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对教育评估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随着考试这种社会现象被人们不断的重视,考试焦虑这种情绪反应也受到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国内外,有关考试焦虑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方面人们都给予了深入、系统地解释。
一、考试焦虑的概念界定
1.关于考试焦虑的界定
考试焦虑是个复杂的情绪问题,至今心理学界不同学者对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例如:
Wolpe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条件性的情绪反应。
Sieber等人从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出发,认为考试焦虑是在考试或类似评价情景中伴随担心可能失败或消极结果而产生的一组现象的、生理的和行为的反应。
Mandler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个体处于无助和紊乱状态下的情绪。
Carver et al.认为考试焦虑是更广泛的“评价性焦虑”的特殊形式。
Sarason et al.从考试焦虑发生的角度,提出考试焦虑是学生在评价情景中,易于产生或唤醒威胁性知觉,低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贬低的认知,预期的失败归因以及更强烈的情绪反应。
Spielberger et al.认为考试焦虑指的是评价情景中个体对广泛的情境的担心导致的无序、紧张、心理唤醒的反应,考试焦虑是与具体情景相联系的焦虑。
Sarason认为考试焦虑是一个不能明确定义的概念,给考试焦虑下定义是困难的。
面对国际性的定义,我们也要认识到考试焦虑更多的受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我国关于考试焦虑概念的研究不是很多,大多还是借鉴国外的考试焦虑定义,但是也有人从自己的研究出发提出了一些定义或描述性的定义。例如:
郑日昌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还有人曾经提出考试焦虑是由考试所引起的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情景所产生的担忧、自我占据、自我集中等认知反应和生理唤醒、典型行为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反应。
2.考试焦虑不同于一般焦虑的特点
考试焦虑包括两种基本成分:一是对考试结果的担心,二是由担心而起的身体反应。心理学家将前者称为认知成分,将后者称为生理反应成分。
考试焦虑作为一种特质焦虑,与一般焦虑相比,考试焦虑有以下特点:
⑴考试焦虑是由应试情景引起的,它比一般焦虑的威胁成分简单得多。
⑵考试焦虑持续时间较短,因为其威胁来自考试情境,它一般随应考时间的长短而变化,且随着考试的结束,这种焦虑也就逐渐消失了。而一般性焦虑在较长时间内始终表现出焦虑的症状。
⑶考试焦虑不是一种人格特性,而是一种特定情境(考试情境)下的状态反应。
考试焦虑只在某些人中,在某种程度上,受人格个体倾向的制约与影响。而一般性焦虑则反映了个体人格上的一种稳定倾向。
二、考试焦虑的教师应对策略
目前,考试焦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应该提高对考试焦虑问题的预防意识。在教学过程及日常管理中,要对考试焦虑的学生予以关注,在教学技能中发展、改进和实施各种策略,最大程度降低考试焦虑的产生,避免对学生考试成绩以及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1.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考试焦虑的评估
不同的学习成绩以及智力水平的同学都会受到考试焦虑的影响(Sarason et al.,1960),并且在不同的年级里,由于害怕、担心或忧虑这些情绪感觉下考试焦虑都会发生,不同的个体也会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Mc Donald,2001)。
为了避免考试焦虑情况的产生,Nitko于2001年曾强烈要求教师重视以下三类考试焦虑的学生:
第一,没有好的学习技能的学生。他们对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内容的主要观点的能力有所欠缺。
第二,这类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学习技能,但当他们面临考试时还是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产生忧虑状况。
第三,这类学生认为他们自己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想象的程度。这类学生一般在试后的成绩评估过程中,也会一直保持着紧张焦虑的状态。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帮助之前能够全面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分好类,对症下药,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最简单的方法使考试焦虑的情况得以良好改善,以致使学生们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考试焦虑的形成因素的控制
教学过程包含了许多形式的评估方式,为了减少考试焦虑,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有效的知识积累。
教师帮助学生有评估考试困难程度的个人能力,并让学生很好评估自己取得的成绩的障碍等都是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的很好的方式。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自己习惯性使用的考试策略,以好的心态投入到各类考试中去。
如:有专家提出,做笔记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应试水平的有效方式。通过做笔记,使知识及其学科框架结构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以使学生能够自如的面对考试。
