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其对小学科学已经有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小学科学建设中去,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小学科学的资源最优化[1]。可以说,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呈现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新型方式,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改革。但是,这种整合是需要有效的、科学的,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整合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61-01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也是自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新课程,更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小学生学习科学这一门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2]。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在心智上也不够成熟,学习科学会存在一定难度。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加快学生学习的步伐。为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具备将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这种有效整合提倡的理念是教师要自然、流畅地使用,要与传统教学有效衔接。
一、找准教材中的切入点,有效整合教学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学工作中已经足够广泛,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没有科学、合理地使用,也没有找准教材的切入点。这不仅导致学生在听课兴趣上大大降低,还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小学科学的学习兴趣[3]。还有的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想法,过度地使用课件进行教学,这也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课件的依赖,缺乏自主学习性。这种种现象都说明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也没有很好地明确小学科学的教学大纲,没有立足教材,挖掘学生的需求点。将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首先就需要教师找准教材中的切入点,根据相应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课件。这种切入点可以是教材中的难点,也就是说,教师要避免一整节课都使用课件,要选择恰当的时间使用课件。教师在课上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课情绪,当发现知识点比较深奥,而学生比较迷茫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学习中,这一章节的重点是对植物的观察,这种观察是漫长的,教师通过口头叙述,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专门针对植物的形成过程制成一个动画演示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形成视频,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将学生带回课本中,学生会对植物的成长过程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再比如,在有关于地球的相关知识讲解中,学生由于没有宏观的认识,对地球的抽象性概念会很难理解。这时候,教师也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生动、形象化,为学生展示动态的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地球公转、自转的示意图。这种在关键时刻、重点时刻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方式是有效整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重视实用性,有选择性使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虽然能解决教师在很多教学方面的难题,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但是教师也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有很多实用性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亲自体验,这种体验感并不是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够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出的实验环境远远不能起到学生自己参与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科学的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它不具备代替学生进行试验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实用性,在发挥信息技术最大优势的前提下,满足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以及体验感。例如,在科学六年级《工具和器械》的讲解中,其中有许多杠杠、轮轴、斜面的学习,教师仅仅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图片或者视频,是不够的。虽然学生能够对这些工具有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一章节注重的是实用性,教师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实用上。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实物教学,提前准备这些器械。在上课时,将学生带出教室,走到操场中,带领学生使用这些工具,学生在这样手把手的教学中,能够真正明白学习这一章节的实际意义。学生在愉快地玩耍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还能够更加深刻地记忆相关知识点。这种重视实用性的教学,比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画的效果大得多。又比如,在小学科学《生物的多样性》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中,首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部分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生物的视频,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学习中,应该了解不同生物个体不停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准确对生物进行分类。这就表明,教师在有效整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有选择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盲目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一切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生活,使得学生将小学科学的学习结合实际生活。
三、总结
总之,在有效整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探究性的眼光,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避免滥用课件。与此同时,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要找准教材的切入点,多从教材的难点、重点出发,将信息技术的作用体现在关键的时候。教师还应该重视小学科学的实用性,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强大,而忽略小学科学的本质。只有将科学的实用性表现在信息技术中,这种整合才是有效的、科学的。
参考文献:
[1]赵敏:《浅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学术期刊《学周刊C版》,2014年6期
[2]石榴:《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学术期刊《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5期作者:
[3]石太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初探》,学术期刊《信息教研周刊》2011年5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61-01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也是自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新课程,更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小学生学习科学这一门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2]。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在心智上也不够成熟,学习科学会存在一定难度。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加快学生学习的步伐。为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具备将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这种有效整合提倡的理念是教师要自然、流畅地使用,要与传统教学有效衔接。
一、找准教材中的切入点,有效整合教学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学工作中已经足够广泛,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没有科学、合理地使用,也没有找准教材的切入点。这不仅导致学生在听课兴趣上大大降低,还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小学科学的学习兴趣[3]。还有的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想法,过度地使用课件进行教学,这也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课件的依赖,缺乏自主学习性。这种种现象都说明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也没有很好地明确小学科学的教学大纲,没有立足教材,挖掘学生的需求点。将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首先就需要教师找准教材中的切入点,根据相应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课件。这种切入点可以是教材中的难点,也就是说,教师要避免一整节课都使用课件,要选择恰当的时间使用课件。教师在课上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课情绪,当发现知识点比较深奥,而学生比较迷茫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学习中,这一章节的重点是对植物的观察,这种观察是漫长的,教师通过口头叙述,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专门针对植物的形成过程制成一个动画演示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形成视频,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将学生带回课本中,学生会对植物的成长过程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再比如,在有关于地球的相关知识讲解中,学生由于没有宏观的认识,对地球的抽象性概念会很难理解。这时候,教师也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生动、形象化,为学生展示动态的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地球公转、自转的示意图。这种在关键时刻、重点时刻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方式是有效整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重视实用性,有选择性使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虽然能解决教师在很多教学方面的难题,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但是教师也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有很多实用性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亲自体验,这种体验感并不是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够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出的实验环境远远不能起到学生自己参与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科学的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它不具备代替学生进行试验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实用性,在发挥信息技术最大优势的前提下,满足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以及体验感。例如,在科学六年级《工具和器械》的讲解中,其中有许多杠杠、轮轴、斜面的学习,教师仅仅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图片或者视频,是不够的。虽然学生能够对这些工具有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一章节注重的是实用性,教师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实用上。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实物教学,提前准备这些器械。在上课时,将学生带出教室,走到操场中,带领学生使用这些工具,学生在这样手把手的教学中,能够真正明白学习这一章节的实际意义。学生在愉快地玩耍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还能够更加深刻地记忆相关知识点。这种重视实用性的教学,比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画的效果大得多。又比如,在小学科学《生物的多样性》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中,首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部分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生物的视频,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学习中,应该了解不同生物个体不停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准确对生物进行分类。这就表明,教师在有效整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有选择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盲目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一切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生活,使得学生将小学科学的学习结合实际生活。
三、总结
总之,在有效整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探究性的眼光,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避免滥用课件。与此同时,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要找准教材的切入点,多从教材的难点、重点出发,将信息技术的作用体现在关键的时候。教师还应该重视小学科学的实用性,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强大,而忽略小学科学的本质。只有将科学的实用性表现在信息技术中,这种整合才是有效的、科学的。
参考文献:
[1]赵敏:《浅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学术期刊《学周刊C版》,2014年6期
[2]石榴:《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学术期刊《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5期作者:
[3]石太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初探》,学术期刊《信息教研周刊》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