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应加强水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立统一的黄河水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黄河水资源的效益,实现其长期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黄河 水资源 可持续 利用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黄河水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滨州市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黄以来黄河水在农业灌溉、工业、油田和城市生活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黄河下游引黄事业的发展和干支流水库的建设,70年代起黄河水资源矛盾就显露出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据统计黄河下游自1972年开始出现自然断流,至1999年实行全河水量统一高度的28年间,有22年出现断流。1999年3月黄委实行全河统一调度11年以来,虽然黄河没有出现断流情况,但黄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黄河来水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和河道生态用水的需求,特别是农业灌溉用水和河道生态用水无法得到保证。
1 滨州水资源基本情况
黄河进入滨州,流经邹平、惠民、滨城、博兴、开发区五县(区、处),河道长度94公里,两堤间滩地面积158.8平方公里,沿黄县区人口363万,耕地近9444.65平方公里。滨州沿黄两岸多属于半干旱地区,特别是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地下淡水储量公为5.82亿m3,且埋藏深度大。多年自然降水量600-700mm,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季节性差异较大。雨季6月下旬-9月中旬占全年降水量的73%,尤其是6、7月份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同时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为1000mm以上,最小则不足400mm。滨州人均占有淡水量不足400mm,约占全国人均的14%,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93%。属于资源性缺水区。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居民人口增加,引黄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黄河下游的滨州河段经常出现断流现象,使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1997年利津站断流时间长达226天,占全年的62%,据有关资料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约在580亿m3,可供利用的370亿m3,按照黄委会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正常来水年份,滨州市分3.5-5亿m3的水量指标,而近十年滨州市均引水量约12.9m3亿,个别年份到14.66亿m3,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城镇居民用水的需要。由此看来,黄河下游水资源呈现严重缺乏状态,这是黄河自身水资源的不足和黄河流经地区用水需求不断扩大引起的,同时黄河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不合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调节用水机制,因此制约着滨州市流域的经济发展。
2 滨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进入21世纪,已建成灌区配套的引黄涵闸14座,设计引水量能力达516m3/s,灌溉面积近56万亩,有6个县区,84个乡(镇、办)用上了黄河水,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效益。80年代以来,滨州连续干旱少雨,但沿黄两岸农业却连年增产,据统计年增加效益近5亿元,其主要因素是得益于引黄灌溉,同时也为非沿黄城镇建设、工矿企业、石油开发、居民生活提供了水源。
3 滨州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黄河下游水资源紧缺,节水意识不强。滨州段供需矛盾突出。国务院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正常来水年份滨州水量指标为3.5-5亿m3,而实际年平均引水量要超过5亿m3,最大年引水量14.66亿m3,并且每到用水高峰期,黄河不是出现断流,就是水量偏少,不能满足引水需要。本地广大群众对节水的认识也普遍不高,需要坚强的法律保障和全面统一管理。
3.2 水资源严重浪费。长期以来,由于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正确认识的影响,缺乏水的忧患意识。各引黄灌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渠道衬砌状况差,节水措施不强,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在50%左右,有一半的水得不到合理利用。其次,由于人为原因,工程设施管理粗放,对水工程安全的保护措施薄弱,致使部分水工程遭到破坏,阻碍了黄河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水资源浪费。再次由于当地经济不发达,节水灌溉技术落后,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大原因。
3.3 断流问题日趋严重。随着沿黄地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黄河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致使黄河下游在用水高峰季节经常发生断流,频繁的断流严重影响了滨州黄河两岸供水区的工农业生产。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自1983年至2002年给滨州区域造成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4亿元,年均逾4000万元。自90年代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达0.6亿元,农田受旱累计面积285万亩,减产粮食10.6亿公斤。截止1992年7月4日,当年利津水文站断流76天,致使全市8.2万亩稻田没能插秧,10.3万亩夏田未能播种,总计受旱面积28.5万亩,造成184个村庄10万余人,1.6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3.4 水费偏低,“两水分供”划分界线不严格。黄河下游引黄渠首现在执行的是国家计委2006年7月1日调整后的水价,标准为农业用水每立方米1分,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每立方米8.5分,近几年一直未调整过,水价几年“一贯制”,缺乏需求调节的杠杆,背离水的价值,经济约束手段差,引不起人们重视和科学利用水资源的自觉性。另外黄河水价存在“一刀切”现象,没有根据不同用水类型、供水对象、用水方式等制订不同的水价,工农业用水划分不明显,对水年和枯水年的用水价格一样。
