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很多观念都在发生改变,中国的高校教育也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革新,朝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求高校大学生具有牢固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衔接问题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大学生;专业能力;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006-01
前言
当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行各业间的竞争压力,针对大大学生而言,其就业压力也大大增加,然而人们大多数注重的基本上是大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能被应用到社会。学以致用本身是正确的,但狭隘地认为当前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学什么也容易导致大学生视野的狭窄。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深刻地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其专业能力的获取;同时,在他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又长期影响其专业能力的发挥。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文素养的内涵,继而分析了人文素养对大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大大学生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衔接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人文素养基本内涵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水平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等等。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理解为关注人的精神,包括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及对他人的责任感,对人的真正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进而达到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完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但了解人文知识不一定就能拥有人文精神,必须切身体会、实践,将其变成自己的精神品质才行。
二、人文素养对大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
1、大学生专业能力的获取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
(1)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有的大学生虽然智商很高,但精神空虚,学习态度消极,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原因之一是缺乏责任感,尤其是缺乏对父母的一种责任感,缺乏对父母辛劳的尊重。究其根源也属于对他人缺乏深情关怀和责任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2)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的大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世俗化,物质利益第一,往往把人生目标仅仅定位于有车有房、能呼风唤雨的富人、权贵生活。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择业都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导致学习只求纯实用化,减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探索与热忱。狭隘的功利思想和只专注实用的思想导致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不能持久。
2、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会受到人文素养的影响?
任何类型的研究,从计划、组织、实施到最后应用,无不需要各种各样的与他人的协作。只有与合作伙伴等的团结合作,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智慧进而使个人的专业能力与潜力尽情发挥出来。诚信、责任心等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个人人文精神的缺乏必然导致个人的庸俗化。具体来说,人文精神的缺失将导致对他人的诚信、责任心、爱心等的缺失,导致自私自利、人际关系淡漠。很难想象,一个内心处处以私利为重,与各个方面关系处理不好的人,他能很好地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完全发挥出来。要学会做事需要先学会做人,只有内心深处真诚地关爱他人、重情义、有担当的人才能获得更多人的真心相助。
三、促进大大学生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衔接的建议
1、增强学校的人文氛围
多一些随时随地,在很顺便的情况下可以看到的信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形成暗示,无形中提高人文素养。校园文化是学生们共同生活的文化,具有一定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的自然环境、文化设施等都是大学人文、学术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大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要开展以大学生社团活动和课外学术讲座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社团主要有学术类、实践类、文艺体育类等,这些社团经常开展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系列学术报告和讲座,每年还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比赛等。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个“便利的”、“实惠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应该让大学生看到的只是理论性的马哲、毛概期末试卷上的一个分数。它应该是长期的,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始终。它要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练习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文教育客观地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与理工專业教育相比,二者分属两种不同的体系,并且是相互渗透,合二为一的。
3、加强不同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渗透,实施全方位的人文教育。
不仅学校领导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职责,而且其他课程的教师也担当着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渗透的职责。教学中必须注重人文科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因为专业技术课本身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以人文的精神传递专业的技术,能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学院专业设置,任课教师要认真收集各专业领域或各行业、职业领域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大学生尽早接触并熟悉本职业领域内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尽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直接进入角色,成为合格的、受欢迎的人才。在人文素质方面,要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历史、文学、地理、时事政治等知识的传播,进行文学艺术情操的陶冶。在心理素质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强调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树立自信心等重点内容。在科学素质方面,应突出培养其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真理观。
参考文献
[1] 莫军华.大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2] 刘伟.大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缺失现状及原因剖析[J].才智,2011(26).
[3] 韩奇生、卿中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5).
[关键词]大大学生;专业能力;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006-01
前言
当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行各业间的竞争压力,针对大大学生而言,其就业压力也大大增加,然而人们大多数注重的基本上是大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能被应用到社会。学以致用本身是正确的,但狭隘地认为当前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学什么也容易导致大学生视野的狭窄。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深刻地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其专业能力的获取;同时,在他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又长期影响其专业能力的发挥。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文素养的内涵,继而分析了人文素养对大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大大学生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衔接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人文素养基本内涵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水平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等等。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理解为关注人的精神,包括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及对他人的责任感,对人的真正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进而达到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完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但了解人文知识不一定就能拥有人文精神,必须切身体会、实践,将其变成自己的精神品质才行。
二、人文素养对大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
1、大学生专业能力的获取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
(1)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有的大学生虽然智商很高,但精神空虚,学习态度消极,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原因之一是缺乏责任感,尤其是缺乏对父母的一种责任感,缺乏对父母辛劳的尊重。究其根源也属于对他人缺乏深情关怀和责任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2)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的大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世俗化,物质利益第一,往往把人生目标仅仅定位于有车有房、能呼风唤雨的富人、权贵生活。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择业都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导致学习只求纯实用化,减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探索与热忱。狭隘的功利思想和只专注实用的思想导致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不能持久。
2、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会受到人文素养的影响?
任何类型的研究,从计划、组织、实施到最后应用,无不需要各种各样的与他人的协作。只有与合作伙伴等的团结合作,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智慧进而使个人的专业能力与潜力尽情发挥出来。诚信、责任心等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个人人文精神的缺乏必然导致个人的庸俗化。具体来说,人文精神的缺失将导致对他人的诚信、责任心、爱心等的缺失,导致自私自利、人际关系淡漠。很难想象,一个内心处处以私利为重,与各个方面关系处理不好的人,他能很好地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完全发挥出来。要学会做事需要先学会做人,只有内心深处真诚地关爱他人、重情义、有担当的人才能获得更多人的真心相助。
三、促进大大学生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衔接的建议
1、增强学校的人文氛围
多一些随时随地,在很顺便的情况下可以看到的信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形成暗示,无形中提高人文素养。校园文化是学生们共同生活的文化,具有一定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的自然环境、文化设施等都是大学人文、学术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大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要开展以大学生社团活动和课外学术讲座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社团主要有学术类、实践类、文艺体育类等,这些社团经常开展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系列学术报告和讲座,每年还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比赛等。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个“便利的”、“实惠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应该让大学生看到的只是理论性的马哲、毛概期末试卷上的一个分数。它应该是长期的,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始终。它要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练习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文教育客观地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与理工專业教育相比,二者分属两种不同的体系,并且是相互渗透,合二为一的。
3、加强不同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渗透,实施全方位的人文教育。
不仅学校领导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职责,而且其他课程的教师也担当着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渗透的职责。教学中必须注重人文科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因为专业技术课本身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以人文的精神传递专业的技术,能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学院专业设置,任课教师要认真收集各专业领域或各行业、职业领域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大学生尽早接触并熟悉本职业领域内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尽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直接进入角色,成为合格的、受欢迎的人才。在人文素质方面,要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历史、文学、地理、时事政治等知识的传播,进行文学艺术情操的陶冶。在心理素质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强调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树立自信心等重点内容。在科学素质方面,应突出培养其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真理观。
参考文献
[1] 莫军华.大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2] 刘伟.大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缺失现状及原因剖析[J].才智,2011(26).
[3] 韩奇生、卿中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