶之雅趣。陈世隆此处引用陶谷妾的典故,与柳婢事相呼应,强调所谓雅俗之间的不同,连家中的仆妾也受此影响。
其他文献
2018年10月8日,应邀去白山市参加妻妹儿子的婚禮。翌日早晨吃完饭,在客厅的沙发上坐着,等待去酒店。  茶几下面有个体重秤,四连襟来了兴致要量体重。他说这话的时候看着我,那意思我明白,他要和我比体重,看谁瘦——我们俩都不胖,属于排骨队之列。我不想量,他竟将我,你肯定没有我重。他先站到了体重秤上:一百零几斤,不到一百一。他叫我。为了不扫他的兴,我站到了体重秤上。心想,你也不一定比我重多少。可是那指
有一块墓石,东汉时期的,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县(今南阳市宛城区境内)李相公庄的墓中,区区136字墓志铭,讲述了许员外为5岁不幸早亡的儿子阿瞿迁墓立铭的故事。我是2012年11月底,在河南省南陽汉画馆看到它的,父爱满满溢出,一眼,却死死记下。   这样的父亲,太感人了!这里,不妨抄录一下铭文:“惟汉建宁,号政三年,三月戊午,甲寅中旬,痛哉可哀,许阿瞿身,年甫五岁,去离世荣。遂就长夜,不见日星,神灵独处
“青春”,这个看似极其神圣却就在我们身边的词汇,曾经被多少人阐释,又有多少颗心因它而澎湃不已。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孩成长为花季的少男少女,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远离了“儿童”这个称谓,渐渐接近“青年”的角色。从此,青春一词也在我们的心中播下种子并逐渐萌芽,我们对于青春的认识和理解也日益深刻。  在读《激流三部曲》之前,青春这个词在我心中总是以一种若隐若现的姿态存在,我也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何为
车展上,我和一辆不知什么牌子的跑车四目相对。  太像了,简直像一张狞笑的脸。三角形的车灯几乎和毒蛇盯着猎物的眸子毫无二致,虽然灯光暗淡,但依然能察觉到它微眯的眼神。银色和灰色交错的排气口,像一条条锋刃,更像一排排毒牙。虽然现在它未露凶相,但不知什么时候便会张开大口将我吞噬。  我只能转过头去,不再看它。  我一直都认为车只是一种工具,无论怎样发展,也无法改变它载人移动的本质。从古代的战车,到现代的
与所有的儿媳一样,婚后我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婆婆。  婆婆还不老,短发光光地梳在耳后,穿一件银灰色真丝绣衣,戴一副很有距离感的变色眼镜。婆婆在深色镜片后面仔细打量我时,我一下就慌乱起来。那一刻我明白了,我碰上的定是个不一般的婆婆。  婆婆果然不一般。婆婆的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息,是那种仿佛集中了太多不同的因素,因而自身不断地抵触着、纠葛着,同时又补充着、说明着的矛盾气息。我一直能感觉出那气息的存在,
节气到了小满,麦尖逐渐泛黄,布谷鸟叫了又叫,农民们开始为麦收做好准备。   俗话说,“早修农具早打算,莫等麦熟打转转”。农民们第一要准备的就是收麦的农具,像木扬锨、杈筢、木耙、大扫帚、镰刀等是一样都不能少的。俭省惯了的农民把上一年的农具从老屋里翻出来,左倒腾右倒腾,重新修理一番。实在不能用就到集市上去买新的,这个时候乡村总是逢会,叫“小满会”。会上,卖得最多的是琳琅满目的农具。农民把农具放到手里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能到河边。”  螃蟹走了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又遇见了青蛙,指责它说:“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连河的影子也没看到。”青蛙说:“我没有骗你!我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素材解读  螃蟹按照青蛙指的方向却没走到河边,看似正确的指路却没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青蛙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雕塑家吴为山说,什么是雕塑?雕的过程是一个减的过程,是做减法,从外向里慢减,减去那些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塑的过程就是加法,不断从里面向外面加,是一种加法,加上属于精神本体的东西。所以雕塑是加法、减法的一个组合。加加减减、减减加加,到最后只留下精神与灵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满分技巧1 针砭时弊  “针砭”是中医疗法,“时弊”指出现在社会中的不正之风、恶劣习气等。所谓“针砭时弊”,就是写作时不仅眼观现实,而且敢于有理有据地指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疗救”的效果,从而彰显自身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沉默里……  文/重庆一考生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里写道,人的心如果有一个破洞,美好的东西就会从这个破洞里漏泄掉。人心是不可忽视的。  暴怒的司机挥
碰撞:“爱心”旧衣与“分享冰箱”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四川省内江市现冒名“爱心”旧衣回收箱  据报道,自2015年起,四川省内江市城区部分小区陆续出现以爱心捐赠为名的旧衣回收箱,居民们捐赠热情颇高。然而,小区居民从到小区走访的志愿者处得知,有些回收箱是无资质的志愿者协会在冒名募集旧衣,且衣物去向不明。对此,记者调查发现,内江市确有多个小区出现冒用内江市志愿者协会或内江市市中区志愿者协会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