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威夷海滩,一只海龟,嘴里衔着一个塑料袋,正在缓慢地死去,而周围的人们却什么忙也帮不了;一只信天翁,将塑料袋叼起来,并拿它喂雏鸟……就连这样一个风景旖旎的度假胜地都在上演如此凄惨的生态悲剧,怎能不令人忧心忡忡呢?
如果说,人类毕竟享受了塑料制品带来的种种便利,所以,今天受到“白色污染”造成的环境报复是“罪有应得”;那么,看到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被塑料垃圾包围甚至残害,我们又于心何忍!
无人庆贺
1899年,一位德国科学家偶然在试管底部发现了一种蜡状物质。当时,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材料就是今天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也最受争议的“聚乙烯”的早期形态。1933年,两位英雄科学家也偶然在一个实验的反应管中发现了固态的蜡状物质,并揭示了其重要意义。
两年后,他们所在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开发了聚乙烯工业规模生产的方法,并很快就用在全世界首条电话电缆上。二战期间,聚乙烯更是作为雷达的关键材料,立下了汗马功劳。20世纪50年代,超市在英国出现,人们开始大规模使用聚乙烯制品,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塑料马夹袋。
聚乙烯制品的原料是由石油通过“裂解”反应获得的。这个反应有“硬”、“软”两种基本产物;前者主要用于制作塑料管和塑料容器等,后者则用于食品真空包装薄膜和电缆绝缘层等。在英国,每年用这两类原料生产的产品有160万吨之多,进而产生了堆积如山的填埋垃圾。
2008年3月27日,是塑料袋原材料——聚乙烯诞生75周年的纪念日,但是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庆祝。
形影不离
生产1吨塑料袋需要11桶原油。全球每年生产塑料制品约2亿吨,为此,耗去了世界石油产量的8%。这些塑料制品中,被回收后重新利用的尚不足3?郾5%。换句话说,全球的塑料制品中96%是不会被回收利用的。目前,世界的塑料生产还在按每年3?郾5%的速度递增。这意味着每隔20年,人类所生产的塑料制品数量将翻1倍。其中约有一半是用不到一年就会被丢弃的一次性包装。这些“白色垃圾”正在日积月累地给地球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当初,专家估计塑料的延续寿命前后可持续400年。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这个周期很可能长达1000年之久。很多人并不知道,塑料制品是不会生物分解的,只是通过光降解的作用而细分为形体越来越小的有毒碎片。它们污染着土壤、航道和海洋,并侵入地球上的动物赖以生存的各种食物。
这意味着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人类所制造、使用和抛弃的每件塑料制品,依然会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残留在这个星球上。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不管是继续滞留在我们的家庭中,还是被当做垃圾埋填,抑或是隐匿在周遭环境中,它们都会与我们形影不离。
自食其果
专家指出,在所有的海洋垃圾中,有五分之四来自陆地;漂浮的海洋垃圾中近90%是塑料。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生产的塑料制品的5%已进入大海,其数量超过了1亿吨。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的一份报告估算,地球上每平方公里的海洋表面平均漂浮着1?郾8万件塑料垃圾。在污染最集中的地区,这个数字据说已达到38万件以上。
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之间的洋面上,有一个船员都不太愿意靠近的副热带气旋,因为那片水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太平洋大垃圾场”。1997年的一天,一位美国船长驾船驶进了这里,看到了令人惊心的一幕:船的周围上下漂浮的都是杯子、瓶盖、纠结在一起的渔网、单纤维丝、聚苯乙烯包装袋的残片、罐装饮料的手提纸箱、破气球、三明治包装薄膜的碎片和不计其数、松松垮垮的塑料袋。尤其让他们吃惊是无处不在的塑料原料小球。
这些用来生产塑料的原料小球被称为“纳豆”。人类每年生产出的“纳豆”有5500万亿个,重达1134亿千克。和水鸟一样,水母和专食浮游生物为生的樽海鞘等海洋生物也把颜色鲜艳的“纳豆”当成鱼卵,而把颜色黯淡的“纳豆”当成磷虾吃了。因为这些原料小球的大小正好适合小型海洋生物,而这些小型生物又成为中型、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就这样海洋中的“纳豆”一边向食物链的上游挺进,一边积聚和浓缩着毒性,到头来还是由人类自食苦果。
海洋杀手
现已查明,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143种物种,包括世界上几乎所有种类的海龟,都曾被海洋垃圾所缠绕,至少有177个海洋物种,包括95%的海鸟,吞食过包括塑料袋在内的海洋垃圾。给它们的食管和消化系统造成了机械性损伤,并引起虚假的饱胀或餍足感。由于垃圾一直滞留在胃部,而导致体内感染直至饿死。据估算,有超过1万只海鸟被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和搁置不用的钓具,梗住咽喉或缠绕后无法动弹,导致其饥饿、滋死或窒息。还有大约1万头海豹、海狮、海豚和鲸等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龟也遭遇同样的厄运。
