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校肩负着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一线劳动者的重任。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校的办学宗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围绕企业的需求而展开,否则就会偏离目标,迷失方向。从学校教育的层面看,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就通过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对学生开展企业管理规范、行业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就业后就可以缩短过渡期,这样对学生本人和企业都是有利的。所以,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既提高了中等职校的办学质量,又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接可以促进和谐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明确、突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明显。课题试图通过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认识二者在内容、特征和形成途径中的异同,科学确立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原则和目标,积极探索重点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相关途径,有效实施二者的相互对接。
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方面。课题研究在理论层面提出了一些有新意和价值的观点:
一、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提高中等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形成和维系中等职校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中等职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中等职校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其一,文化传承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不仅使得受教育者成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而且与社会形成了文明互动、文化传承的态势。作为中等职校理所当然承担着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其二,文化育人是实现中职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文化之“化”,即教育人、影响人、陶冶人、教化人的意思,校园文化能够在中等职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由其自身的功能与特征所决定的。其三,文化兴校是中等职校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中等职校争相打造竞争制胜点,寻求文化的支撑、凝聚、融合、提升,以真正形成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其四,文化品牌是树立中职形象特色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中等职校大都起步较晚,缺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了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资源和品牌,中等职校应当在建校之初,就有较为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建设目标,并着力分步实施。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既有相似点又有明显的区别。比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本质特性,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内容相当。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整体框架、具体内容大体相当。二是目的一致。无论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借助文化这一载体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以此来增强这一群体的竞争力和战斗力。三是作用相同。就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本身而言,由于它们都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形成的,为大家普遍认可,所以它们对学校、对企业都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四是特点相似。校园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而企业文化也具有这些特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在于:(一)价值取向不同。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校园文化隶属于学校,其价值取向建立在社会效益上。创办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创造经济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带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的烙印,其价值取向建立在经济效益上。(二)具体目标不同。由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学校追求社会效益的办学目标,因此就校园文化本身而言其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引导学生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引导教师去钻研业务,教好书育好人。而企业文化建设围绕经济效益展开,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三)建设主体不同。学校领导、普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和学生等四大人群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中的高层决策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中层管理者是具体组织实施者,他们的个体行为、理念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远不如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个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三、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对中职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中职生成才。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二)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中职生成人。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能让学生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三)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中职生就业。中职教育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四)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中职生创业。中职院校与企业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地位和作用也就日益突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中等职校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四、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在内容上要从四方面入手。(一)物质层面。内容上至少要达到四个统一:一是整体布局与学校本质特征相对统一;二是校园环境氛围与企业氛围相对统一;三是实习场所布置与企业生产场景相对统一;四是对外标识与专业特色相对统一。(二)精神层面。一方面应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之风,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敬业乐群”为核心的校风,以“敬业乐业,精业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教风,以“苦练技能”为重点的学风。(三)制度层面。要在保证制度完整性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制度对学校的部分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四)行为层面。一是积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二是积极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五、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目标和原则。目标有两个,一是要通过对接形成鲜明的中职特色;二是要通过对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接时要遵循三大原则:遵循以中等职校为主体的原则、优势互补的原则、“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六、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主要途径有:环境引领,将学校建成“准企业”,学校校园环境布置要体现企业文化特色;管理接轨,5S管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时可以借鉴这一模式;课堂渗透,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活动对接,活动包括正常的课内教学活动和平时的课外文体活动;校企合作,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校企文化对接的理念和模式在学校推广应用,并正在逐步转化为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在课题的指导和推动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活力。具体表现为:一、学校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贴近市场,服务社会,自主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战略,“立足市场设专业,立足岗位设课程,立足就业抓教学”的办学方针和努力构建企业化的校园文化的理念等,都融合和体现了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二、实行“劳动值周制”,尝试“准企业管理”,在学生品德教育和学生管理模式上,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强化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三、开发设计了学校视觉形象系统,学校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和良好的职业氛围环境。四、通过经常举办企业家报告会与校企联谊活动,举办“企业杯”学生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现职业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
