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生大多在求学过程中受到过挫折,缺乏信心,加之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心理问题出现较多。中职生的众多心理问题根源都来自社会责任感缺失,缺乏责任心,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从中职生心理特点入手,以志愿服务为抓手,采取从理论到实践的方式分析志愿服务作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志愿服务 中职生心理 社会责任感 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老班主任,我常常感叹学生的质量总是在逐年下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生的心理也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此很忧心,希望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德育手段进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近150名学生的两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我发现,目前,中职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心理问题。
1.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与发展,使得中职教育的生存境地面临严峻威胁,中职学校不得不放宽门槛以求生源,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他们理论基础相对较差,能力水平相对较低,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感到力不从心。进而缺乏自信,对学习丧失兴趣,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很迷茫,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自暴自弃,比较自卑。
2.逆反心理强烈,与家长、老师的对立心理严重。中职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最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时期。由于受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中职生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有所接触和认识,并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形成不良思维观念。他们对班规校纪视而不见,对老师的批评指正置若罔闻,对家长的苦口婆心漠然无应。平日里我行我素,学习上得过且过,人生态度消极,逆反心理严重。
3.社交能力欠缺。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中职生迫切希望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以展示自我,宣泄情感,增进友谊。然而,一些中职生却因为思想过于胆怯、不懂社交技巧等无法与他人交往。部分中职生个性太强,太过自我,或者过于自负,总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观念和思想,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
4.自控能力不强。良好的自控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之一。中职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具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对人生充满希望与梦想。然而,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尚未成熟,遇事不够冷静,极易感情用事,是非分辨能力较弱,且思想波动较大。高兴时忘乎所以,悲伤时郁郁寡欢,自控能力不强。
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都是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造成的。部分中职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自我担当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前途缺少负责意识,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很少思考。对个人形象、处事诚信、自觉守纪、自制自律、爱护集体、感恩社会等方面严重缺乏责任感和责任心。特别是一些中职生没有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意识,不懂得知恩、报恩。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心理调查问卷中都有明显体现。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后,我就在思考怎样的途径能有效改善中职生心理问题中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个问题。经过对于所带班级部分学生的实践,我认为志愿服务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的活动,注重社会道义,强调社会责任,具有自愿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体现的是一种利他行为。中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担负不同的责任,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是一种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志愿服务在唤醒公民意识、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志愿服务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开展志愿者行动,既是中职学生倡导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又是对“行知合一”职教理念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行知精神的贯彻实践。志愿服务对进一步塑造中职学生追求上进、磨砺意志起到了良好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实现人生价值。
就中职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现状看,主要是用课余时间如寒暑假、周六日,或者在学校专门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习如何为他人提供服务,如何与团队并肩作战,如何尊重他人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奉献社会等。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本身思想和意识尚未成熟,组织能力、社会资源和资金供应能力等极为有限,因此,其所参与的志愿服务,多为公益类、社区类,相对来说,专项类和专业类较少。中职学生对志愿者角色承担,往往是其接触社会、感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中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存在,为学生获得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奠定基础,提高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我以我班为实践基地,选择了几位同学做试点,进行了几次志愿者服务的尝试,事后再找参与的同学进行谈心,启发他们对自我成长的认识。我发现经历过志愿服务的学生在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方面有了很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兴趣和意愿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以我班的小夏同学为例,在入学之初,她的成绩在新生中比较靠后,人看起来无精打采,学习动力不足,班级服务意识不强。在本课题研究开始之后,我先后组织她参与了四次暖心志愿者服务活动,每次结束后都找她谈话,让她谈体会心得。在一次次的志愿者服务中,我看到了她的成长,她不仅为人处世更成熟干练了,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成了班级里的多面手。从第一次去石路街道三乐湾社区的清洁家园志愿者活动到两次的苏州火车站暖心志愿者活动及最近的一次“年轻就要益起来”姑苏区青年公益创客展会志愿者服务,她所参与的志愿服务层次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由此强化了她对于班级、系部、学校的服务意识。她成了我班的团支书、系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为班级和系部的事务殚精竭虑。通过志愿服务,她整个人变得非常阳光开朗,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人际交往能力有了很大发展,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很强,甚至开始策划一些有创意的德育活动,受到老师们的好评,还被推选为本年度我系的德育创新案例。她完全摆脱了刚入校时的颓唐,变成了一个积极乐观、有服务精神的阳光少女。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志愿服务是对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我认为,志愿服务能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成就感、幸福感,从而使他们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得到满足和社会认同。用帮助别人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德育手段。同时,志愿服务还能拓展中职学生的人际圈,促进他们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中职学生能变得开朗自信,乐于服务他人,弘扬青春正能量,摒弃负面的、阴暗的情绪,以自己健康向上的精神感染伙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志愿者心理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志愿服务质量,反之,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能促使志愿者全面发展。所以,如何进一步利用志愿服务这一利器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值得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仔细琢磨。
参考文献:
[1]梁绿琦.志愿服务与当代青年成才[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
[2]邸鸿勋.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韩晓琴.中职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汪永智.中职德育教育调查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田晖.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探析[J].河南农业,2007,(10).
