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助自助者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孝通先生是吴文藻教授最得意的学生,1930年插班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时,正值吴先生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化事业的初期。费孝通先生此前所受的教育,使他相信吴先生做学问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愿意跟着他走,吴先生也为他精心安排学习的道路。1933年燕京毕业后,吴先生让他投考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Shirokogorov)教授学习人类学,打下了扎实的体质人类学基础;1935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因成绩优异,还获得公费赴英留学资格。接着,吴先生又为他联系到了去广西大瑶山瑶族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的机会。这时,费先生有一位志同道合的热恋女友,也是吴先生燕京高材生王同惠。她读一年级时,费先生读四年级。两人相识后,费先生刚译完一本英文著作《社会变迁》,王同惠则正在翻译一本法文著作《甘肃土人的婚姻》,这种译事大大加强了他们两人的亲密关系。当王要求阅读费的译稿时,费建议她对着英文原版书边阅边校,将来作为两人合译书出版;王提出一个“对等原则”,要费对着法文原版书阅校她的译稿,将来也作为合译本出版。在合作译校《甘肃土人的婚姻》时,王曾问费: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自己写这样的书?实际上,像费孝通一样,她当时已深受吴文藻社会学中国化思想的影响,极有志于从事社区调查研究工作,写出中国人自己的社会学、人类学著作。因此,当她知道费先生有机会去广西大瑶山进行社区调查时,极愿一同前往,认为这是实现自己梦想的良机。吴先生也觉得,有个女性参加,对了解瑶族妇女和家庭生活有利。于是,他俩便在暑假开始时举行了婚礼,作为夫妇,从1935年10月11日起,开始了广西大瑶山瑶族社区调查。但极其不幸的是,在他们调查计划完成前的一个多月,1935年12月16日,费先生遇险受重伤,王同惠为了救他坠下悬崖牺牲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只有一百零八天。费孝通痛不欲生,认为自己活下来只是为了实现爱妻牺牲前夕两人共同立下的志愿,写出并出版一部《中国社会组织的各种型式》的巨著。
  1936年养伤期间,费先生在将大瑶山调查材料整理成《花蓝瑶社会组织》书稿后,接受他姐姐费达生的劝告,于初夏时到老家江苏吴江县开弦弓村小住一段时间,一边养病、休息,一边看看村里他姐姐主持经办的合作社丝厂的情况。刚住进丝厂时,他并未想到要在这里进行社区调查,一旦亲眼看到这里农民劳动与现代缫丝机器的结合,他的心灵就被触动、被吸引住了。他为这个现代工业进入中国农村的新鲜而有重要意义的场面所激动,清楚意识到:“开弦弓是中国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因此,可以把这个村子作为在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主要变化是工厂代替了家庭手工业系统,并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工业化是一个普遍过程,目前仍在我国进行着,世界各地也有这样的变迁。在中国,工业的发展问题更有实际的意义,但至今没有任何人在全面了解农村社会组织的同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此外,在过去十年中,开弦弓村曾经进行过蚕丝业改革的实验。社会改革活动对于中国的社会变迁是息息相关的;应该以客观的态度仔细分析各种社会变迁。通过这样的分析,有可能揭示或发现某些重要的但迄今未被注意到的问题。”〔1〕
  基于以上认识,费先生用两个月时间,在姐姐帮助下,顺利地对开弦弓村进行了认真的社区调查,获得了丰富而有用的资料。据费先生后来回忆,他进行这次社区调查,还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对得住为他而牺牲的爱妻王同惠,实现她生前未竟的志愿;一是为了证实当时尚不大见信于社会人类学界的他的一种信念,即认为一向用来研究野蛮社区的社区调查法,也可用来研究文明社区。假如他这次的社区调查研究成功,其成果为社会人类学界所接受,那么,他就使人类学从野蛮社区研究转入文明社区研究跨出了第一步,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1936年9月初,费孝通带着《花蓝瑶社会组织》书稿和开弦弓村调查资料赴英留学,并在船上将开弦弓村调查资料整理成书稿,称为《江村经济》。这次留学也是吴文藻教授为他安排的。原来,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有一位英籍波兰裔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他是功能学派开山人物,社区研究首创者。1922年,他出版了当时震动人类学界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这本书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拉尼西亚的一个小岛上,用土著语言、与土著共同生活做亲密细致调查所收集材料写成的,书中对该部落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描述,成为功能学派的代表作。这样,不独马林诺夫斯基成为声威卓著的人类学家,他所在的学院也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公认的人类学学术中心。而且不到十年,功能学派成为人类学中最有权威的学派。然而,物极必反,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在“野蛮的”、“原始的”、“部落的”或“有文字前的”社会进行的社区调查研究,日益公式化。且未经调查研究的这种社会也迅速减少,几尽枯竭。因此,马林诺夫斯基急欲将其野蛮社区调查研究法试用于调查研究现代社会,即文明社区调查研究,他早就将自己主持的席明纳(即讨论课)定位为“今天的人类学”。