本课题虽然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并且在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但是本课题的许多相关研究,如校企文化对接的理论基础、中职校企文化对接的机制和策略、如何使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对接、中职校企文化对接过程中校园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反作用等专题还有待广大中职教师和管理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
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明确、突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明显。课题试图通过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认识二者在内容、特征和形成途径中的异同,科学确立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原则和目标,积极探索重点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相关途径,有效实施二者的相互对接。
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方面。课题研究在理论层面提出了一些有新意和价值的观点:
一、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提高中等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形成和维系中等职校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中等职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中等职校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其一,文化传承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不仅使得受教育者成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而且与社会形成了文明互动、文化传承的态势。作为中等职校理所当然承担着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其二,文化育人是实现中职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文化之“化”,即教育人、影响人、陶冶人、教化人的意思,校园文化能够在中等职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由其自身的功能与特征所决定的。其三,文化兴校是中等职校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中等职校争相打造竞争制胜点,寻求文化的支撑、凝聚、融合、提升,以真正形成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其四,文化品牌是树立中职形象特色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中等职校大都起步较晚,缺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了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资源和品牌,中等职校应当在建校之初,就有较为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建设目标,并着力分步实施。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既有相似点又有明显的区别。比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本质特性,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内容相当。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整体框架、具体内容大体相当。二是目的一致。无论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借助文化这一载体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以此来增强这一群体的竞争力和战斗力。三是作用相同。就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本身而言,由于它们都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形成的,为大家普遍认可,所以它们对学校、对企业都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四是特点相似。校园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而企业文化也具有这些特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在于:(一)价值取向不同。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校园文化隶属于学校,其价值取向建立在社会效益上。创办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创造经济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带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的烙印,其价值取向建立在经济效益上。(二)具体目标不同。由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学校追求社会效益的办学目标,因此就校园文化本身而言其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引导学生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引导教师去钻研业务,教好书育好人。而企业文化建设围绕经济效益展开,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三)建设主体不同。学校领导、普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和学生等四大人群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中的高层决策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中层管理者是具体组织实施者,他们的个体行为、理念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远不如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个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三、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对中职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中职生成才。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二)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中职生成人。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能让学生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三)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中职生就业。中职教育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四)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中职生创业。中职院校与企业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地位和作用也就日益突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中等职校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四、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在内容上要从四方面入手。(一)物质层面。内容上至少要达到四个统一:一是整体布局与学校本质特征相对统一;二是校园环境氛围与企业氛围相对统一;三是实习场所布置与企业生产场景相对统一;四是对外标识与专业特色相对统一。(二)精神层面。一方面应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之风,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敬业乐群”为核心的校风,以“敬业乐业,精业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教风,以“苦练技能”为重点的学风。(三)制度层面。要在保证制度完整性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制度对学校的部分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四)行为层面。一是积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二是积极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五、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目标和原则。目标有两个,一是要通过对接形成鲜明的中职特色;二是要通过对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接时要遵循三大原则:遵循以中等职校为主体的原则、优势互补的原则、“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六、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主要途径有:环境引领,将学校建成“准企业”,学校校园环境布置要体现企业文化特色;管理接轨,5S管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时可以借鉴这一模式;课堂渗透,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活动对接,活动包括正常的课内教学活动和平时的课外文体活动;校企合作,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校企文化对接的理念和模式在学校推广应用,并正在逐步转化为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在课题的指导和推动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活力。具体表现为:一、学校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贴近市场,服务社会,自主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战略,“立足市场设专业,立足岗位设课程,立足就业抓教学”的办学方针和努力构建企业化的校园文化的理念等,都融合和体现了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二、实行“劳动值周制”,尝试“准企业管理”,在学生品德教育和学生管理模式上,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强化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三、开发设计了学校视觉形象系统,学校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和良好的职业氛围环境。四、通过经常举办企业家报告会与校企联谊活动,举办“企业杯”学生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现职业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
本课题虽然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并且在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但是本课题的许多相关研究,如校企文化对接的理论基础、中职校企文化对接的机制和策略、如何使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对接、中职校企文化对接过程中校园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反作用等专题还有待广大中职教师和管理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