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声”是指笑声、赞美声和质疑声。本文笔者就自己的经验来讨论了应当如何构建三声课堂。
关键词:“三声”课堂;小学语文;课堂建构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109
小学语文是同学们语文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对以后的语文学习乃至语文素养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积极地探索寻求各种教学办法,重视对于同学们全面语文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建构小学语文课堂的时候可以尝试“三声”课堂建构模式。所谓“三声”就是指笑声、赞美声以及质疑声,这三声分别代表了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三种课堂要素:高效、自信以及探索创新。笔者将在下文就如何构建“三声”课堂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笑声--构建趣味课堂
小学的同学们性格较为活泼,没有办法长久的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枯燥的课堂很容易导致同学们学习状态涣散,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完成高效的学习,长久下去并不利于同学们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地探求路径构建趣味课堂,让欢笑声出现在课堂,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语文课堂状态,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笔者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猴王出世》这一课的时候,笔者选择了课本剧的教学方式,邀请同学们主动报名,共同将《猴王出世》这节课的课文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旨在通过表演来帮助同学们建立对于人物形象的认识,并且通过直观的视听结合的情景剧的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提高同学们的上课效率,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后来的实践也证明笔者的选择不错。因为情景剧这种上课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感到耳目一新,同时由于同学们已经是小学高年级同学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笔者将编写剧本的任务也下发给了同学们,同学们都十分踊跃的报名参加情景剧的表演和制作。后来的课堂展示也让笔者感到十分惊喜,不仅剧本改编的十分还原课本,而且表演的同学们也活灵活现的将美猴王的神态展现了出来,激起了底下观看的同学们的阵阵笑声,也让同学们对美猴王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为之后的课程的效率提供了保证。
二、赞美声--激勵呵护成长
传统的教育方式主张“挫折教育”,吝啬给予同学们赞美,认为赞美会让同学们变得骄傲,不利于同学们的成长。但实际上同学们的成长需要来自身边的人的肯定和赞美,适度的肯定和赞美能够帮助同学们建立起自信,不仅如此,适度的表扬还能够为同学们的前行注入动力,有利于同学们长远健全人格的发展。而相反的,如果教师和家长一味地否定同学,长久下来会让同学产生怀疑自我的情绪,很容易变得不自信,这显然是不利于同学的长远健康人格发展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同学们适当的肯定,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信,用健康正面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
例如,笔者在语文课堂上建立了“夸奖建立自信,批评促进成长”的活动。这个活动并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而是鼓励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前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来进行适当地肯定和批评。同学们可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指出前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回答的闪光处所在,并且对于该同学回答的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并且提出改进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信,也可以帮助同学们在肯定与指正中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全面的审视自己,在客观的条件下建立起“虽然我还有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妨碍我是一个优秀的人”的自信,培养同学们的健全人格。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个举措的效果十分显著,在活动进行之后很多同学都对自身有了更加客观地认识,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语文学习,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让赞美声飘扬在课堂上是很有必要的。
三、质疑声--培养创新探究精神
前文笔者提到的“夸奖建立自信,批评促进成长”的活动不只强调了夸奖,也强调了“批评”。这里的“批评”并不是“挑刺”,而是“质疑”,是有合理依据的质疑。我们以往的教育方式较为死板,教出来的同学们很多都迷信权威,只会被动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无法进行创新。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并不利于培养祖国未来的人才,也不利于贯彻我国的创新战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探究精神。
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并不反对同学们对于我所教学的知识提出质疑,甚至是鼓励同学们发现我在教学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以培养同学们的质疑和探究精神。笔者在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课的时候向同学们描述了诗人在写此诗时的喜悦兴奋之情。这时有同学站起来向笔者提问,说河南河北本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为什么诗人在知道河南河北收回来了之后会那么高兴,他认为这不合理。笔者这才意识到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很难理解那个年代的动荡和百姓的疾苦,所以发出这样的质疑也是合理的。因此笔者就向同学们科普了诗人写作时的动荡年代的情况,通过叙述展示特定的历史大环境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诗歌情感。在笔者的解释下同学们消除了疑问,笔者也在质疑中意识到了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应当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由此可见,在合理基础上的质疑可以促进双方的进步,我们教师应当鼓励同学们基于合理依据进行质疑,培养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以上为笔者对于如何构建“三声”课堂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雅玲.微探“三声”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教师,2020(21):20-21.
[2]王广学.好课堂应有“三声”[J].教育,2019(37):33.