  当费孝通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注册时,马林诺夫斯基和吴文藻都在美国哈佛大学参加建校三百周年纪念会。当他了解到吴文藻的社区研究计划和费孝通已完成的两项社区调查特别是开弦弓村调查时,他非常兴奋,认为和他的“今天的人类学”研究计划不谋而合。回到英国后,便从他的学生、费孝通原导师那里要来费孝通,自任其导师,并同意原导师意见,根据费孝通《江村经济》书稿内容,确定以“中国农民的生活”作为其博士论文题目。此后两年,这篇论文经过与导师以及在导师主持的席明纳上一章一章地讨论、修改,然后才定稿。在论文答辩通过的那天晚上,马林诺夫斯基将论文推荐给伦敦劳特利奇(Routledge)书局,并应该书局之请为论文作序,称:“我敢于预言费孝通博士的《中国农民的生活》(Peasant Life in China)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此书有一些杰出的优点,每一点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此书的某些段落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宪章”;“我怀着十分钦佩的心情阅读了费博士那明确的令人信服的论点和生动翔实的描写,时感令人嫉妒。他书中所表露的很多箴言和原则,也是我过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所主张和宣扬的,但可惜我自己却没有机会去实践它”。
  马林诺夫斯基的推荐和赞誉,使费先生的《中国农民的生活》(亦称《江村经济》)一书蜚声国际,几乎成为全世界各大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专业的必读参考书。他的成就,固然建基于他长期从事社区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辛勤劳动,但和他有幸遇上马林诺夫斯基这位恩师是不无关系的。
  1938年初秋,费孝通在看到《中国农民的生活》清样后回国,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主持燕大-云大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亦称社会学研究室),从事实地调查。两周后,他便一头钻进了农村,于11月15日至12月23日,在云南禄丰县农村进行实地调查。1939年上学期,他到西南联大兼课,讲授“生育制度”。我选读了这门课,于是便成了他的学生。当时,他长我还不到三岁,师生间无拘无束,既是师生,也像朋友。我和清华社会学系同学张宗颖、史国衡、张之毅等常常到他家去请教,和贤良好客的费师母孟吟也熟悉。他讲课方式自成一格,和现在某些让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抄笔记”的大学教授讲课方式迥然不同,既无教科书,也没有讲稿;用中文,有时也用英文;内容海阔天空,旁征博引。知识面窄而又不习惯于思考的学生,也许听完这门课后印象不深,所获无多。但是,如果你知识面较宽,听课时注意思考,善于捕捉他讲课内容的精华,你就不仅是获得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还能触类旁通,联想到与这门课程有关的一些学术问题与社会问题,使你学术视野开阔,深思遐想,渴望遨游更加宽广而灿烂辉煌的学术殿堂。
  更加不拘一格的是费先生的考试方法。他在“《生育制度》”课结业考试时,出了两道题。他说:“做两道可以,做一道也行,按照我讲课内容答可以,只要你言之有理有据,你自出心裁也行。”出题以后,他并不监考,却离开了教室。不过,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也无法抄书。我当时只做了一道题,而且完全是根据我自己关于这门课程的知识和推论来作答的。幸运的是,费先生给了我全班最高分。
  由于我毕业后去了重庆,没有参加费先生在呈贡县魁阁组织的学术活动,此后数十年,虽然常常读到他的著作,也见过好多次面,但他的官越做越大,虽不能说有云泥之隔,却几乎再也没有享受到像在西南联大时那样无拘无束地亲受其教育的愉快了。1997年,他为我主编的《改革开放的社会学研究》题写了书名。
  
  注释:
  〔1〕费孝通:《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页。
其他文献
(一)    要承认,在2007年末以前,无论怎么装出一副公允的样子,我都很难掩饰住对在中国遇到的“新左派”的反感。按理说我对社会宏大问题的思考,都是从新闻工作中的直接观察而来,不是学院体制下什么学派培养出来的人物,不该有什么门派之见。  几次邂逅总让人有倒胃口的感觉,中国的新左派们端出的东西,就像一道色泽精美但是材质已经腐败的海鲜,远看也是一道高档菜,但根本无法消化,如果你不巧咽下肚子,而自己的