3.5 污染严重。黄河流域内一些大中城市场傍河而立,工矿企业在河流沿岸分布,流域内工业污水的排放,农业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下游水质污染严重。
4 黄河水资源管理与对策
水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持续开发利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
4.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必须加强水法规宣传教育,普遍提高全民爱水、惜水、节水、保水意识,充分利用现有水法律法规,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采取多种形式,向全民进行广泛水法宣传,提高全民意识,自觉珍惜每一滴水,为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奠定基础,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4.2 建立严格的取水制度,加大节水改造力度。遵照《取水许可实施办法》、《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取水许可申批程序规定》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强化黄河水行政管理职能。加快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权转换节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灌排体系,加快形成与节水增效相适应的工程基础。灌区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管灌、渗灌等节水方式以及穴灌、注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有效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措施和办法鼓励灌区节水改造建设,以此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4.3 加快水价调整步伐运用经济手段管好水资源。在水资源管理中充分运用经济杠杆防治水污染,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利用水价强化水资源保护,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4.4 加强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加强滨州黄河水资源管理,必须建立严密的水法体系和水管网络,运用法律手段规划、约束、保障各项水事活动,加强黄河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成立专门的立法机构和专人,加强水环境形势的宣传,唤起社会水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水行政部门的作用,对造成水污染的队伍和个人依法制裁,同时要加强水质监测和预报测报工作,促进滨州黄河水质的好转和水环境的良性发展,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资料:
[1]《黄河内部文献资料汇编》.
关键词:黄河 水资源 可持续 利用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黄河水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滨州市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黄以来黄河水在农业灌溉、工业、油田和城市生活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黄河下游引黄事业的发展和干支流水库的建设,70年代起黄河水资源矛盾就显露出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据统计黄河下游自1972年开始出现自然断流,至1999年实行全河水量统一高度的28年间,有22年出现断流。1999年3月黄委实行全河统一调度11年以来,虽然黄河没有出现断流情况,但黄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黄河来水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和河道生态用水的需求,特别是农业灌溉用水和河道生态用水无法得到保证。
1 滨州水资源基本情况
黄河进入滨州,流经邹平、惠民、滨城、博兴、开发区五县(区、处),河道长度94公里,两堤间滩地面积158.8平方公里,沿黄县区人口363万,耕地近9444.65平方公里。滨州沿黄两岸多属于半干旱地区,特别是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地下淡水储量公为5.82亿m3,且埋藏深度大。多年自然降水量600-700mm,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季节性差异较大。雨季6月下旬-9月中旬占全年降水量的73%,尤其是6、7月份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同时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为1000mm以上,最小则不足400mm。滨州人均占有淡水量不足400mm,约占全国人均的14%,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93%。属于资源性缺水区。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居民人口增加,引黄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黄河下游的滨州河段经常出现断流现象,使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1997年利津站断流时间长达226天,占全年的62%,据有关资料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约在580亿m3,可供利用的370亿m3,按照黄委会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正常来水年份,滨州市分3.5-5亿m3的水量指标,而近十年滨州市均引水量约12.9m3亿,个别年份到14.66亿m3,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城镇居民用水的需要。由此看来,黄河下游水资源呈现严重缺乏状态,这是黄河自身水资源的不足和黄河流经地区用水需求不断扩大引起的,同时黄河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不合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调节用水机制,因此制约着滨州市流域的经济发展。
