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事业单位的行为主体,在推进社会经济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记录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经历和工作实绩的一类专门档案。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逐步推进,给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档案管理中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状况,考核他们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方法,运用新思想、新思路解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是顺应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人尽其才、合理使用的迫切需要。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现有事业单位将分三类进行改革:一是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二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三是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从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情况看三类事业单位呈现“菱形”分布的格局,即: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分布于两端占总量的少数,而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位于中间占总量的多数。所以,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过程,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奋斗的过程,是专业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更是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的动力,它相比较于传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而言呈现出公益性、专业性、动态性的新特点。
一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公益属性的进一步明确,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必然会与事业单位的公益特征发生矛盾和冲突,因此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应该把握公益性这一重要属性,在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要突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的档案材料。
二是专业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单位职责界定是一个难题,由于事业单位门类多、范围广、情况复杂,而且长期以来,对其职责的确定没有很好的规范,因此,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对所有的事业单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进行科学界定和规范,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要突出以业务技术发展为主线进行有针对性整理,特别是那些集中反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的学历层次、业务学习进修、工作业绩、职称晋升、科研水平、论文专著发表、出版情况、继续教育等专业技术活动状况,用鲜明的专业技术标准作为档案资料整理的客观依据。因此,专业性是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是动态性。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 号)正式下发,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定了时间表: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而到2020年,则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所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标的实现是不是一个短期立竿见影的阶段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也是随着改革进程和个人业务成长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伴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变化、职称变化、继续教育学分获得、论文、译文的发表、专著、译著的出版、国内外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带教和培养人才能力、科研奖励等表明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是以个人为保管单位的独立整体。因此,个人业务档案自始至终是处在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动态过程中。
三、如何在改革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也应该根据出现的新情况,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更新观念、明确管理要求、创新管理方法,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专业技术人才,发挥档案管理在推进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要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如果科学、先进,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更好的服务于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在现代管理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扩展管理视野,立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益性的特点,强化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扩展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综合的档案管理服务;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信息,满足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动态化管理的全面和有效,特别是专业技术能力拓展提高的相关信息;必须实现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有序衔接,把严格的人事管理与为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服务有效结合,实现用人单位、专业技术行业间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使专业技术人员人尽其才。
其次,从档案专业上要明确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要求。一是明确归档范围,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执业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书、专业技术人员考绩表、年度工作考绩表、职称晋升考核表、审批表、进修人员成绩单、鉴定表、出国或国内学术交流证书、公开发表的论文、译文、综述、出版的专著、继续教育学分证书、各专业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等记述和反映个人业务活动的、具有参考凭证作用和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二是明确归档时间,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要求在每项活动结束后随即归档。如:定职、职称晋升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评审结束后及时归档;进修、出国学习、学术交流活动结束后文件材料及时归档;论文、译文、专著发表出版后及时归档;各类执业资格考试的成绩单收到后及时归档;各类科研成果获奖证书颁发后及时归档等。三是明确归档要求,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完整、准确,书写材料要求字迹清晰并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个人业务活动过程及结果。归档材料一般为原件,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执业证书、获奖证书必须在审核无误后允许使用复印件。
最后,从管理方式上要完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积累和整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对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和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按照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在档案管理人员的指导下,由有关业务部门、职能科室和个人共同承担。一是注重部门积累,由用人单位人事、业务、科研管理等职能部门和科室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执业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考核考绩表、聘书、进修鉴定表、科研获奖证书等统一积累,集中审核,定期向当地人事主管部门档案室移交。同时,基层人事档案管理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同当地的人事部门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主管职能科室的沟通联系,核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二是注重个人积累,个人积累是个人业务档案形成的主体,根据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有义务认真积累、保管各自形成的业务文件材料,并在档案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不定期向档案室移交。三是注重档案整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文件材料的整理和卷内文件材料的排列,是按照个人业务档案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的。以卷为保管单位,编页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案卷封面及背脊填写人名。编制人名索引,以保证档案管理人员能迅速准确地调档、利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做到取之有据。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保证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总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既给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在改革中创新和前进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时机,不但要从内容上更新,还要从观念上更新,按照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基本趋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科学规范的管理,不仅可以切实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权益,也可以在职称评定、拔尖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福利待遇等相关的业务活动中,为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详实的客观依据。