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科学生写作思维差异性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al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颇受重视,但到底作文教学应该从文出发,还是从人出发?从文出发,我们已经作了许多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如议论文的写法、记叙文的写法等,学生经过训练以后,懂得了写作的基本要素,能写出一般水平的作文,但要进一步提高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认为“从人出发”才是抓住了写作的根本,因为人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只有把“主体”置于中心地位,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符合写作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
  “从人出发”,关键应该抓什么呢?最关键的是抓住人的思维。因为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写作从起始阶段对于客体自然信息的反应与选择,到大脑的转换加工成为主体的自为信息,然后编码组合为新的人工再生信息。这整个流动的过程,无不体现了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因此思维在写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起主要作用。只有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入手,传授学习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较大提升。
  写作实际上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是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写作者思想与认识的思维活动。在写作活动中,思维的主要功能是由写作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它服从于这一活动的需要并为这一课题的解决发挥能动的作用。不论是写作材料的搜集,还是写作主题的提炼;不论是写作篇章形式的谋划,表现技法的选择,还是语言风格的确定,整个写作过程都是在写作思维的引导下为了特定的写作任务和课题而展开的。可见,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不是片断、零碎、临时的,而是系统、完整的,思维始终贯穿于写作过程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写作思维虽然要起到认识的作用,但是主要的还是一个组织、物化纷乱思绪的过程,是寻求发现并创造语言文字表现心理内容的形式和方式的过程。
  但我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发现一种现象,有些方法在文科班的教学效果很好,但是在理科班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亦然。由此有必要对文理科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探究,从而找到针对文理科思维差异性的不同写作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了解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写作思维的差异性,我们成立了《普通高中文理科写作思维差异性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本文是这个课题的一个子课题。
  2.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主要是以文科学生为中心,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全面探讨他们与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据此研究文科班作文教学策略,为提高文科班作文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
  3.调查量表
  为更好地掌握文、理科学生在写作思维能力的差异,我们通过几组作文题进行测试,希望测试出来的结果更为可信、真实。
  3.1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我们随机选择了我校高二年级的六个文科班、六个理科班,高三年级的五个文科班、五个理科班及国光二中高三年级的两个理科班,样本容量:文科:558人,理科:510人。我们共发出问卷1068份,回收1068份,其中有效卷1055份,我们用电脑对问卷进行逐份统计,现将统计结果予以报告。
  3.2调查量表的内容及结果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裙子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调查结果充分表明文理学生在拟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追根究底就是写作思维上的差异。
  
  4.文理科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分析
  4.1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理学生在对待同一作文题时,由于他们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有较大差异,文科学生更倾向于借助形象思维分析问题,理科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抽象思维的逻辑思考,文科学生面对作文题时常常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理科学生往往是局部、孤立的。文科学生往往能够通过多个不同角度对作文题中本义、引申义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审察和对比联想,并尝试移植方法,使问题熟悉化、简单化,而理科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认知”阶段,就概念论概念,或虽有深入,但不善分解转化概念。文科的优秀学生观察事物经常具有“动中窥静”的良好观察品质,他们能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或运用运动和静止等辩证关系来观察、分析和处理作文审题问题,将原来抽象的概念视为形象的,原来单一的视为丰富的,使审题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4.2学科选择上的差异
  文科生接触的东西文字性很强,他们没有什么既定的公式定理,都是用事件去评价人物,用意义去评价事件,不管是多数人的感情还是少数人的,一直都是人的感情在做主导,所以就显得较理科生感性多了。
  理科生则与文科生相反。理科生相对来说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更感兴趣。他们长期沉浸于加减乘除和静电、化学方程式中,只有做出一道数学题或其他理科的一道难题才激得起他们的斗志。他们接触的东西大部分是数据,那是现实存在的,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他们所接触的都是公式、定理等。所以他们习惯用数据说话,逻辑性较强,习惯于用严密的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就比较理性。
  4.3课外阅读的差异
  为了切实了解文理科学生思维差异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我做了一项课外阅读调查。在“爱读什么书”一项中,理科生最爱看侦探破案类和科幻类书籍,而文科生则偏爱史书和其他文史哲学方面的书籍。在“最喜欢的作家”一项中,文科生最喜欢的作家依次是三毛、张小娴、张爱玲,理科生最喜欢的作家依次是周国平、史铁生、季羡林。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称这是“思维的第二次诞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一种新的能力出现:青少年的大脑开始使用新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它超越了中小学少年儿童字面的、图标的思维方式。青少年这时开始探究逻辑思维的、清晰的、非感情的方法,他们突然看到了因果关系,注意到思维和行为的二分法性质。当他们感到自己可以自由思考时,他们欣喜而振奋,急切地进行思考,探索因果关系,苦苦思索抽象的理论。而这一思维特性在理科生中尤为明显。侦探类、科幻类书籍给他们提供了借鉴,他们可以尽情地进行逻辑推理,探索因果关系。
  5.对策研究
  5.1培养两种思维方式的融合
  对于文科和理科,人们向来只能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往往忽视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其实,文学与逻辑这两者并非对立———逻辑是文学的基础,而文学不过是以形象来演绎逻辑而已。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也叫艺术思维),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法。高尔基在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时曾说:“思维和认识,就不外乎是我们的‘生活印象’、‘体验’,经由技术及许多手法——观察、比较、研究,依着哲学而完成或形态化为思想,依着科学而完成或形态化为假说和理论,依着艺术作品而完成或形态化为形象和技术及手法。”他还说:“在科学和艺术文学之间,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文学,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观察,是比较和研究;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必须有想象和推测——‘直观’。想象和推测,可以补充在事实的连锁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这就是说,不管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它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都是通过实践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由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手段不同,方法不同,抽象思维是借助于科学推理去揭示真理,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塑造去揭示真理,因而作家、艺术家的思维活动,除了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形态,并且要饱含着感情、发挥着想象,把思想、感情、想象和物象形态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来进行艺术分析。所以,我们的理科生如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自己作为理科生长期积淀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样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就是认识到了这两种思维方法的共通之处才写出了感人至深的《红楼梦》。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角色理念,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
在现代信息时代,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外,更应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以强化训练。  一、在创设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情感的萌动需要良好的外部氛围。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不必担心被指
记事文在语文小学教材中占据大量的篇幅,因为其拥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记事文又有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施以人文教育,这是教师应特别关注的。也正因为这点,许多老师往往会把记事文上成情感与品德教育课,以其人文性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这样,就造成此类课文在教学目标上的偏移,忽略了其应该突出的工具性,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训练。记事文应该教
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才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观和人才观,使学生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语文的主人呢?以下是我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学生,以生为本  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观念的真正转变,教师不再把课堂看做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师看作是权威的代表,不再认为学生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迫你学习”的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全面总结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正确评价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小学语文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科目,在语文课堂上他们可以开心地听故事,做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完成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从而达到自主的学习的目的,教师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填鸭式的灌输。  1.赋予传统的教学方法新鲜的外衣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把课文题目板书在黑板上,然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怎样才能有声有色地进行识字教学呢?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
目的 探讨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分析误诊原因,为临床医师进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一、功利化思想折射作文教育怪现状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应试倾向明显、功利色彩浓重。不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既不关注学生作文能力的真正发展,又不关注学生主体精神的现实需要,写作训练通常只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为文而文的阶段,过多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在高中作文课堂里,一种体裁的作文反复练几十遍,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谓的技巧能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教学脱离实际,采用灌注、填鸭式教学;过分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为此课题组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积极探索数学教学新模式,推动数学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建设。下面我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等方面谈谈对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