无情的事实是,动物一旦死亡,它们的尸体会腐烂分解,而它们体内的塑料却又被释放回海洋,继续充当凶恶的“杀手”。由于进入海洋中的一切塑料都只能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而残留在那里,在这种情况下,小到磷虾和樽海鞘,大到巨型蓝鲸,海洋世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摄此类颗粒作为食物。因为在如今的海洋里,有些水域中塑料颗粒与浮游生物的比例高达30∶1。科学家们也因此给海洋表层区域起了一个绰号,叫“塑料汤”。
2001年,有人在死去的信天翁胃里发现一块塑料片,上面镌刻的系列编号可以追溯到1944年在二次大战期间被击落的一架水上飞机。由此可见,塑料制品在海洋里能残留相当长的时间。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海洋中的塑料酷似一块海绵,会充分吸收其他不易与水混合的化学物质,然后融入海洋环境。例如,锌、铅和水银等重金属很容易被吸附到海洋中的塑料颗粒中,吞食了这些颗粒的海洋生物受到的伤害更大。
为了地球
据统计,全世界一年用掉的塑料袋大约在5000亿到1?郾2万亿个之间。去年,英国消费掉的塑料袋数目为:1500多亿个,平均每人290~300个。他们在把塑料袋扔掉以前使用的时间,平均为12~20分钟!在我国,仅北京的塑料袋年消费量已近100亿只,总重量大约为49500吨,平均每天消费2700多万只。请想一想,这一个星期你和你的家人共消耗了多少个塑料袋?
人们在动物园的一只麋鹿的胃里解剖出4千克的塑料袋;在一头死在了澳大利亚海滩的鲸的胃里发现了6千克的塑料物质。据介绍,1988年和1998年,孟加拉国的土地有三分之二被洪水淹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塑料袋堵塞了排水系统。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只塑料袋时,有没有想过它会造成怎样可怕的后果?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郾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即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说实话,除了方便,塑料袋并不是个好东西。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塑料袋有三种:一种是不能沾皮肤,又不能放食物的,只能装建筑材料;一种是用来装衣服的;还有一种是可勉强用来盛放食物的。制作这种塑料袋的原料虽然安全无毒,但有些不法商家在制作时加入了增塑剂、稳定剂、着色用的颜料等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添加剂。这样的塑料袋还是少用为妙。
为了地球的明天,让我们重新拎起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吧。少用一个塑料袋就减少了一分白色污染。
如果说,人类毕竟享受了塑料制品带来的种种便利,所以,今天受到“白色污染”造成的环境报复是“罪有应得”;那么,看到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被塑料垃圾包围甚至残害,我们又于心何忍!
无人庆贺
1899年,一位德国科学家偶然在试管底部发现了一种蜡状物质。当时,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材料就是今天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也最受争议的“聚乙烯”的早期形态。1933年,两位英雄科学家也偶然在一个实验的反应管中发现了固态的蜡状物质,并揭示了其重要意义。
两年后,他们所在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开发了聚乙烯工业规模生产的方法,并很快就用在全世界首条电话电缆上。二战期间,聚乙烯更是作为雷达的关键材料,立下了汗马功劳。20世纪50年代,超市在英国出现,人们开始大规模使用聚乙烯制品,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塑料马夹袋。
聚乙烯制品的原料是由石油通过“裂解”反应获得的。这个反应有“硬”、“软”两种基本产物;前者主要用于制作塑料管和塑料容器等,后者则用于食品真空包装薄膜和电缆绝缘层等。在英国,每年用这两类原料生产的产品有160万吨之多,进而产生了堆积如山的填埋垃圾。
2008年3月27日,是塑料袋原材料——聚乙烯诞生75周年的纪念日,但是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庆祝。
形影不离
生产1吨塑料袋需要11桶原油。全球每年生产塑料制品约2亿吨,为此,耗去了世界石油产量的8%。这些塑料制品中,被回收后重新利用的尚不足3?郾5%。换句话说,全球的塑料制品中96%是不会被回收利用的。目前,世界的塑料生产还在按每年3?郾5%的速度递增。这意味着每隔20年,人类所生产的塑料制品数量将翻1倍。其中约有一半是用不到一年就会被丢弃的一次性包装。这些“白色垃圾”正在日积月累地给地球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当初,专家估计塑料的延续寿命前后可持续400年。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这个周期很可能长达1000年之久。很多人并不知道,塑料制品是不会生物分解的,只是通过光降解的作用而细分为形体越来越小的有毒碎片。它们污染着土壤、航道和海洋,并侵入地球上的动物赖以生存的各种食物。