编者按: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及其女儿刘剑梅教授在美国任教期间曾合著《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现又共同完成了新著《共悟红楼》(长篇对话录),共十四章。本刊特在《共悟红楼》出版之前择取其中一章先期刊登,以飨读者。    (一)  刘剑梅(以下简称梅):今天我想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和您讨论《红楼梦》。曹雪芹并没有提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等概念,但是,我觉得曹雪芹是女性主义的先知和曙光。当代女性、女权主
1992春,在经济热潮从南方铺卷而来的当口,我进入了南京大学历史系。那是一个质疑“教授值多少钱一斤”时代,也是一个“历史系是否还能存在下去”的时代。正是在人文知识分子斯文扫地的关口,思想界迸发了一场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1993年,《东方》杂志创刊。在今天看来,那是一本具有转型意义的杂志,它的创刊极具象征意义,具有理想和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怎样正视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将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两难话题,这也
【摘 要】数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旨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分析推理能力。数学学习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改善教学策略,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构建科技化、合作化、探究实践化的综合性数学课堂,使用硬件技术打造团队学习氛围,促使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因此,笔者以小学数学为载体,结合自身的亲身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这一
据说洪宪皇帝袁世凯临终之际念念不忘的人,有如下几个:他最不肯原谅的是杨度和袁克定,他最感对不住的是严修和张一麟。  严修与张一麟,恰是洪宪前后反对袁氏帝制最有力的两个人。  相传中华帝国洪宪元年(1916)一月十五日,也就是离袁世凯生命结束倒计时不到半年,政事堂颁布了一道命令,号召全国人民要“崇尚节俭”、“防微杜渐”,停止各省例供及年节寿朝,免得官家习于奢靡,导致中唐天宝年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
【摘 要】面积是最基本的度量几何概念之一,面积意义的建构对后续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积意义的建构是学生的思维从一维空间转向二维空间的开始,具有承上启下的建构意义。因此,教学时应立足教学本源,注重操作体验,加强周长与面积的对比辨析,为学习内容的本质而教,从而促进有效建构。  【关键词】教学本源;数学本质;有效建构  一、分析学情,立足教学本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
1998年6月26日,陶斯亮寄来了曾志大姐的“告别卡”。看到大姐那一幅幅从少年、青年、中年,直到最后一幅满脸慈祥灿烂笑容的照片,在我心中留下的是大姐极为美好的形象。今天,我捧读大姐的回忆实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既描述了一些充满激情的火与血的斗争,那些充满母爱和妻情的动人细节也娓娓道来,使我更深一层地了解了大姐,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真实的曾志,和一个真实的她生活的时代。  不搞追悼会,不搞遗体送别,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不多几天,《南方周末》编辑部文章一段话引发了针对“普世价值”的讨伐。冲着“普世价值”一拨拨轮番出场的,无论直接反对的还是称“中国价值就是普世价值”的,个个调门高得不寻常,搞出了很大动静。而不同意见在平面媒体上失声,更放大了讨伐动静。  一时间,“普世价值”成了敏感词。这很像上世纪思想解放运动之前的情景:“人道主义”、“人性”等词汇统统犯忌。但随着上世纪八
文章作者的署名,不外乎用真实姓名和用笔名两种情况。面对“文革”这个特殊时期的文章署名,人耶鬼耶?是耶非耶?笔者还真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姑且壮起胆子,慢慢道来。    以真实姓名署名的文章    “文革”中,一些作者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这类文章占的比例比较小,但其影响却比那些数量很大的化名文章大得多。  “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和直接导火线是1965年11月10
十一世纪,在中国是宋真宗到宋哲宗这段时期。这一百年,其实可以分为上下两段:从真宗即位到仁宗去世(998—1064年)是上半段;从英宗即位到哲宗去世(1064—1101年)为下半段。由于下半段以“三苏”为代表的文艺大家联袂登场(他们的光芒甚至部分遮蔽了王安石和司马光),相形之下,上半段的“巨星”们只能是以政治功业为自己的强项了。事实也正如此,真宗、仁宗两朝,没有什么一流的大文艺家,而政治家却可以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