2 滨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进入21世纪,已建成灌区配套的引黄涵闸14座,设计引水量能力达516m3/s,灌溉面积近56万亩,有6个县区,84个乡(镇、办)用上了黄河水,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效益。80年代以来,滨州连续干旱少雨,但沿黄两岸农业却连年增产,据统计年增加效益近5亿元,其主要因素是得益于引黄灌溉,同时也为非沿黄城镇建设、工矿企业、石油开发、居民生活提供了水源。
3 滨州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黄河下游水资源紧缺,节水意识不强。滨州段供需矛盾突出。国务院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正常来水年份滨州水量指标为3.5-5亿m3,而实际年平均引水量要超过5亿m3,最大年引水量14.66亿m3,并且每到用水高峰期,黄河不是出现断流,就是水量偏少,不能满足引水需要。本地广大群众对节水的认识也普遍不高,需要坚强的法律保障和全面统一管理。
3.2 水资源严重浪费。长期以来,由于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正确认识的影响,缺乏水的忧患意识。各引黄灌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渠道衬砌状况差,节水措施不强,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在50%左右,有一半的水得不到合理利用。其次,由于人为原因,工程设施管理粗放,对水工程安全的保护措施薄弱,致使部分水工程遭到破坏,阻碍了黄河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水资源浪费。再次由于当地经济不发达,节水灌溉技术落后,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大原因。
3.3 断流问题日趋严重。随着沿黄地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黄河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致使黄河下游在用水高峰季节经常发生断流,频繁的断流严重影响了滨州黄河两岸供水区的工农业生产。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自1983年至2002年给滨州区域造成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4亿元,年均逾4000万元。自90年代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达0.6亿元,农田受旱累计面积285万亩,减产粮食10.6亿公斤。截止1992年7月4日,当年利津水文站断流76天,致使全市8.2万亩稻田没能插秧,10.3万亩夏田未能播种,总计受旱面积28.5万亩,造成184个村庄10万余人,1.6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3.4 水费偏低,“两水分供”划分界线不严格。黄河下游引黄渠首现在执行的是国家计委2006年7月1日调整后的水价,标准为农业用水每立方米1分,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每立方米8.5分,近几年一直未调整过,水价几年“一贯制”,缺乏需求调节的杠杆,背离水的价值,经济约束手段差,引不起人们重视和科学利用水资源的自觉性。另外黄河水价存在“一刀切”现象,没有根据不同用水类型、供水对象、用水方式等制订不同的水价,工农业用水划分不明显,对水年和枯水年的用水价格一样。
3.5 污染严重。黄河流域内一些大中城市场傍河而立,工矿企业在河流沿岸分布,流域内工业污水的排放,农业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下游水质污染严重。
4 黄河水资源管理与对策
水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持续开发利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
4.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必须加强水法规宣传教育,普遍提高全民爱水、惜水、节水、保水意识,充分利用现有水法律法规,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采取多种形式,向全民进行广泛水法宣传,提高全民意识,自觉珍惜每一滴水,为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奠定基础,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4.2 建立严格的取水制度,加大节水改造力度。遵照《取水许可实施办法》、《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取水许可申批程序规定》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强化黄河水行政管理职能。加快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权转换节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灌排体系,加快形成与节水增效相适应的工程基础。灌区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管灌、渗灌等节水方式以及穴灌、注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有效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措施和办法鼓励灌区节水改造建设,以此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4.3 加快水价调整步伐运用经济手段管好水资源。在水资源管理中充分运用经济杠杆防治水污染,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利用水价强化水资源保护,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4.4 加强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加强滨州黄河水资源管理,必须建立严密的水法体系和水管网络,运用法律手段规划、约束、保障各项水事活动,加强黄河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成立专门的立法机构和专人,加强水环境形势的宣传,唤起社会水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水行政部门的作用,对造成水污染的队伍和个人依法制裁,同时要加强水质监测和预报测报工作,促进滨州黄河水质的好转和水环境的良性发展,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资料:
[1]《黄河内部文献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