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语文教学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它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资源开发;乡土;实践教学
近年来,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围绕教学大纲,在课程资源开发、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下,就围绕语文乡土教学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中职学校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可能性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学校的不少班级都建立了班级学习QQ群,让学生在群里交流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不少学生还建立自己的微博,在博客里发表自己的诗歌、散文等小作品,不少学生都能制作电子生日贺卡、多媒体幻灯片和Flash动画。所有这些都为中职学校教师开展语文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乡土语文资源得天独厚,围绕乡土语文课程资源开展实践性教学,探讨研究其成因、历史和发展趋势,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比如,我们镇江,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但文物古迹遍布全市,而且众多的历史故事也广为流传。如平民出生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诗文选集《文选》的编选者萧统,借京口山川之力而创建米家画派的米芾,被誉为11世纪世界科学坐标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还有被孙中山封为“上将军”的赵声,著名爱国老人马相伯,民主政治家冷遹,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他们为人类进步、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可以展现镇江历史文本化的还有镇江博物馆、碑林博物馆、茅山抗日斗争纪念馆……所有这些都为开展语文实践性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二、围绕乡土语文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做法
江苏省中职《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就有“走进家乡”语文综合实践环节。为此,我结合单元教学,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语文教学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活动目的
1.发现家乡的自然美景、人文精华,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制作文字卡片、PPT、电子明信片。通过叙述、描写、说明等方法简明、生动地表达事物。
3.通过走访、调查研究、电子通讯等手段获取信息,在活动中训练观察、表达、归纳、整理的能力。
(二)做好活动指导
1.活动前的准备。首先,确定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把所教班级同学分成六组,自由结合,并推选出各组组长。大家共同讨论,制订计划。其次,确定各小组成员的活动目标。我把这次活动的任务分解为4个具体的目标,即:(1)完成关于家乡的综合性简介。(2)完成家乡自然景观的PPT制作。(3)完成家乡人文景观的PPT制作。(4)完成家乡历史名人的PPT制作。
2.活动的安排。在实践过程中,我帮助学生联系走访对象,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著名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标志性建筑,并收集相关文字资料。
(三)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好实践主题
为了让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目标明确,提高实践活动的系统性,我帮助学生设计了若干实践主题。比如,围绕《寄奴今寄何所——家乡诗词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实践探索,思考为什么从宋到清,从诗到词,从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陈维崧(狮子寄奴生长处,一片雄山莽水——《游京口竹林寺》),从爱国词人到翰林作家,“寄奴”一直成为历代文人笔下一个相当活跃的字符。设计《家乡文化史资源的探究》这一主题,围绕“沈括与《梦溪笔谈》”“桥梁专家茅以升”“萧统与《昭明文选》”“刘勰与《文心雕龙》”“米芾与米氏云山”“董永传说与镇江”以及其他文化名人如刘鹗、赛珍珠、吕叔湘、闻捷、吕凤子等话题,指导学生探访名胜古迹,翻阅图书资料,搜集民间资料。我还设计了《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的主题,让学生实地考察了金山寺、茅山道观、镇江教堂等地,自主探索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参观访问、凭吊故居等实践活动,搜集了大量语文信息。
(四)搞好成果展示活动
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平台。对探究成果的呈现,我鼓励学生围绕上述4个目标大胆创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乡土语文资源实践学习成果的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如,实物展、网上纪念碑、小报、撰写小论文、内容丰富的PPT等。通过成果展示,我们发现,学生调查报告有结论和倡议,图片展览有介绍和分析,小论文注重宣传性和教育性,电子明信片将课内的学科知识和课外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整合。所有这些,使他们动手创新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尽管学生的探究成果不一定全面和深入,但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的安排,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分析综合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关于实践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挖掘乡土语文资源,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拓展了学生的求知领域,还使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过程。可见,搭建乡土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平台,开展实践性学习,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语文资源开发;乡土;实践教学
近年来,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围绕教学大纲,在课程资源开发、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下,就围绕语文乡土教学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中职学校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可能性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学校的不少班级都建立了班级学习QQ群,让学生在群里交流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不少学生还建立自己的微博,在博客里发表自己的诗歌、散文等小作品,不少学生都能制作电子生日贺卡、多媒体幻灯片和Flash动画。所有这些都为中职学校教师开展语文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乡土语文资源得天独厚,围绕乡土语文课程资源开展实践性教学,探讨研究其成因、历史和发展趋势,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比如,我们镇江,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但文物古迹遍布全市,而且众多的历史故事也广为流传。如平民出生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诗文选集《文选》的编选者萧统,借京口山川之力而创建米家画派的米芾,被誉为11世纪世界科学坐标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还有被孙中山封为“上将军”的赵声,著名爱国老人马相伯,民主政治家冷遹,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他们为人类进步、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可以展现镇江历史文本化的还有镇江博物馆、碑林博物馆、茅山抗日斗争纪念馆……所有这些都为开展语文实践性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二、围绕乡土语文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做法
江苏省中职《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就有“走进家乡”语文综合实践环节。为此,我结合单元教学,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语文教学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活动目的
1.发现家乡的自然美景、人文精华,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制作文字卡片、PPT、电子明信片。通过叙述、描写、说明等方法简明、生动地表达事物。
3.通过走访、调查研究、电子通讯等手段获取信息,在活动中训练观察、表达、归纳、整理的能力。
(二)做好活动指导
1.活动前的准备。首先,确定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把所教班级同学分成六组,自由结合,并推选出各组组长。大家共同讨论,制订计划。其次,确定各小组成员的活动目标。我把这次活动的任务分解为4个具体的目标,即:(1)完成关于家乡的综合性简介。(2)完成家乡自然景观的PPT制作。(3)完成家乡人文景观的PPT制作。(4)完成家乡历史名人的PPT制作。
2.活动的安排。在实践过程中,我帮助学生联系走访对象,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著名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标志性建筑,并收集相关文字资料。
(三)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好实践主题
为了让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目标明确,提高实践活动的系统性,我帮助学生设计了若干实践主题。比如,围绕《寄奴今寄何所——家乡诗词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实践探索,思考为什么从宋到清,从诗到词,从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陈维崧(狮子寄奴生长处,一片雄山莽水——《游京口竹林寺》),从爱国词人到翰林作家,“寄奴”一直成为历代文人笔下一个相当活跃的字符。设计《家乡文化史资源的探究》这一主题,围绕“沈括与《梦溪笔谈》”“桥梁专家茅以升”“萧统与《昭明文选》”“刘勰与《文心雕龙》”“米芾与米氏云山”“董永传说与镇江”以及其他文化名人如刘鹗、赛珍珠、吕叔湘、闻捷、吕凤子等话题,指导学生探访名胜古迹,翻阅图书资料,搜集民间资料。我还设计了《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的主题,让学生实地考察了金山寺、茅山道观、镇江教堂等地,自主探索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参观访问、凭吊故居等实践活动,搜集了大量语文信息。
(四)搞好成果展示活动
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平台。对探究成果的呈现,我鼓励学生围绕上述4个目标大胆创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乡土语文资源实践学习成果的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如,实物展、网上纪念碑、小报、撰写小论文、内容丰富的PPT等。通过成果展示,我们发现,学生调查报告有结论和倡议,图片展览有介绍和分析,小论文注重宣传性和教育性,电子明信片将课内的学科知识和课外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整合。所有这些,使他们动手创新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尽管学生的探究成果不一定全面和深入,但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的安排,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分析综合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关于实践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挖掘乡土语文资源,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拓展了学生的求知领域,还使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过程。可见,搭建乡土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平台,开展实践性学习,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