[3]蒋勇.智慧课堂 三声有兴[J].新课程(下),2019(08):105.
关键词:“三声”课堂;小学语文;课堂建构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109
小学语文是同学们语文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对以后的语文学习乃至语文素养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积极地探索寻求各种教学办法,重视对于同学们全面语文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建构小学语文课堂的时候可以尝试“三声”课堂建构模式。所谓“三声”就是指笑声、赞美声以及质疑声,这三声分别代表了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三种课堂要素:高效、自信以及探索创新。笔者将在下文就如何构建“三声”课堂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笑声--构建趣味课堂
小学的同学们性格较为活泼,没有办法长久的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枯燥的课堂很容易导致同学们学习状态涣散,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完成高效的学习,长久下去并不利于同学们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地探求路径构建趣味课堂,让欢笑声出现在课堂,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语文课堂状态,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笔者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猴王出世》这一课的时候,笔者选择了课本剧的教学方式,邀请同学们主动报名,共同将《猴王出世》这节课的课文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旨在通过表演来帮助同学们建立对于人物形象的认识,并且通过直观的视听结合的情景剧的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提高同学们的上课效率,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后来的实践也证明笔者的选择不错。因为情景剧这种上课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感到耳目一新,同时由于同学们已经是小学高年级同学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笔者将编写剧本的任务也下发给了同学们,同学们都十分踊跃的报名参加情景剧的表演和制作。后来的课堂展示也让笔者感到十分惊喜,不仅剧本改编的十分还原课本,而且表演的同学们也活灵活现的将美猴王的神态展现了出来,激起了底下观看的同学们的阵阵笑声,也让同学们对美猴王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为之后的课程的效率提供了保证。
二、赞美声--激勵呵护成长
传统的教育方式主张“挫折教育”,吝啬给予同学们赞美,认为赞美会让同学们变得骄傲,不利于同学们的成长。但实际上同学们的成长需要来自身边的人的肯定和赞美,适度的肯定和赞美能够帮助同学们建立起自信,不仅如此,适度的表扬还能够为同学们的前行注入动力,有利于同学们长远健全人格的发展。而相反的,如果教师和家长一味地否定同学,长久下来会让同学产生怀疑自我的情绪,很容易变得不自信,这显然是不利于同学的长远健康人格发展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同学们适当的肯定,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信,用健康正面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
例如,笔者在语文课堂上建立了“夸奖建立自信,批评促进成长”的活动。这个活动并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而是鼓励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前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来进行适当地肯定和批评。同学们可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指出前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回答的闪光处所在,并且对于该同学回答的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并且提出改进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信,也可以帮助同学们在肯定与指正中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全面的审视自己,在客观的条件下建立起“虽然我还有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妨碍我是一个优秀的人”的自信,培养同学们的健全人格。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个举措的效果十分显著,在活动进行之后很多同学都对自身有了更加客观地认识,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语文学习,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让赞美声飘扬在课堂上是很有必要的。
三、质疑声--培养创新探究精神
前文笔者提到的“夸奖建立自信,批评促进成长”的活动不只强调了夸奖,也强调了“批评”。这里的“批评”并不是“挑刺”,而是“质疑”,是有合理依据的质疑。我们以往的教育方式较为死板,教出来的同学们很多都迷信权威,只会被动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无法进行创新。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并不利于培养祖国未来的人才,也不利于贯彻我国的创新战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探究精神。
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并不反对同学们对于我所教学的知识提出质疑,甚至是鼓励同学们发现我在教学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以培养同学们的质疑和探究精神。笔者在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课的时候向同学们描述了诗人在写此诗时的喜悦兴奋之情。这时有同学站起来向笔者提问,说河南河北本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为什么诗人在知道河南河北收回来了之后会那么高兴,他认为这不合理。笔者这才意识到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很难理解那个年代的动荡和百姓的疾苦,所以发出这样的质疑也是合理的。因此笔者就向同学们科普了诗人写作时的动荡年代的情况,通过叙述展示特定的历史大环境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诗歌情感。在笔者的解释下同学们消除了疑问,笔者也在质疑中意识到了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应当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由此可见,在合理基础上的质疑可以促进双方的进步,我们教师应当鼓励同学们基于合理依据进行质疑,培养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以上为笔者对于如何构建“三声”课堂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雅玲.微探“三声”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教师,2020(21):20-21.
[2]王广学.好课堂应有“三声”[J].教育,2019(37):33.
[3]蒋勇.智慧课堂 三声有兴[J].新课程(下),2019(0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