关键词: 志愿服务 中职生心理 社会责任感 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老班主任,我常常感叹学生的质量总是在逐年下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生的心理也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此很忧心,希望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德育手段进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近150名学生的两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我发现,目前,中职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心理问题。
1.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与发展,使得中职教育的生存境地面临严峻威胁,中职学校不得不放宽门槛以求生源,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他们理论基础相对较差,能力水平相对较低,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感到力不从心。进而缺乏自信,对学习丧失兴趣,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很迷茫,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自暴自弃,比较自卑。
2.逆反心理强烈,与家长、老师的对立心理严重。中职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最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时期。由于受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中职生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有所接触和认识,并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形成不良思维观念。他们对班规校纪视而不见,对老师的批评指正置若罔闻,对家长的苦口婆心漠然无应。平日里我行我素,学习上得过且过,人生态度消极,逆反心理严重。
3.社交能力欠缺。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中职生迫切希望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以展示自我,宣泄情感,增进友谊。然而,一些中职生却因为思想过于胆怯、不懂社交技巧等无法与他人交往。部分中职生个性太强,太过自我,或者过于自负,总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观念和思想,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
4.自控能力不强。良好的自控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之一。中职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具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对人生充满希望与梦想。然而,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尚未成熟,遇事不够冷静,极易感情用事,是非分辨能力较弱,且思想波动较大。高兴时忘乎所以,悲伤时郁郁寡欢,自控能力不强。
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都是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造成的。部分中职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自我担当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前途缺少负责意识,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很少思考。对个人形象、处事诚信、自觉守纪、自制自律、爱护集体、感恩社会等方面严重缺乏责任感和责任心。特别是一些中职生没有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意识,不懂得知恩、报恩。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心理调查问卷中都有明显体现。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后,我就在思考怎样的途径能有效改善中职生心理问题中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个问题。经过对于所带班级部分学生的实践,我认为志愿服务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的活动,注重社会道义,强调社会责任,具有自愿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体现的是一种利他行为。中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担负不同的责任,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是一种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志愿服务在唤醒公民意识、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志愿服务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开展志愿者行动,既是中职学生倡导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又是对“行知合一”职教理念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行知精神的贯彻实践。志愿服务对进一步塑造中职学生追求上进、磨砺意志起到了良好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实现人生价值。
就中职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现状看,主要是用课余时间如寒暑假、周六日,或者在学校专门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习如何为他人提供服务,如何与团队并肩作战,如何尊重他人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奉献社会等。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本身思想和意识尚未成熟,组织能力、社会资源和资金供应能力等极为有限,因此,其所参与的志愿服务,多为公益类、社区类,相对来说,专项类和专业类较少。中职学生对志愿者角色承担,往往是其接触社会、感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中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存在,为学生获得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奠定基础,提高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我以我班为实践基地,选择了几位同学做试点,进行了几次志愿者服务的尝试,事后再找参与的同学进行谈心,启发他们对自我成长的认识。我发现经历过志愿服务的学生在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方面有了很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兴趣和意愿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以我班的小夏同学为例,在入学之初,她的成绩在新生中比较靠后,人看起来无精打采,学习动力不足,班级服务意识不强。在本课题研究开始之后,我先后组织她参与了四次暖心志愿者服务活动,每次结束后都找她谈话,让她谈体会心得。在一次次的志愿者服务中,我看到了她的成长,她不仅为人处世更成熟干练了,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成了班级里的多面手。从第一次去石路街道三乐湾社区的清洁家园志愿者活动到两次的苏州火车站暖心志愿者活动及最近的一次“年轻就要益起来”姑苏区青年公益创客展会志愿者服务,她所参与的志愿服务层次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由此强化了她对于班级、系部、学校的服务意识。她成了我班的团支书、系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为班级和系部的事务殚精竭虑。通过志愿服务,她整个人变得非常阳光开朗,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人际交往能力有了很大发展,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很强,甚至开始策划一些有创意的德育活动,受到老师们的好评,还被推选为本年度我系的德育创新案例。她完全摆脱了刚入校时的颓唐,变成了一个积极乐观、有服务精神的阳光少女。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志愿服务是对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我认为,志愿服务能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成就感、幸福感,从而使他们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得到满足和社会认同。用帮助别人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德育手段。同时,志愿服务还能拓展中职学生的人际圈,促进他们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中职学生能变得开朗自信,乐于服务他人,弘扬青春正能量,摒弃负面的、阴暗的情绪,以自己健康向上的精神感染伙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志愿者心理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志愿服务质量,反之,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能促使志愿者全面发展。所以,如何进一步利用志愿服务这一利器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值得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仔细琢磨。
参考文献:
[1]梁绿琦.志愿服务与当代青年成才[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
[2]邸鸿勋.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韩晓琴.中职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汪永智.中职德育教育调查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田晖.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探析[J].河南农业,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