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高校预科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紧迫性与教学重点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是帮助民族高校及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生为例,结合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模式及宗旨,探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紧迫性与教学重点。
  关键词:民族高校;预科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大学生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特殊形式,是保证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特殊有效措施。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相关精神,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尤为重视对民族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创新性改革,其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以下简称‘民理课’)被列为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公共必修课。民理课的开设对于帮助少数民族预科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知能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高校预科学生的基本情况
  预科教育是民族高校的一个特殊层次,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特殊教育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举办预科教育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民族高等教育,落实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而采取的战略措施,体现了国家扶持民族高等教育的政策,为少数民族子女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架起桥梁。
  依据教民[2005]5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是党和国家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是高等学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做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预科班是指对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高职)预备性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
  民族高校预科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预科学生均为少数民族学生。②生源地较为分散,主要为中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③民族成分多。预科学生包括了国内大多数少数民族成分,包括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如门巴族、珞巴族、普米族等。④民族文化差异性大。预科学生来自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南方与北方、西南与西北等各地的少数民族在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上都有较大差异。
  上述民族高校预科学生的特点,以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2015级预科生为例,表1中数据显示2015级预科生(共498名)来自新疆、云南、西藏、海南、黑龙江等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新疆预科生人数最多,占总数的25.98%,湖北、广西、贵州等省市自治区学生人数也相对较多,生源分布较为分散。
  表2中数据显示2015级预科生分属40个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预科生人数最多,占总数的19.35%,维吾尔族、回族、壮族等民族学生人数也相对较多;此外,还包含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如珞巴族、门巴族。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少数民族预科生民族种类众多,生源地地理环境、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差异性非常普遍。
  二、民族高校预科开设民理课程具有紧迫性
  民族高校预科学生的上述特点,为在预科教育中开设民理课程提出了基本而迫切的要求。民理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核心教学目标,是向学生普及少数民族的一般知识,教育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各民族共同开创祖国疆域、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共同反抗外来侵略、各民族血浓于水的民族关系等基本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平等观、发展观,自觉形成“四个认同”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成为推进宣传和实践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新一代。可见,民理课程正是切合了民族预科学生教育与培养的需求,在民族高校预科学生中开设民理课程,恰逢其时,十分必要。
  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来自于偏远的民族地区,由于民族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差距,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水平、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导致预科生很容易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等产生民族自卑感,进入民族高校后难以快速适应校园文化生活,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过程中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及风俗习惯差异造成隔阂、误解,甚至产生心理疾病。民理课的开设对于增强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心理认同,帮助少数民族预科生建立民族自信,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民理课教育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预科生通过民理课的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现阶段民族工作等内涵的了解可以有效地克服由于民族文化差异性引起的自卑感,更正对于民族问题的错误认识,消除由民族风俗习惯差异引起的各种矛盾,增强本民族及与其他民族的心理认同。
  三、民族高校预科民理课程教学的重点
  民族高校预科开设民理课程,其教育教学的重点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
  作为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归属心理,中华民族认同是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认同心理的升华,是更高层次的民族认同心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具体体现。民理课教学的主要宗旨即为通过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核心思想的解读帮助学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
  1.增强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中华民族归属感和向心力
  “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长期交往、交融而形成的统一体,每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都曾做出过不可或缺的贡献,各民族休戚与共、相互依存,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民族关系,每个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共同构建了稳定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作为联结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紐带,中华民族认同在各民族的团结、发展及进步事业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开设民理课,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生群体中华民族归属感和向心力的正确引导,可以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热爱本民族,建设本民族,为本民族的发展作贡献”民族意识及“热爱中华民族,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共同发展,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强盛作贡献”的民族认同。   2.树立少数民族预科生对于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民族团结的觉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前进的路上会有许多艰难险阻,特别是境内外“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三股敌对势力对于我国民族关系、民族团结的破坏,他们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行分裂、破坏活动。正确地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民族意识,才能形成对于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通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学习,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关系,培养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情操,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觉悟,不给敌对势力利用少数民族学生兴风作浪的可乘之机。
  (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根据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模式,少数民族预科生经过一年或两年制预科学习后,将进入民族高校及其他高校进行专业学习。以中南民族大学2015级预科学生为例,498名学生中,升入中南民族大学进行本科学习的有247名,约占学生总数的49.59%。其他251名预科学生(委培生)将升入非民族高校学习,其中华中科技大学86名,华中师范大学78名,武汉理工大学87名。这就意味着少数民族预科生将与汉族学生共同参加本科阶段学习,与汉族学生交流彼此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知识。少数民族预科生通过预科阶段民理课程的学习,能树立起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强化对于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的理解,升入本科阶段后在各大高校的学习生活中及与其他民族同学的交往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因民族差異造成的隔阂与矛盾,也可将丰富的民族知识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传播给更多的大学生,从而增进大学生的民族交流交融,使大学生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大局坚定的捍卫者。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必将为增强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太成、刘翠兰.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01).
  [2]赵世怀、欧以克等著.中国民族学院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5]5号)[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Z2).
  [4]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撒露莎(1985~),女,安徽巢湖人,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讲师,民族学博士,研究方向:旅游人类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其他文献
制造企业作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在商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成本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制造企业的经济效
当前国家教育部对中职教育也很重视,但每年从众多的中职毕业生可以看到,中职甚至高职培养的技术人才,基本上都是为城市的企业、工厂、服务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劳动力,而在
“选陈天荣还是朱学军当镇委书记?”2010年1月3日下午,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2524名党员反复掂量着要把手中的大红选票投给谁。这是嘉兴首次大规模公推直选镇委书记。 "In t
期刊
“90后”大学生也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大学生拥有更加鲜明和张扬的个性.本文主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探讨“80后”辅导员和“90后”大学生的关系,如何否
期刊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普遍感到物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难以把握,新课程理念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一些地方“穿新鞋,走老路”,不仅没有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初衷,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扎实的学科功底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期刊
对山西省历年来“R&D经费”和“财政科技拨款”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预测了山西省2012-2015年各年度GDP、R&D、R&D/GDP、财政科技拨款可能达到的目标值,指出“十二五”期
1.引言rn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气象雷电灾害的防御得到普遍重视,我国许多省市都开展了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防雷部门的工作人员通
期刊
上海市“二期课改”化学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方向明确,内容翔实,要求具体。但是关于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划分存在着边界模糊、逻辑混乱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