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点和规律的育人体系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的建立,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只有把育人这个中心工作做好,才能把高职院校的品牌做大做强。在建立育人体系的同时,更要强化育人意识,完善育人保障,从而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体系,应当涵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五大方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CCIT2013ZD004)
  作者简介:费小平,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级高工,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教育管理;金亚白,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3-0026-03
  经过一阶段规模发展和示范骨干建设,高职院校已经进入核心竞争阶段。核心竞争就是育人的竞争,是指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的竞争。高职院校的名片是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一个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取决于这个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的高低和人文素养的厚薄。高职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学校的育人环境,这个育人环境必须在育人体系下建立和营造。因此,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育人体系,将成为提升新一轮高等职业发展内涵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
  一、教书育人:专业教师的德育渗透
  我国高校尚未形成健全、成熟、有效的教书育人体系。[1]高职院校在办学活动中还需要在这方面勇于实践探索,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实行专业导师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德育教育作用
  为了弥补辅导员、班主任等一般学生工作者在育人过程中专业指导性不强的不足,2013年9月,常州信息学院实施了专业导师制度。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二级学院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明确规定:“专业导师主要由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也可从本专业的其他专任教师、有专业背景的校内兼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中选聘。”专业导师制的实施,使专业导师走进班级,走进特长生工作室,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专业课学习活动中度过,学院的专业教师虽然不像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那样直接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也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那样通过专题教学来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但是他们课堂内外的专业指导活动对学生职业意识、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企业家班主任制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职场专家的指导引领作
  为了使高职学生在专业学习时更多地接触行业企业信息,更多地接触企业了解社会,学院聘请了一批来自企业一线的中高层人员或企业家作兼职班主任,让企业班主任参与教书育人的过程,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企业班主任定期走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专题研讨,定期举办“紧跟产业,紧贴行业,紧扣职业”的知识讲座、“我与企业家面对面”主题班会,定期带学生走进企业参观,使学生能够及时分享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蓝图。企业班主任在高职学生的专业辅导、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及职业情景教育等方面,相对于学院一般专业教师或德育教师都有非常明显的行业、专业、职业优势,有利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二、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的管理育人主要指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具体领域内借助于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德育影响的过程和方法。
  (一)做好制度育人的顶层设计
  管理制度本身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是管理育人的重要手段。[2]无论是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都要根据法律法规,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具体规章制度。制度育人顶层设计的当务之急,是要制定比较完善的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育人体系。育人体系的建立,一是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建立起育人的强烈意识,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找到自己的育人任务,并把这个育人任务完成好;二是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通过合适的途径和载体,与学生无缝接壤,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修养,影响、熏陶、教育学生。育人体系一旦确立并一以贯之地坚决实施,良好的教风、学风就会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弘扬。
  (二)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
  管理的终极目点之一,除了打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就是要合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走廊,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湾河道,每一块石头,每一尊雕像,每一扇橱窗,都能营造高尚健康的育人景观氛围,都是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重要活动阵地。师生员工只有在这样的和谐氛围里,才能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我们的师生员工求知、求美、求乐,师生员工才能主动建立有利自己身心健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文环境,管理育人才有了载体和落脚点。
  三、文化育人:职业素养的综合锤炼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指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教育、感染、熏陶学生,使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从而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3]
  (一)以校园精神凝聚思德文化,提升道德素养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通过高职院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系列教育活动体现,并不断激励高职学生不懈努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这种校园精神,尤其要体现“职业性”,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操守不断融入校园精神之中,使学生在学校就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走出社会,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形成学校的一种品牌。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定期举办名人大讲堂,邀请社会名人带来高水平的报告会,为学生带来精神的激励; 每周举办的“尚思求是”百科知识大讲堂已经持续近100期,从时事、音乐、法律、礼仪到求职,成为学生的人文教育“大课堂”,帮助学生找到职业“归属感”、树立职业“自信心”;通过精心打造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精神,为高职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二)以素质训练打造技能文化,提升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技能大赛等平台和载体,通过职业素质训练,打造职业技能文化,不断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学院从2008年开始,将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该院学生的教学计划,课程从基本素质模块、职场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拓展模块、创新思维模块、项目孵化模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锤炼。同时,学院不断打造各二级学院的专业特色,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技能大赛,并推送学生至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校内就已经得到很大提升,走出校门即可较快成为成熟的“职业人”。
  (三)以载体建设拓宽育人途径,提升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文化育人的载体。高职院校除了重视课堂这一主阵地之外,还要针对新形势,拓宽育人途径。抓好寝室、大学生社团、党员文化、校园传媒等载体,真正实现文化育人功能。寝室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育人目标,以内务建设为抓手,建设优良的舍风,用舍风带学风,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大学生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是育人的一个特殊领域,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积极促进其健康发展;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骨干和先锋模范,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决定了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创新者;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重视和加强校园新媒体这一育人载体。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等载体的育人功能,使其发挥舆论监督、思想引导和互动交流作用,把校园媒体渗透到高职学生育人体系中。
  四、实践育人:走向职场的能力储备
  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实践育人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实践育人主要是围绕社会志愿服务、科研项目研发、校企深度合作等环节来进行,从学生的专业爱好和发展需求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技巧、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而这正是高职学生的特色和强项所在。
  (一)构建实践育人平台
