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五年制高职软件专业的三层渐进式教学工场实践课程模式,其实施过程是从社团到实训、从实训到实习,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从入门到精通、从校园到社会的学习过程。在该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学工场中的介入程度由浅入深,直至最终以“企业人”的身份完全进入教学工场。
【关键词】社团 实训 实习 三层渐进式
目前,国内许多大中专职业类院校相继投资建设了各类教学工场,各校也基于不同专业,对教学工场平台下的实践课程模式展开了广泛研究。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软件专业,提出了一种基于社团、实训、实习三层渐进式的教学工场实践课程模式。
软件专业系列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抽象枯燥、课程体系庞杂等特点,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传统课程模式下,很多学生难以入门、难以深入、难以从理论过渡到实践、难以积累开发经验,以致无法适应软件企业的需求,加之在传统课程模式下,仅仅以考试或作品答辩为主要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况无法得以准确评估,从而也无法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三层渐进式教学工场实践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理论和依据
本文提出的实践课程模式以“渐进”的方式来推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学习的普遍方法。软件专业系列课程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在传统课程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本文提出的“渐进式”并非单纯指学科知识的渐进深入,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内教学工场承接并开发真实企业项目的介入程度“渐进式”地深入。
在该实践课程模式中,介入到教学工场真实企业项目开发的深入程度由社团、实训、实习三个层次来逐步推进。在社团课程中,课程内容难度较低、趣味性较强,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在该阶段中,学生还不具备开发真实企业项目的能力,但可以通过社团学习来完成一些与真实企业项目开发相关的“外围”工作,以获得一些对真实企业项目的初步认识。在实训课程中,课程内容的学习难度和综合程度较前者深入,学生介入真实企业项目的程度也较前者深入,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也初步具备了开发完整项目的能力。在实习课程中,学生在教学工场里完全以“企业人”的身份参与真实项目开发,并接受教学工场“企业化”的管理。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学生既能积累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又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为在毕业之际以“企业人”的身份进入软件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模式研究
三层渐进式教学工场实践课程模式包含了三个子课程,依次是社团课程、实训课程、实习课程,它们分别代表了渐进式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面依次对这三个阶段的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各阶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和办法。
(一)社团课程
社团即所谓的兴趣小组,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自愿参加的校内学习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实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社团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课程内容需要简单化,组织形式需要趣味化,通常可以考虑在一、二年级开设。同时,社团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为下一阶段进入教学工场实训课程的学习做铺垫。在社团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初步接触教学工场承接的企业真实项目,并在教师的带领下试着完成一些外围工作,例如软件UI效果图制作、文档编排等。在该阶段中,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还让其学习与行业相关的初步知识,并让学生初步具备小项目的开发能力。在小项目开发过程中,指导教师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学能力。总之,通过社团的培养,学生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入门者。
(二)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实践上,其主要开展形式以开发模拟真实项目为主,模拟真实项目可以来源于教学工场中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学生通过完成模拟真实项目达到实训的目的。通常可以考虑在二、三、四年级开设实训课程。由于实训课程需要依照具体的培养方案而制定,教师可以根据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作为实训课程的载体,必要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对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进行针对性修改,以满足实训课程的教学需要。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与项目开发相关的课程知识点,并能将之灵活运用到项目开发中。此外,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突发问题处理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客户认可度。在该阶段中,学生开始具备项目开发的整体把握能力,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自我学习来解决新问题,具备较强的自我总结和归纳能力,能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统筹和安排能力。此外,在职业素养方面,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站在职业的角度看待项目的开发,并开始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较好地融合到项目团队中,初步把自己当成一个职业人来看待。
(三)实习课程
在实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以“企业人”的身份进入教学工场,并接受教学工场的“企业化”管理。实习课程一般开设在五年级,即学制的最后一年。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完全从事真实项目的开发及相关工作,甚至直接与客户打交道,指导教师定期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和评价体系可以参照社会软件企业的考核管理制度。在本阶段中,学生不仅能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学生的职业素养也能达到企业认可的标准。
三、三种课程模式的“渐进式”组织研究
以上所提到的社团课程、实训课程、实习课程在我校软件专业教学工场中都是以层层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来开展的。从形式来看,社团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工场项目实训的介入程度上都是最浅的,实训课程其次,实习课程模式程度最深,学生的全部时间均在教学工场内度过,这便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渐进式过程。在该过程中,第一阶段的社团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兴趣,使其提高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的实训课程使学生在教学工场中全面接触专业实践课程,并深度接触实际项目,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从业技术,做到一定程度的深入;第三阶段的实习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作为前提,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全面融入教学工场的企业工作氛围中。反观以上过程,教学工场以外的课堂教学时间也随着实训课程的层层深入而渐渐减少,并逐渐以其他方式融入教学工场的实践课程中,其过程可参见图1。
我校采用这种“渐进式”的教学工场实践课程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根据教育部门的政策和规定,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而言,需要学习大量的文化课,这些课程对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课在低年级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为了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通过社团课程把学生初步引入教学工场中,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先睹为快”,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采用“渐进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对学生观念上的引导起到了较大作用。由于刚入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对于刚刚接受完应试教育的他们来说,学习理念已经发生变化,衡量学习的好坏不再是考试成绩的高低,而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需要通过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来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观念,以树立正确的求学价值观。
最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入门到精通、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渐进式”的实践课程模式予以兼容和体现。
