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从高中到大学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389773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李 萍(本刊特约记者)
  A=欧阳宏伟
  欧阳宏伟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院长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Q:高中时,老师们总会说“彩色”的谎言,为了唤起学生对大学的憧憬,把大学描绘得如天堂般美好,而事实上却不一定如此。您认为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有哪些不同?
  A: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区别非常大。高中学习是接受式的学习,学生接受知识点,掌握运用方法,这是一种“防止错误”的教育。而到了大学,学生需要一种自主、自律和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高中学习就像打车,跟着出租车司机走;而大学学习则是自己开车找路找方向。这种从完全灌输式教育到大量探究、讨论式教育的轉变,将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认知和学习能力带来较大的挑战。
  Q:进入大学后,同学们该如何开展自主、自律和探索性的学习呢?
  A:首先,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有对时间的控制能力。其次,学生要有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包括知道如何阅读、记忆和运用知识。第三,要有清晰的目标,这样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所谓自学,就是指思维要不停运转,脑海里不断闪现不同的问题。当然,理解学习内容是自学的第一步,理解不了的或者想要从多角度理解的,不知道如何应用的或者想要知道如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这些都需要和同学、老师深入讨论,借助他们的智慧帮助自己提高。
  Q: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对大学生说过,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此,您有何建议?
  A:对学生来说,科学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核心就是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学习习惯。具体来说,第一,合理使用时间,做好计划安排。时间好比兜里的金钱,不可以把钱用在一件事情上,要规划好多少钱吃饭、看电影、旅游等。第二,要形成好的作息规律,培养累积力,日日积累。例如,每天用10分钟背单词,15分钟练习听力,三五人组成一个小组分享阅读学习的内容。这也符合学习和记忆的规律。
  Q:您认为高中生应该做哪些准备,以更好地适应大学这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
  A:首先,高中生要开始清晰地确立自己的理想,比如希望自己未来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帮助什么样的人,并预先想象一下与理想相关的职业的未来态势。其次,要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是学习的基本功。比如,未来想要进入国内首设的生物医学专业,在高中阶段就可以接触《环球科学》等生命科学相关杂志、文章以及专业综述之类。此外,要为问题导向的知识集成做准备。再者,高中生要逐步认识到交叉学科在未来时代的重要性。打个比方,每个人学一个专业到极致,就能调出很鲜亮很正统的颜色,但也只是单色。而如果能把每一个颜色都调得很好,如同画家把各种颜色糅在一起,就能创作出一幅绚丽的作品。这里的“画家”就是我所说的跨专业集合型人才。
  Q:高中生毕业后将有2个多月的暑假,您觉得那些已经圆“大学梦”的学生该如何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热身”学习呢?
  A:建议他们暑期出去旅游,放松下心情,也可以选择去一些好的大学,和一些优秀的大学生交流,提前了解大学生活的设计、时间规划以及如何自律。热爱学习的同学也可以做些英文上的准备和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
  Q:您能否送几句话给正向大学象牙塔迈进的高中同学们?
