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是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强调师生关系的革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活动,挖掘创造潜能,训练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发展提供足够的、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精神上得到解放。
【关键词】课堂;创新;平等;生命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参与课堂教育的总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尖子”,其它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老师成了唱戏的,学生则顺理成章地成了“看客”和“听客”,整个课堂成了“一潭死水”。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学习效益低下。为此,只有改革课堂教学,讲究策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色彩。
1.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真正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主人意识,将课堂变成师生共有的互联互动阵地,变“我要你做”为“我们来做”。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就充分发挥微笑的神力,让学生扮作现场“记者”,下海探密,自己则当节目“主持人”,不断向一线“记者”询问海底情况。一个个小“记者”不断向“主持人”发回报道,他们带着惊喜报告看到的海底奇异世界的情况。师生平等互动,情绪饱满,兴致盎然。在十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谈、说、听、写,在神秘、新奇的课文情境中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放下架子,讲民主,不盛气凌人,善于诱导,不挖苦讽刺学生,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2. 键入现代教育思想,提供创新时空
刚刚制定的小学课文课程标准中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进入21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行动口号。”以学生发展为本,正是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强调师生关系的革新。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仍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活动,挖掘创造潜能,训练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除了提供学生系统的基本教育,还必须为学生发展提供足够的、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精神上得到解放。
(1)拓展空间,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针对学生的参与面而言的。好学生也好,后进生也罢,在课堂上受到关注的程度本应该是均等的,但实际上并不均等。好学生基础好,发言的正确率高,得到的肯定多。后进生基础差,理解的速度慢,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发言,有时又是错的,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不愿发言。要想使全体学生主动起来,拓展空间,实现全员参与目的,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其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的正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杨文慧老师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大榕树的特点,学生的答案很多,有美丽可爱、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等。面对这么多的答案,杨老师一个也不否定,表扬说“美丽可爱”的同学对大榕树有感情,表扬说“生机勃勃”的同学有独创性,表扬说“枝繁叶茂”的同学讲得正确。说得每个同学的脸上都喜洋洋的,看得出他们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三要建构立体式的讨论框架,前后桌四个学生,好、中、差相间其中。这样,学生间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还有机会获取同伴们创新的信息和程度。使四人学习小组成为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教学资源,对创新教育极具影响力。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也学得主动。
(2)开放时间,全程参与。 “应试教育”最吝啬的就是时间,几乎每一个空隙都被由上而下的灌注占满了,学生根本没有创新的余地。因此,深刻认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把创新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一环。 全程参与是针对每个学生参与的时间而言的。每节课40分钟,要想学生全程参与绝非易事。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讲,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过15分钟左右。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年龄出发,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比如我在教《陶罐与铁罐》一课时,课堂教学结构是:读——演——评。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接着将全班分成数个表演小组,每组一个导演,数个演员,分组排练以后,逐组到班上表演,最后全班评议各组的表演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作导演、总策划,几乎把全部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也在演的过程中深挖了课文的寓意,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3.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创新属于个体化的创新,他们的发现、感悟、理解、结论等相对于社会和他人可能多数并不新颖,但对其个人却有特定的人生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质疑问难,多问“为什么”,并勇于探究解答,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因而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要给予重视和爱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我在教学《猪八戒吃西瓜》一课时,问学生:“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几乎全班学生都高举小手,表示喜欢孙悟空,不喜欢猪八戒。可是有个学生竟说:“我喜欢猪八戒。”全班愕然。我随即发问:“为什么?”这个学生说:“起先猪八戒,虽然偷懒贪吃犯了错误,但后来知道错了就改正了,所以我觉得他知错就改也是不错的。还有猪八戒也很善良,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时,我立刻意识到在怎样对待猪八戒的问题上组织课堂讨论是有价值的,便表扬了这位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同时激励大家:“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猪八戒身上还有不少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呢,大家来找找。”于是有些学生认为猪八戒也是很尊敬师傅的,这是另一个可爱之处,有的学生认为猪八戒虽然平时有一些小毛病,但关键时刻也能够挺身而出救师傅,说明猪八戒很仗义,很勇敢,这是又一个可爱之处……这样,使同学们认识到,猪八戒虽然有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它和孙悟空都是可爱的。由于教师鼓励引导有方,学生实际上懂得了要辨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学生也为自己的成功发现和探索感到异常兴奋,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课文教学活动中,我深深地觉得,如果教师把创新看得“平淡”一些,能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让他们在敢想敢说的空间里长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会水到渠成,我们的课堂怎能不焕发生命的色彩呢?