【参考文献】
[1]刘能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2]沈力平,张义平.高职院校现代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社团 实训 实习 三层渐进式
目前,国内许多大中专职业类院校相继投资建设了各类教学工场,各校也基于不同专业,对教学工场平台下的实践课程模式展开了广泛研究。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软件专业,提出了一种基于社团、实训、实习三层渐进式的教学工场实践课程模式。
软件专业系列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抽象枯燥、课程体系庞杂等特点,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传统课程模式下,很多学生难以入门、难以深入、难以从理论过渡到实践、难以积累开发经验,以致无法适应软件企业的需求,加之在传统课程模式下,仅仅以考试或作品答辩为主要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况无法得以准确评估,从而也无法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三层渐进式教学工场实践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理论和依据
本文提出的实践课程模式以“渐进”的方式来推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学习的普遍方法。软件专业系列课程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在传统课程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本文提出的“渐进式”并非单纯指学科知识的渐进深入,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内教学工场承接并开发真实企业项目的介入程度“渐进式”地深入。
在该实践课程模式中,介入到教学工场真实企业项目开发的深入程度由社团、实训、实习三个层次来逐步推进。在社团课程中,课程内容难度较低、趣味性较强,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在该阶段中,学生还不具备开发真实企业项目的能力,但可以通过社团学习来完成一些与真实企业项目开发相关的“外围”工作,以获得一些对真实企业项目的初步认识。在实训课程中,课程内容的学习难度和综合程度较前者深入,学生介入真实企业项目的程度也较前者深入,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也初步具备了开发完整项目的能力。在实习课程中,学生在教学工场里完全以“企业人”的身份参与真实项目开发,并接受教学工场“企业化”的管理。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学生既能积累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又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为在毕业之际以“企业人”的身份进入软件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模式研究
三层渐进式教学工场实践课程模式包含了三个子课程,依次是社团课程、实训课程、实习课程,它们分别代表了渐进式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面依次对这三个阶段的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各阶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和办法。
(一)社团课程
社团即所谓的兴趣小组,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自愿参加的校内学习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实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社团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课程内容需要简单化,组织形式需要趣味化,通常可以考虑在一、二年级开设。同时,社团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为下一阶段进入教学工场实训课程的学习做铺垫。在社团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初步接触教学工场承接的企业真实项目,并在教师的带领下试着完成一些外围工作,例如软件UI效果图制作、文档编排等。在该阶段中,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还让其学习与行业相关的初步知识,并让学生初步具备小项目的开发能力。在小项目开发过程中,指导教师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学能力。总之,通过社团的培养,学生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入门者。
(二)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实践上,其主要开展形式以开发模拟真实项目为主,模拟真实项目可以来源于教学工场中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学生通过完成模拟真实项目达到实训的目的。通常可以考虑在二、三、四年级开设实训课程。由于实训课程需要依照具体的培养方案而制定,教师可以根据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作为实训课程的载体,必要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对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进行针对性修改,以满足实训课程的教学需要。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与项目开发相关的课程知识点,并能将之灵活运用到项目开发中。此外,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突发问题处理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客户认可度。在该阶段中,学生开始具备项目开发的整体把握能力,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自我学习来解决新问题,具备较强的自我总结和归纳能力,能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统筹和安排能力。此外,在职业素养方面,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站在职业的角度看待项目的开发,并开始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较好地融合到项目团队中,初步把自己当成一个职业人来看待。
(三)实习课程
在实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以“企业人”的身份进入教学工场,并接受教学工场的“企业化”管理。实习课程一般开设在五年级,即学制的最后一年。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完全从事真实项目的开发及相关工作,甚至直接与客户打交道,指导教师定期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和评价体系可以参照社会软件企业的考核管理制度。在本阶段中,学生不仅能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学生的职业素养也能达到企业认可的标准。
三、三种课程模式的“渐进式”组织研究
以上所提到的社团课程、实训课程、实习课程在我校软件专业教学工场中都是以层层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来开展的。从形式来看,社团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工场项目实训的介入程度上都是最浅的,实训课程其次,实习课程模式程度最深,学生的全部时间均在教学工场内度过,这便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渐进式过程。在该过程中,第一阶段的社团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兴趣,使其提高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的实训课程使学生在教学工场中全面接触专业实践课程,并深度接触实际项目,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从业技术,做到一定程度的深入;第三阶段的实习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作为前提,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全面融入教学工场的企业工作氛围中。反观以上过程,教学工场以外的课堂教学时间也随着实训课程的层层深入而渐渐减少,并逐渐以其他方式融入教学工场的实践课程中,其过程可参见图1。
我校采用这种“渐进式”的教学工场实践课程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根据教育部门的政策和规定,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而言,需要学习大量的文化课,这些课程对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课在低年级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为了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通过社团课程把学生初步引入教学工场中,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先睹为快”,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采用“渐进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对学生观念上的引导起到了较大作用。由于刚入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对于刚刚接受完应试教育的他们来说,学习理念已经发生变化,衡量学习的好坏不再是考试成绩的高低,而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需要通过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来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观念,以树立正确的求学价值观。
最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入门到精通、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渐进式”的实践课程模式予以兼容和体现。
【参考文献】
[1]刘能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2]沈力平,张义平.高职院校现代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