  A:把我自己最喜欢也是一直用来自我激励的三句话送给大家。第一句是“勇敢之后人生海阔天空”。人脑的可塑性太强,勇敢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最重要的品质。智商高、能力强的人很多,但其作为如何,取决于是否能勇敢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勇敢不是莽撞,也不能患得患失。所以,年轻人要勇敢地明晰自己的目标,因为方向导向下对琐碎的积累能成为传奇。
  第二句是“日日积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要相信积累的力量,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要坚信人生要么积累成器,要么杂乱成碎。
  第三句是“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定位”。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切不可浑浑噩噩。
其他文献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书:有字、无字和心灵之书。诚然,三本书都很重要,但我认为,心灵之书最重要。  德国制造曾是屈辱的代表,然而在德国人痛定思痛后,最终将德国制造变成品质的象征。德国菲士乐生产的锅,用一百年都不会坏。有人问他们:“人家日本人的锅,用十年就要换,你们为什么不做得差一点呢?”他们却说:“我们的锅品质好,有口皆碑,人人都来买,世界还有那么多市场等着,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现在的中国,
期刊
书,它如同条条小溪最终汇入大海;它如同片片叶子最终聚于树冠;它如同朵朵白云最终悬挂碧空。它们都是慢慢积累才形成的美丽景观,像一个个字积累起来成为的百科全书。  人必须读书,目的是学知识。有字的那是书,无字的是教育。学到最后还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那才是心灵的书。  鲁迅读书写作,心里有一字——国。  学医救不了中国,改行成作家的鲁迅决定通过写作来救中国。他学习外国文化,大胆地改革中国传统的文化,
期刊
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时,爷爷看着通知书上的“农学”两字,抱怨:“我们都摆脱农民身份了,怎么孙女又要去种地?”  “我喜欢呀!”我从爷爷手中抽出那张红色的纸,转身笑嘻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是女生,出生在城市,上大学之前,对农田知之甚少。但我从小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植物种植的浓厚兴趣,让我对学习农学相关知识埋下了渴求的种子。  进入专业学习后,每个班分配到一块地,全班同学一起规划种植蔬菜瓜果
期刊
有字之书以书为载体传承知识,无字之书以生活为土壤积累经验,心灵之书观照精神成长,重在修缮德行。人生能尽读三书固然可喜,然眼不可观两路,三书未必能够并读,迫不得已,何者为先,何者为重?  无字之书是生存所需,应当前置。仓颉造字之前,人类已有刀耕火种。无论采集抑或狩猎,只有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可见读无字之书是生存所需。现今看来,搬砖也罢,码字也好,总得先谋得生存。《诗经》之前,民歌不辍,靠的
期刊
高考的严肃性总让人觉得有点害怕,我们认为一纸录取通知书就会决定自己的前程。直到进了校园,许多人纷纷念叨起“我实在是不适合这个专业”“唉,太枯燥了,我当时不应该报这个系的”……闪闪发光的少年逐渐“学会了与生活互相妥协”,困囿于安全圈内,忘却年少时的梦想。  但其实在大学,你还有机会选择。这个机会叫作:“转专业”。而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法学到建筑学,一个多么巨大的跳跃。  设定方向,导航线路,
期刊
读书何为?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我以为,读好“有字之书”,读懂“无字之书”,读进“心灵之书”,才能真正“悄悄成为你自己”。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阶梯式关系,仿佛是王国维的三重境界,需要不断进阶。  有字之书,自然是客观存在于世间的各类有益书籍。莎士比亚说:“书籍对于我,比王位更为宝贵。”唯有广博涉猎各种于我们有益的“有字之书”,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
期刊
期刊
有人说,人生要读三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固然有其道理,但如果就此认为这三者乃并驾齐驱的关系,甚至将读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凌驾于读有字之书之上,那就大错特
期刊
一群人,分享着同一间教室,却来自不同专业。  一群人,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却拥有同一份热忱。  这样的大学生活,或许是还未进入大学时的我最向往的。然而学习新闻学专业后,我才发现,每次专业课上,遇见的都是熟悉的面孔,大家交流分享的,都是同一学科视角下的见闻。  几十人的教室,默契有余,碰撞不足。  也正是在此时,我萌生了再辅修一门学科的想法。我所在的浙江大学,开设了很多辅修课程,选择什么专业作为自己
期刊
刘墉有言曰:“人生需有三得: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这正如读人生三大本书的姿态:沉得住气静读“有字之书”,弯得下腰践行“无字之书”,抬得起头仰望“心灵之书”。这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不断升华的过程。  有人说,我们走在人生的迷宫里,如果想找到人生之路,那么就需要读懂“有字之书”。  沉住气,静读“有字之书”。赫尔曼·黑塞说:“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