Marzano等人曾于2001年提出,总结和做笔记是一种纯粹的学习技能,并且是学生最容易掌握且有效的学习技能。并且,针对记笔记的方式、方法,要求教师认识并掌握以下几点:
⑴一字不差地记笔记方式是效果最差的方式。
⑵记笔记应被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工作。
⑶笔记应能成为学生考试的指导性材料。
⑷内容越丰富的笔记越好。
与此同时,Marzano等人还提出教师应给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时间,并在记笔记的格式等方面给他们以帮助。
当然,实施形成因素的控制对学生准备各种形式的考试有所帮助。当考试到来时,充分地准备会使学生感到很从容。同时,这样的做法也对老师怎样准备好课程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3.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考生习惯性的培养
习惯性对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教学方式、学生对考试的准备以及对考试的评估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如一定的空间、室内明暗情况以及室温等物理条件也会对考试焦虑情况有影响。
Linn and Gronlund于2000年时曾提出当教师出现下列行为时会导致学生考试的过度焦虑:
第一,如果学生的行为不够好,教师就用考试来威胁他们。
第二,在重要考试中警告学生一定要考得很好,并且要做得最好。
第三,在考试过程中要学生快速做答以致能按时完成考试任务
第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总是提到考试失败的可怕后果。
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样的心态,让他们在考前、考中以及考后都要积极去应对。并时常给学生以正反馈,让他们保持自信。
4.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考生有目的的学习体验的培养
每位教师都应该知道他的课程的各级教学目标,并且可以根据每一级教学目标设置日常性的考试。通过考试,可以了解未掌握的知识,使用一些对所学内容的修正策略(Fuchs,1999),通过这些修正策略使学生很好获得功课内容,并适应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有目的、有意义地消除焦虑。
5.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考生进行应试指导
对于帮助学生应对正式、重要的考试来说,教师能做的便是给以他们最好的教学(Ariasian,2001)。这种教学伴随着清晰的教学目标、内容回顾、指导性实践、内容理解以及其他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如:Linn and Gronlund于2000年时曾提出以下应试指导方式:
⑴学习的构建方式。
⑵类似于考试的练习工作。
⑶教学生以应试技能。
⑷教学生能以好的答题结构方式答题。
⑸强调考试和评估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价值。
⑹教师要以积极的方式描述考试及其有用性,以减少学生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的概念界定
1.关于考试焦虑的界定
考试焦虑是个复杂的情绪问题,至今心理学界不同学者对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例如:
Wolpe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条件性的情绪反应。
Sieber等人从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出发,认为考试焦虑是在考试或类似评价情景中伴随担心可能失败或消极结果而产生的一组现象的、生理的和行为的反应。
Mandler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个体处于无助和紊乱状态下的情绪。
Carver et al.认为考试焦虑是更广泛的“评价性焦虑”的特殊形式。
Sarason et al.从考试焦虑发生的角度,提出考试焦虑是学生在评价情景中,易于产生或唤醒威胁性知觉,低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贬低的认知,预期的失败归因以及更强烈的情绪反应。
Spielberger et al.认为考试焦虑指的是评价情景中个体对广泛的情境的担心导致的无序、紧张、心理唤醒的反应,考试焦虑是与具体情景相联系的焦虑。
Sarason认为考试焦虑是一个不能明确定义的概念,给考试焦虑下定义是困难的。
面对国际性的定义,我们也要认识到考试焦虑更多的受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我国关于考试焦虑概念的研究不是很多,大多还是借鉴国外的考试焦虑定义,但是也有人从自己的研究出发提出了一些定义或描述性的定义。例如:
郑日昌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还有人曾经提出考试焦虑是由考试所引起的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情景所产生的担忧、自我占据、自我集中等认知反应和生理唤醒、典型行为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反应。
2.考试焦虑不同于一般焦虑的特点
考试焦虑包括两种基本成分:一是对考试结果的担心,二是由担心而起的身体反应。心理学家将前者称为认知成分,将后者称为生理反应成分。
考试焦虑作为一种特质焦虑,与一般焦虑相比,考试焦虑有以下特点:
⑴考试焦虑是由应试情景引起的,它比一般焦虑的威胁成分简单得多。
⑵考试焦虑持续时间较短,因为其威胁来自考试情境,它一般随应考时间的长短而变化,且随着考试的结束,这种焦虑也就逐渐消失了。而一般性焦虑在较长时间内始终表现出焦虑的症状。
⑶考试焦虑不是一种人格特性,而是一种特定情境(考试情境)下的状态反应。
考试焦虑只在某些人中,在某种程度上,受人格个体倾向的制约与影响。而一般性焦虑则反映了个体人格上的一种稳定倾向。
二、考试焦虑的教师应对策略
