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型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生存的基石,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类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创新型教师。
  何为创新型教师呢?
  首先,创新型教师应该有很强的人格力量:豁达自信,兴趣广泛,襟怀宽广,热爱真理,志向高远,不拘一格,富有批判精神,锲而不舍,意志力强,能不断超越自我。
  其次,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实行教学民主,唤醒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最后,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艺术:思维敏捷而富于想象,充满理性而富于激情,严谨而不乏幽默感,执著两不乏灵活性。
  所以,“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为人之师者的信条。但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需要教师在各方面努力,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履行创新教育的职责。
  一、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教师本身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质疑如何处理等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在不少人看来,发明创造只是少数名人名家的专利,其实,创造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我们真的无法预料在课堂上是否坐着将来名扬中外的天才,你的学生也未必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成就,但作为教师,都应该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善待每位学生,重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思想火花。须知,学生未来的点滴成就恰恰基于儿时不断闪烁的思想火花。众所周知的发明家爱迪生,当他坐在鸡蛋上孵小鸡时,又有谁能想到他会成为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创造的发明大王呢?
  陶行知先生也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每位教师铭记:“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掌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二、教师必须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爱好和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時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意志、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他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和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的一点即要教师在教学中想办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新。
  三、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是使学生个性获得自由发展、创造力获得培养的重要条件。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45分钟满堂讲的作法已不多见,但仍有部分教师长于此道,急于表达,甚至代替学生得出结论,极少给学生留下思考、探讨的余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呢?
  四、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的,质疑为潜能的开发提供了方向,是潜能开发的“航标灯”。巴尔扎克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由疑而思,由思而判,追根寻底,释疑求真。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五、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就是提出的观点、想出的办法,新奇而不落俗套,有创新。教师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一定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在一次看图写话时,面对画面上正在给小树苗浇水的男孩写道“哥哥在种树”,结果被老师判为错,因为标准答案是“哥哥在浇水”。而同样是小学教育,在美国,老师让学生为同一个故事每人编三个不同的结尾。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前者是用框框束缚住了学生,而后者则是在鼓励学生创新。其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每个教师应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迷信、不盲从、不拘泥于现成的方法与答案,而要大胆思维,善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
  总之,“科学的生命在于探索,人类的生命在于创造”。创新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真正做一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
  编辑 王洁琼
其他文献
在日常的环境中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动作,就是人们的习惯。好的行为和习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性格,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说,良好的习惯能够给予人们正确的引导,使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考验学习知识的能力和学习习惯,而学困生存在数学学习中的结构性缺陷。具体的原因可能有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和老师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教学工作经验,
<正> 有些同志认为,求异性思维最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思维方式“保持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大容易受既成理论的影响,不囿于旧有的理论、观念和方法”。更有甚者认为,
历史是对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真实记载,因此,历史教学也不应是呆板、枯燥的说教课,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求历史真相,与历史对话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技巧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理解新课程的核心要领,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将自己所学心得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师角色  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从未止步,虽然教学方法各有千秋,但无论对于哪一个年级来说,课堂四十分钟都至关重要,新课程下教学更加多样化,教
大家都知道,好的身体是学习的保障,因此,上好体育课,扎实进行体育锻炼可为学生努力学习打好基础。而且,现在国家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的一年级教育中,培养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国家未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