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我们充分的预设课堂,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完美的生成。但是课堂的生成并不完全在于我们的预设,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的全部细节。我们要做好准备,灵活应对,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预设,有时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勇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胆调整我们的预设,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能精彩。
【案例分析】《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语言凝练,精美传神,创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心境。学习这课时,我打算从题目入手,进而了解作者、熟读全文、疏通文意、赏析重点句子,最后结合背景介绍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这是标准的文言文教学的预设。也许是这样的预设太过于模式化,想想都觉得没有意思,好在简约而传神的景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值得一品。
关于题目的预设:《记承天寺夜游》中‘记’交代了本文的文体;‘承天寺’交代了地点;‘夜’交代了时间;‘游’交代了事件。不料,在分析题目时就出现了与预设不同的局面:学生非要把‘游’字具体化,有的学生认为是游玩,忽然又说不是;有的学生说是游览,却也认为不太合适……这样以来,学生们对“游”字的理解无法定下来。看着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感觉真是可爱!我说道:“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吧!”孩子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5分钟后,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生1:“解衣欲睡,欣然起行”从‘欣然’可以看出作者兴奋喜悦的心情。
生2:“念无与为乐者” 中‘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我猜想他很孤独寂寞。
生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看上去写平平淡淡的散步,很悠闲,却又感觉满怀心事。
生4:背景里讲到了作者当时被贬官,想必他必有一种悲伤凄凉的心情。
生5:但是,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却看不出他的悲凉,反倒看出他沉浸在美好的月色之中。
生6:也许他正因为特别悲凉,于是沉浸在月色之中,借以排遣悲凉的心情。
生7:正因为心情悲凉,并且意外的得到一些欣喜和悠闲,所以发出了对人生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8: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微妙的。
师:那我们给‘游’字如何定位呢?
生答:闲游。
师:那这个‘闲’又如何理解呢?
生9:被贬后的清闲。
生10:在被贬的时候还能去赏月,可见其是个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学生们凭着对‘游’字的探究,自主、能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学生对 “游”字具体的理解,的确给我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突破了以往的模式,打开了新的思路。如果我在教学中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无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那么,课堂肯定机械、呆板。
“预设是教学效益的底线,教师应该立足预设向生成突破”,“课堂并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终结,而是旧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不断生成,好课应当越上问题越多。”这是《高效率教学》一书中的两句话,再次读起,我顿时觉得心里明朗了很多。是的,我们常说要把课备细、备精,充分的预设课堂,但这并不是让我们设计框架来套住学生,也不是让我们设定标准的答案给学生,而是要求我们在研究学生、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这节课上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学生的思考超越了预设的范围,怎么办?如果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能拓展时,我们应该怎样启发和引导……”如能这样,课堂上,解决生成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激情和智慧释放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成功课堂的一种形式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在贝尔实验室的门厅内,安放着一尊贝尔的半身塑像,底座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假如你能偶尔偏离正轨,钻进丛林,你一定能发现从未见到过的东西。”我们的教学何尝不是这样?当学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发表精彩的观点时;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 “随机” 冒出的精彩火花时;当学生的表情出现“细微”的变化时;当教师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时,都是意外生成资源利用的大好时机,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经常不断的反思自我,反思课堂,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调整预设,重视生成,并且不断的把教学中的案例积累下来,丰富我的教学资源。我相信:孩子们灵感的火花定能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把。
【案例分析】《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语言凝练,精美传神,创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心境。学习这课时,我打算从题目入手,进而了解作者、熟读全文、疏通文意、赏析重点句子,最后结合背景介绍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这是标准的文言文教学的预设。也许是这样的预设太过于模式化,想想都觉得没有意思,好在简约而传神的景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值得一品。
关于题目的预设:《记承天寺夜游》中‘记’交代了本文的文体;‘承天寺’交代了地点;‘夜’交代了时间;‘游’交代了事件。不料,在分析题目时就出现了与预设不同的局面:学生非要把‘游’字具体化,有的学生认为是游玩,忽然又说不是;有的学生说是游览,却也认为不太合适……这样以来,学生们对“游”字的理解无法定下来。看着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感觉真是可爱!我说道:“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吧!”孩子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5分钟后,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生1:“解衣欲睡,欣然起行”从‘欣然’可以看出作者兴奋喜悦的心情。
生2:“念无与为乐者” 中‘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我猜想他很孤独寂寞。
生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看上去写平平淡淡的散步,很悠闲,却又感觉满怀心事。
生4:背景里讲到了作者当时被贬官,想必他必有一种悲伤凄凉的心情。
生5:但是,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却看不出他的悲凉,反倒看出他沉浸在美好的月色之中。
生6:也许他正因为特别悲凉,于是沉浸在月色之中,借以排遣悲凉的心情。
生7:正因为心情悲凉,并且意外的得到一些欣喜和悠闲,所以发出了对人生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8: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微妙的。
师:那我们给‘游’字如何定位呢?
生答:闲游。
师:那这个‘闲’又如何理解呢?
生9:被贬后的清闲。
生10:在被贬的时候还能去赏月,可见其是个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学生们凭着对‘游’字的探究,自主、能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学生对 “游”字具体的理解,的确给我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突破了以往的模式,打开了新的思路。如果我在教学中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无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那么,课堂肯定机械、呆板。
“预设是教学效益的底线,教师应该立足预设向生成突破”,“课堂并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终结,而是旧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不断生成,好课应当越上问题越多。”这是《高效率教学》一书中的两句话,再次读起,我顿时觉得心里明朗了很多。是的,我们常说要把课备细、备精,充分的预设课堂,但这并不是让我们设计框架来套住学生,也不是让我们设定标准的答案给学生,而是要求我们在研究学生、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这节课上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学生的思考超越了预设的范围,怎么办?如果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能拓展时,我们应该怎样启发和引导……”如能这样,课堂上,解决生成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激情和智慧释放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成功课堂的一种形式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在贝尔实验室的门厅内,安放着一尊贝尔的半身塑像,底座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假如你能偶尔偏离正轨,钻进丛林,你一定能发现从未见到过的东西。”我们的教学何尝不是这样?当学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发表精彩的观点时;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 “随机” 冒出的精彩火花时;当学生的表情出现“细微”的变化时;当教师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时,都是意外生成资源利用的大好时机,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经常不断的反思自我,反思课堂,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调整预设,重视生成,并且不断的把教学中的案例积累下来,丰富我的教学资源。我相信:孩子们灵感的火花定能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