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题作为客观题,是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中的一种重要题型。无论是从分值还是从题量上来讲,它都举足轻重,能较好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非选择题相比,选择题比较简单。因此,做好选择题是在高考中考取高分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好选择题以考取高分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和总结一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借助材料类选择题抛砖引玉,简单谈谈如何解答历史选择题,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材料类选择题中的关键词就是“材料”,这类试题是借助材料解析题将材料运用到了选择题中。故材料类选择题是根据材料解析题发展而来的,是材料解析题的变形。因其能和其他类型的选择题如比较型、组合型、逆向型、因果型等试题融为一体使试题类型变幻多样,而且能较好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故一直深受命题者的青睐。近年来,它在选择题中的比重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
“材料”来源广泛,同时形式多样,可分为文字材料(历史学书籍、期刊文献等)和图表材料(如地图、漫画、照片、统计图表等)。借助文字材料可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借助图表材料可考查考生读图的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将以上这些材料引入历史试题,可以实现历史与语文、数学、地理等其他学科的融合。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对解题有帮助,有的只是命题人为了让试卷图文并茂或者是为了专门干扰考生而设置的障碍信息。所以在高考中解答材料类选择题时,务必要静下心来认真审题。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方能取得高分。考生要善于分辨干扰信息和有效信息,否则会答错试题、浪费时间。要知道,高考中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按照材料的重要性,笔者把这类选择题细分为如下三小类。
一、材料是解题关键,需要读懂
1.题干和选项中均有材料
当题干和选项中都有材料的时候,很显然,不读懂材料就无法准确做题。然而,有些同学在碰到文言文类的材料的时候,会因为看不懂而烦躁,以至于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沉着冷静,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可这样安慰自己:肯定不止我一个人觉得难,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阅读材料,从而理清思路,快速准确解答。
2.只有选项中有材料
四个选项之一就是试题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选项中有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四个选项认真读懂,然后联系题干要求作答。在做这类试题的时候不能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草率排除选项。因为选项中的材料本身就难懂,孰对孰错很难分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是不可以使用排除法的。
【例】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不足以止乱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⑤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此题属于组合式材料题,有五个小材料。题干要求选择体现民本思想的文言文。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民本思想,然后要依次理解五句文言文的意思,最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①、③、⑤都强调了“民”的重要性,言下之意就是要以民为重、以民为本。
二、材料起辅助作用,无须太懂
高考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可谓煞费苦心。在选择题中引入一些文言文类的材料一方面能增加试题的难度,另一方面能丰富试题内容,起“障眼法”的作用。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从形式上看是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实际上是考查教材中简单的知识。因此,即使考生看不懂文言文内容,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照样可以轻松、准确解答试题。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如果能看懂这些材料,考生可更顺利地解题。
【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解析:只要联系教材知识,回忆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便可选出答案D,无须读懂上面那一大段文言文。但是有时候怕命题人“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对材料的适當理解可以检验答案的准确性。材料中的观点是顾炎武批驳明末知识分子不切合实际的学风,即“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主张“经世致用”。故本题答案选择D。
三、材料起混淆视听作用,无须读懂
当今时代注重包装,高考命题有时候也会追赶这一潮流。诚然,对试题进行一定的包装和改造,可以将考过的试题进行翻新,也可以增强整份试卷的视觉感受。然而,有时也会成为考生答题的负担。我们考生不要畏惧这一“纸老虎”,较难解答的试题大多是由简单容易的试题组合改造而来的。我们要知道试题考的方式在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变的。再说,毕竟这类试题只是偶尔有之。
综上所述,历史选择题就如大家做过的其他题目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解答这类试题是讲究技巧的。同学们只有掌握这些规律和技巧才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材料类选择题中的关键词就是“材料”,这类试题是借助材料解析题将材料运用到了选择题中。故材料类选择题是根据材料解析题发展而来的,是材料解析题的变形。因其能和其他类型的选择题如比较型、组合型、逆向型、因果型等试题融为一体使试题类型变幻多样,而且能较好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故一直深受命题者的青睐。近年来,它在选择题中的比重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
“材料”来源广泛,同时形式多样,可分为文字材料(历史学书籍、期刊文献等)和图表材料(如地图、漫画、照片、统计图表等)。借助文字材料可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借助图表材料可考查考生读图的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将以上这些材料引入历史试题,可以实现历史与语文、数学、地理等其他学科的融合。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对解题有帮助,有的只是命题人为了让试卷图文并茂或者是为了专门干扰考生而设置的障碍信息。所以在高考中解答材料类选择题时,务必要静下心来认真审题。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方能取得高分。考生要善于分辨干扰信息和有效信息,否则会答错试题、浪费时间。要知道,高考中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按照材料的重要性,笔者把这类选择题细分为如下三小类。
一、材料是解题关键,需要读懂
1.题干和选项中均有材料
当题干和选项中都有材料的时候,很显然,不读懂材料就无法准确做题。然而,有些同学在碰到文言文类的材料的时候,会因为看不懂而烦躁,以至于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沉着冷静,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可这样安慰自己:肯定不止我一个人觉得难,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阅读材料,从而理清思路,快速准确解答。
2.只有选项中有材料
四个选项之一就是试题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选项中有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四个选项认真读懂,然后联系题干要求作答。在做这类试题的时候不能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草率排除选项。因为选项中的材料本身就难懂,孰对孰错很难分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是不可以使用排除法的。
【例】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不足以止乱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⑤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此题属于组合式材料题,有五个小材料。题干要求选择体现民本思想的文言文。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民本思想,然后要依次理解五句文言文的意思,最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①、③、⑤都强调了“民”的重要性,言下之意就是要以民为重、以民为本。
二、材料起辅助作用,无须太懂
高考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可谓煞费苦心。在选择题中引入一些文言文类的材料一方面能增加试题的难度,另一方面能丰富试题内容,起“障眼法”的作用。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从形式上看是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实际上是考查教材中简单的知识。因此,即使考生看不懂文言文内容,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照样可以轻松、准确解答试题。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如果能看懂这些材料,考生可更顺利地解题。
【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解析:只要联系教材知识,回忆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便可选出答案D,无须读懂上面那一大段文言文。但是有时候怕命题人“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对材料的适當理解可以检验答案的准确性。材料中的观点是顾炎武批驳明末知识分子不切合实际的学风,即“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主张“经世致用”。故本题答案选择D。
三、材料起混淆视听作用,无须读懂
当今时代注重包装,高考命题有时候也会追赶这一潮流。诚然,对试题进行一定的包装和改造,可以将考过的试题进行翻新,也可以增强整份试卷的视觉感受。然而,有时也会成为考生答题的负担。我们考生不要畏惧这一“纸老虎”,较难解答的试题大多是由简单容易的试题组合改造而来的。我们要知道试题考的方式在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变的。再说,毕竟这类试题只是偶尔有之。
综上所述,历史选择题就如大家做过的其他题目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解答这类试题是讲究技巧的。同学们只有掌握这些规律和技巧才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