这意味着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人类所制造、使用和抛弃的每件塑料制品,依然会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残留在这个星球上。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不管是继续滞留在我们的家庭中,还是被当做垃圾埋填,抑或是隐匿在周遭环境中,它们都会与我们形影不离。
自食其果
专家指出,在所有的海洋垃圾中,有五分之四来自陆地;漂浮的海洋垃圾中近90%是塑料。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生产的塑料制品的5%已进入大海,其数量超过了1亿吨。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的一份报告估算,地球上每平方公里的海洋表面平均漂浮着1?郾8万件塑料垃圾。在污染最集中的地区,这个数字据说已达到38万件以上。
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之间的洋面上,有一个船员都不太愿意靠近的副热带气旋,因为那片水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太平洋大垃圾场”。1997年的一天,一位美国船长驾船驶进了这里,看到了令人惊心的一幕:船的周围上下漂浮的都是杯子、瓶盖、纠结在一起的渔网、单纤维丝、聚苯乙烯包装袋的残片、罐装饮料的手提纸箱、破气球、三明治包装薄膜的碎片和不计其数、松松垮垮的塑料袋。尤其让他们吃惊是无处不在的塑料原料小球。
这些用来生产塑料的原料小球被称为“纳豆”。人类每年生产出的“纳豆”有5500万亿个,重达1134亿千克。和水鸟一样,水母和专食浮游生物为生的樽海鞘等海洋生物也把颜色鲜艳的“纳豆”当成鱼卵,而把颜色黯淡的“纳豆”当成磷虾吃了。因为这些原料小球的大小正好适合小型海洋生物,而这些小型生物又成为中型、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就这样海洋中的“纳豆”一边向食物链的上游挺进,一边积聚和浓缩着毒性,到头来还是由人类自食苦果。
海洋杀手
现已查明,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143种物种,包括世界上几乎所有种类的海龟,都曾被海洋垃圾所缠绕,至少有177个海洋物种,包括95%的海鸟,吞食过包括塑料袋在内的海洋垃圾。给它们的食管和消化系统造成了机械性损伤,并引起虚假的饱胀或餍足感。由于垃圾一直滞留在胃部,而导致体内感染直至饿死。据估算,有超过1万只海鸟被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和搁置不用的钓具,梗住咽喉或缠绕后无法动弹,导致其饥饿、滋死或窒息。还有大约1万头海豹、海狮、海豚和鲸等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龟也遭遇同样的厄运。
无情的事实是,动物一旦死亡,它们的尸体会腐烂分解,而它们体内的塑料却又被释放回海洋,继续充当凶恶的“杀手”。由于进入海洋中的一切塑料都只能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而残留在那里,在这种情况下,小到磷虾和樽海鞘,大到巨型蓝鲸,海洋世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摄此类颗粒作为食物。因为在如今的海洋里,有些水域中塑料颗粒与浮游生物的比例高达30∶1。科学家们也因此给海洋表层区域起了一个绰号,叫“塑料汤”。
2001年,有人在死去的信天翁胃里发现一块塑料片,上面镌刻的系列编号可以追溯到1944年在二次大战期间被击落的一架水上飞机。由此可见,塑料制品在海洋里能残留相当长的时间。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海洋中的塑料酷似一块海绵,会充分吸收其他不易与水混合的化学物质,然后融入海洋环境。例如,锌、铅和水银等重金属很容易被吸附到海洋中的塑料颗粒中,吞食了这些颗粒的海洋生物受到的伤害更大。
为了地球
据统计,全世界一年用掉的塑料袋大约在5000亿到1?郾2万亿个之间。去年,英国消费掉的塑料袋数目为:1500多亿个,平均每人290~300个。他们在把塑料袋扔掉以前使用的时间,平均为12~20分钟!在我国,仅北京的塑料袋年消费量已近100亿只,总重量大约为49500吨,平均每天消费2700多万只。请想一想,这一个星期你和你的家人共消耗了多少个塑料袋?
人们在动物园的一只麋鹿的胃里解剖出4千克的塑料袋;在一头死在了澳大利亚海滩的鲸的胃里发现了6千克的塑料物质。据介绍,1988年和1998年,孟加拉国的土地有三分之二被洪水淹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塑料袋堵塞了排水系统。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只塑料袋时,有没有想过它会造成怎样可怕的后果?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郾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即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说实话,除了方便,塑料袋并不是个好东西。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塑料袋有三种:一种是不能沾皮肤,又不能放食物的,只能装建筑材料;一种是用来装衣服的;还有一种是可勉强用来盛放食物的。制作这种塑料袋的原料虽然安全无毒,但有些不法商家在制作时加入了增塑剂、稳定剂、着色用的颜料等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添加剂。这样的塑料袋还是少用为妙。
为了地球的明天,让我们重新拎起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吧。少用一个塑料袋就减少了一分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