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现有事业单位将分三类进行改革:一是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二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三是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从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情况看三类事业单位呈现“菱形”分布的格局,即: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分布于两端占总量的少数,而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位于中间占总量的多数。所以,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过程,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奋斗的过程,是专业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更是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的动力,它相比较于传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而言呈现出公益性、专业性、动态性的新特点。
一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公益属性的进一步明确,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必然会与事业单位的公益特征发生矛盾和冲突,因此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应该把握公益性这一重要属性,在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要突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的档案材料。
二是专业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单位职责界定是一个难题,由于事业单位门类多、范围广、情况复杂,而且长期以来,对其职责的确定没有很好的规范,因此,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对所有的事业单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进行科学界定和规范,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要突出以业务技术发展为主线进行有针对性整理,特别是那些集中反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的学历层次、业务学习进修、工作业绩、职称晋升、科研水平、论文专著发表、出版情况、继续教育等专业技术活动状况,用鲜明的专业技术标准作为档案资料整理的客观依据。因此,专业性是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是动态性。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 号)正式下发,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定了时间表: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而到2020年,则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所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标的实现是不是一个短期立竿见影的阶段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也是随着改革进程和个人业务成长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伴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变化、职称变化、继续教育学分获得、论文、译文的发表、专著、译著的出版、国内外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带教和培养人才能力、科研奖励等表明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是以个人为保管单位的独立整体。因此,个人业务档案自始至终是处在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动态过程中。
三、如何在改革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也应该根据出现的新情况,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更新观念、明确管理要求、创新管理方法,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专业技术人才,发挥档案管理在推进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要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如果科学、先进,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更好的服务于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在现代管理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扩展管理视野,立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益性的特点,强化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扩展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综合的档案管理服务;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信息,满足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动态化管理的全面和有效,特别是专业技术能力拓展提高的相关信息;必须实现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有序衔接,把严格的人事管理与为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服务有效结合,实现用人单位、专业技术行业间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使专业技术人员人尽其才。
其次,从档案专业上要明确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要求。一是明确归档范围,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执业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书、专业技术人员考绩表、年度工作考绩表、职称晋升考核表、审批表、进修人员成绩单、鉴定表、出国或国内学术交流证书、公开发表的论文、译文、综述、出版的专著、继续教育学分证书、各专业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等记述和反映个人业务活动的、具有参考凭证作用和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二是明确归档时间,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要求在每项活动结束后随即归档。如:定职、职称晋升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评审结束后及时归档;进修、出国学习、学术交流活动结束后文件材料及时归档;论文、译文、专著发表出版后及时归档;各类执业资格考试的成绩单收到后及时归档;各类科研成果获奖证书颁发后及时归档等。三是明确归档要求,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完整、准确,书写材料要求字迹清晰并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个人业务活动过程及结果。归档材料一般为原件,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执业证书、获奖证书必须在审核无误后允许使用复印件。
最后,从管理方式上要完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积累和整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对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和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按照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在档案管理人员的指导下,由有关业务部门、职能科室和个人共同承担。一是注重部门积累,由用人单位人事、业务、科研管理等职能部门和科室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执业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考核考绩表、聘书、进修鉴定表、科研获奖证书等统一积累,集中审核,定期向当地人事主管部门档案室移交。同时,基层人事档案管理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同当地的人事部门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主管职能科室的沟通联系,核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二是注重个人积累,个人积累是个人业务档案形成的主体,根据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有义务认真积累、保管各自形成的业务文件材料,并在档案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不定期向档案室移交。三是注重档案整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文件材料的整理和卷内文件材料的排列,是按照个人业务档案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的。以卷为保管单位,编页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案卷封面及背脊填写人名。编制人名索引,以保证档案管理人员能迅速准确地调档、利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做到取之有据。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保证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总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既给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在改革中创新和前进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时机,不但要从内容上更新,还要从观念上更新,按照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基本趋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科学规范的管理,不仅可以切实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权益,也可以在职称评定、拔尖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福利待遇等相关的业务活动中,为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详实的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