目前,考试焦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应该提高对考试焦虑问题的预防意识。在教学过程及日常管理中,要对考试焦虑的学生予以关注,在教学技能中发展、改进和实施各种策略,最大程度降低考试焦虑的产生,避免对学生考试成绩以及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1.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考试焦虑的评估
不同的学习成绩以及智力水平的同学都会受到考试焦虑的影响(Sarason et al.,1960),并且在不同的年级里,由于害怕、担心或忧虑这些情绪感觉下考试焦虑都会发生,不同的个体也会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Mc Donald,2001)。
为了避免考试焦虑情况的产生,Nitko于2001年曾强烈要求教师重视以下三类考试焦虑的学生:
第一,没有好的学习技能的学生。他们对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内容的主要观点的能力有所欠缺。
第二,这类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学习技能,但当他们面临考试时还是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产生忧虑状况。
第三,这类学生认为他们自己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想象的程度。这类学生一般在试后的成绩评估过程中,也会一直保持着紧张焦虑的状态。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帮助之前能够全面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分好类,对症下药,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最简单的方法使考试焦虑的情况得以良好改善,以致使学生们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考试焦虑的形成因素的控制
教学过程包含了许多形式的评估方式,为了减少考试焦虑,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有效的知识积累。
教师帮助学生有评估考试困难程度的个人能力,并让学生很好评估自己取得的成绩的障碍等都是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的很好的方式。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自己习惯性使用的考试策略,以好的心态投入到各类考试中去。
如:有专家提出,做笔记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应试水平的有效方式。通过做笔记,使知识及其学科框架结构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以使学生能够自如的面对考试。
Marzano等人曾于2001年提出,总结和做笔记是一种纯粹的学习技能,并且是学生最容易掌握且有效的学习技能。并且,针对记笔记的方式、方法,要求教师认识并掌握以下几点:
⑴一字不差地记笔记方式是效果最差的方式。
⑵记笔记应被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工作。
⑶笔记应能成为学生考试的指导性材料。
⑷内容越丰富的笔记越好。
与此同时,Marzano等人还提出教师应给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时间,并在记笔记的格式等方面给他们以帮助。
当然,实施形成因素的控制对学生准备各种形式的考试有所帮助。当考试到来时,充分地准备会使学生感到很从容。同时,这样的做法也对老师怎样准备好课程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3.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考生习惯性的培养
习惯性对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教学方式、学生对考试的准备以及对考试的评估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如一定的空间、室内明暗情况以及室温等物理条件也会对考试焦虑情况有影响。
Linn and Gronlund于2000年时曾提出当教师出现下列行为时会导致学生考试的过度焦虑:
第一,如果学生的行为不够好,教师就用考试来威胁他们。
第二,在重要考试中警告学生一定要考得很好,并且要做得最好。
第三,在考试过程中要学生快速做答以致能按时完成考试任务
第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总是提到考试失败的可怕后果。
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样的心态,让他们在考前、考中以及考后都要积极去应对。并时常给学生以正反馈,让他们保持自信。
4.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考生有目的的学习体验的培养
每位教师都应该知道他的课程的各级教学目标,并且可以根据每一级教学目标设置日常性的考试。通过考试,可以了解未掌握的知识,使用一些对所学内容的修正策略(Fuchs,1999),通过这些修正策略使学生很好获得功课内容,并适应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有目的、有意义地消除焦虑。
5.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考生进行应试指导
对于帮助学生应对正式、重要的考试来说,教师能做的便是给以他们最好的教学(Ariasian,2001)。这种教学伴随着清晰的教学目标、内容回顾、指导性实践、内容理解以及其他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如:Linn and Gronlund于2000年时曾提出以下应试指导方式:
⑴学习的构建方式。
⑵类似于考试的练习工作。
⑶教学生以应试技能。
⑷教学生能以好的答题结构方式答题。
⑸强调考试和评估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价值。
⑹教师要以积极的方式描述考试及其有用性,以减少学生考试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