  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1)构建科研型平台。建立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科技型社团,如常州信息学院各个二级学院建立的专业兴趣小组,专业特长生工作室。此外,还可以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专门用来资助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研发;(2)建立服务型平台。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传播实用技术,展示青春风貌,学会做人道理;(3)构建就业型平台。常州信息学院经贸学院建立“就业预备营”已经有八九年时间了,这一做法值得推广。组织学生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各种活动,充分利用好校企联盟资源,为学生创造各种参观、考察、学习、实习、顶岗的机会,让学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知识、能力、心理的各种储备。
  (二)构建实践育人机制
  构建实践育人机制主要有两方面内容:(1)实践育人基地化。实践基地是高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内的实验实训室,创新创业园、大学生创业街、生产性实训中心要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校外的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科研服务基地要稳定规模,提升规格,形成双赢局面;(2)实践育人项目化。实践育人的成绩主要是体现在项目管理上,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可以申报研发项目,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学生科研成果汇报展示,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服务育人:个性服务的全院覆盖
  服务育人是指倡导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服务理念,坚持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职能中,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一)建立结对帮扶机制
  结对帮扶机制的措施有:(1)建立干部挂靠新生班级制度。学院推出了领导干部联系班级、进课堂、进企业等多项措施。包括学院领导、中层干部都要定点挂靠新生班级,深入学生课堂、宿舍、班级QQ群,及时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和学习情况,零距离贴近学生,做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导师”;(2)建立帮扶结对制度。对于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学院建立了帮扶结对机制,要求帮扶双方经常联系,教师要充分了解被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实施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顺利完成学业。
  (二)完善各类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服务育人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大学生学习服务体系、大学生生活服务体系、大学生特殊群体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贫困家庭学生帮扶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等。服务的内容要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合理需要,将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进行到底。
  (三)建立自我服务机制
  建立自我服务机制的内容有两方面:(1)成立大学生事务中心,建服务平台。学院于2014年3月成立了大学生服事务中心,中心以“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致力于提供给学生优质的引导性服务,构建学校、学生和家长沟通桥梁,打造学校内部各级职能部门无缝链接和有效沟通的渠道。通过“一站式”服务,构建了一个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平台;(2)成立“学生建言献策小组”,搭信息平台。“建言献策小组”成员负责征集同学们在学校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对学院发展提出的各种建议,定期整理向学院有关部门反馈。作为完全的学生自治组织,建言献策小组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事务决策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与同学间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的建立,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只有把育人这个中心工作做好,才能把学校的品牌做大做强。在建立育人体系的同时,更要强化育人意识,完善育人保障,只有这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才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才会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周国强.从教育本质看教书与育人的关系[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7-69.
  [2]赵建华.关于加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103-105.
  [3]徐毅.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与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67-69.
  [责任编辑 李 漪]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较大,急需急诊、重症监护、造口、静脉等各专科护理、临床整体护理等岗位人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核心技能强调护理基本操作、应急处理技能、对病情和心理等观察、配合抢救技能、人际沟通等技能,一致重视的资格证书为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等,职业学校应该据此进行护理专业群建设,进行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社会需求;岗位群;江西省  作者简介:陈春霞,女,浙江
期刊
摘 要: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广泛存在于中职生群体中,理解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特征和形成因素有重要意义。个案研究的分析表明,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特征包括逆反性、群体性和玩乐性。中职生反学校文化形成因素有内在和外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是归属需要和家庭需要,外在因素是社会、家庭影响和同伴影响。  关键词: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特征;形成机制  作者简介:章华丽,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为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数字上对接、能力上吻合,深入了解当今装备制造产业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对本地区二十多家企业进行调研,获得了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接轨的可操作信息,提出中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三个“突出”,即突出职业素养、突出文化基础、突出技能方向,使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培养中职生较强的岗位能力。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适应岗位;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忆雯,女,常熟高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采用以往研究者编制的《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调查了江苏理工学院780名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出现的各种差异情况提出相关教育对策: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师生家长全员参与,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建立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的支持系统。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思考  作者简介:姜小军,女,江苏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教育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对校企合作的前期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的建议,从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技术研发及转化等方面提出发展校企合作的策略,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林光昶,男,江苏省沭阳中等专业学校教务处主任,讲师,山西大学
期刊
摘 要: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对于当今职业学校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以及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出发,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为参照,分析阐述了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特征、重要性以及建设策略。  关键词:中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作者简介:徐刚,男,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施者,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职教理念的关键。在对盐城市高职园区建筑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现状分析;发展策略  基金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江苏省9所卫生类职业院校和42家相关企业校企合作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策法规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得力;二是观念认识不到位,合作动力不够足;三是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效率不够高。对此提出了开展校企紧密合作的建议:一要政府大力支持,二要创新合作模式,三要实现互利共赢,四要加强考核评估。  关键词: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互利共赢;江苏省  基金项
期刊
摘 要: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孝文化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重要途径。从当今职业中学学生孝文化缺失原因及加强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对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孝文化教育的渗透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孝文化的渗透对增强学生道德力量和规范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孝文化渗透可以使学生内化为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实现人生
期刊
摘 要:对江苏省15所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办学成果进行网络专向调研,搜集、筛选了各院校2013年办学成果,并进行分类、加工、整序、汇总、评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增加思政、人文类型比赛项目;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拓宽院校合作空间;构建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创建学校特色品牌。  关键词: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办学成果;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