收稿日期:2013-08-07
【关键词】课堂;创新;平等;生命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参与课堂教育的总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尖子”,其它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老师成了唱戏的,学生则顺理成章地成了“看客”和“听客”,整个课堂成了“一潭死水”。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学习效益低下。为此,只有改革课堂教学,讲究策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色彩。
1.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真正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主人意识,将课堂变成师生共有的互联互动阵地,变“我要你做”为“我们来做”。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就充分发挥微笑的神力,让学生扮作现场“记者”,下海探密,自己则当节目“主持人”,不断向一线“记者”询问海底情况。一个个小“记者”不断向“主持人”发回报道,他们带着惊喜报告看到的海底奇异世界的情况。师生平等互动,情绪饱满,兴致盎然。在十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谈、说、听、写,在神秘、新奇的课文情境中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放下架子,讲民主,不盛气凌人,善于诱导,不挖苦讽刺学生,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2. 键入现代教育思想,提供创新时空
刚刚制定的小学课文课程标准中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进入21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行动口号。”以学生发展为本,正是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强调师生关系的革新。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仍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活动,挖掘创造潜能,训练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除了提供学生系统的基本教育,还必须为学生发展提供足够的、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精神上得到解放。
(1)拓展空间,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针对学生的参与面而言的。好学生也好,后进生也罢,在课堂上受到关注的程度本应该是均等的,但实际上并不均等。好学生基础好,发言的正确率高,得到的肯定多。后进生基础差,理解的速度慢,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发言,有时又是错的,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不愿发言。要想使全体学生主动起来,拓展空间,实现全员参与目的,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其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的正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杨文慧老师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大榕树的特点,学生的答案很多,有美丽可爱、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等。面对这么多的答案,杨老师一个也不否定,表扬说“美丽可爱”的同学对大榕树有感情,表扬说“生机勃勃”的同学有独创性,表扬说“枝繁叶茂”的同学讲得正确。说得每个同学的脸上都喜洋洋的,看得出他们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三要建构立体式的讨论框架,前后桌四个学生,好、中、差相间其中。这样,学生间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还有机会获取同伴们创新的信息和程度。使四人学习小组成为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教学资源,对创新教育极具影响力。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也学得主动。
(2)开放时间,全程参与。 “应试教育”最吝啬的就是时间,几乎每一个空隙都被由上而下的灌注占满了,学生根本没有创新的余地。因此,深刻认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把创新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一环。 全程参与是针对每个学生参与的时间而言的。每节课40分钟,要想学生全程参与绝非易事。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讲,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过15分钟左右。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年龄出发,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比如我在教《陶罐与铁罐》一课时,课堂教学结构是:读——演——评。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接着将全班分成数个表演小组,每组一个导演,数个演员,分组排练以后,逐组到班上表演,最后全班评议各组的表演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作导演、总策划,几乎把全部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也在演的过程中深挖了课文的寓意,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3.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创新属于个体化的创新,他们的发现、感悟、理解、结论等相对于社会和他人可能多数并不新颖,但对其个人却有特定的人生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质疑问难,多问“为什么”,并勇于探究解答,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因而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要给予重视和爱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我在教学《猪八戒吃西瓜》一课时,问学生:“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几乎全班学生都高举小手,表示喜欢孙悟空,不喜欢猪八戒。可是有个学生竟说:“我喜欢猪八戒。”全班愕然。我随即发问:“为什么?”这个学生说:“起先猪八戒,虽然偷懒贪吃犯了错误,但后来知道错了就改正了,所以我觉得他知错就改也是不错的。还有猪八戒也很善良,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时,我立刻意识到在怎样对待猪八戒的问题上组织课堂讨论是有价值的,便表扬了这位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同时激励大家:“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猪八戒身上还有不少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呢,大家来找找。”于是有些学生认为猪八戒也是很尊敬师傅的,这是另一个可爱之处,有的学生认为猪八戒虽然平时有一些小毛病,但关键时刻也能够挺身而出救师傅,说明猪八戒很仗义,很勇敢,这是又一个可爱之处……这样,使同学们认识到,猪八戒虽然有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它和孙悟空都是可爱的。由于教师鼓励引导有方,学生实际上懂得了要辨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学生也为自己的成功发现和探索感到异常兴奋,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课文教学活动中,我深深地觉得,如果教师把创新看得“平淡”一些,能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让他们在敢想敢说的空间里长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会水到渠成,我们的课堂怎能不焕发生命的色彩呢?
收稿日期:20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