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论》:政治的艺术和技术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jhurfd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谈论政治的时候,总会把它当做是“他们”的事——那些领导人,那些喜爱权力的人,那些政客,那些热衷获取利益的人……然而现代民主社会的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政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这意味着,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或者说他们可以被我们所取代。人类社会本身是以复数的人组成的,我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人,有独立的思想与行为,和他们平等地站立在社会上,平等地期待和创造自己有限生命之幸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法律、制度都无权剥夺这种平等性。
  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为我们解释,政治是人类精神的提升、变得越来越有尊严、越来越高尚和美的通道,所以他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我们知道,人类社会至今为止,并没有产生过任何一种所有人共同参与而建立起来的、符合人性道德的正义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并未随着现代化的进展而走向理性、合理与和谐。人类社会在善与恶的博弈中前行,而善始终是归宿,是最终亦是最初始的呼唤。创造一个美好社会的愿望,从来都深入人心。
  一个非民主的社会,往往热衷于塑造一个个形象过于高大的领导人,以此来显示他们权威之不可侵犯亵渎,以及不可剥夺。这样的社会,通过隆重的仪式、望尘莫及的特权、至高的物质待遇,来强制性地赋予一部分人特殊的社会标志,使他们区别于社会中另一部分人,并让另一部分人产生畏惧、产生不可逾越的绝望感,使之于权威统治下安分守己。这样的社会里,“我们的政治”这样的声音是禁止传播的,甚至在特殊的利益分配格局产生的压力下,被人们自觉地隐匿起来。
  在大众的视角里,当年,马基雅维利创作《君王论》,以一个说教者的口吻,教授权力拥有者所能玩弄的权术和阴谋。不少盖世枭雄,如拿破仑、希特勒、墨索尼里对之趋之若鹜,在中国,则有李宗吾和他的《厚黑学》起了影响时代和后代的作用。这些东西,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以隐秘的方式在传播,政治权术及阴谋与政治社会本身一样古老,真正新颖和史无前例的,不是马基雅维利所教导的内容,而是他言说时令人震惊的坦率直白,将政治的邪恶刻画得淋漓尽致。当隐秘的权术变成可以理解的东西,它们的实行就不再神秘莫测不可把握。所以,继《君王论》之后,马基雅维利再创《论李维》(the discourscs 0nthefirstton hooks oftitus livy),通过对李维《罗马史》前10卷的评注来讨论共和制度,貌似人格分裂,其实两者是连贯的。
  蔡子强将民主奉为自己“自始至终、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信念,写了一本关于现代领导人的书,名为《新君王论》,并怀有如马基雅维利于《君王论》之后再创《论李维》一样,希望自己撰写一辑有关民主的系列。正如蔡子强所言,今天的群众已非吴下阿蒙,灰头土脑,而是经受了高水平教育、充分掌握信息、有着相当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不会被“他们”轻易摆布,容忍“他们”玩弄权术的人们。《新君王论》取材西方国家著名领袖人物的故事,论其得失,析其谋略,读来颇有趣。好似一个优秀的导演,带领大家看了一场由从政者主演的好戏,精彩纷呈。
  政治舞台上,从来不乏显才作秀之辈,尤其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总统的美国。竞选的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排练过的演出。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竞选者们需要知道民众的意愿,需要摸清他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然后给以承诺,获取信任与支持,从而获取选票。每一次竞选,既是一次大范围的民意表达,又是一场政治参与和对话。领导权的本质是,面对不可反抗的民意,解决问题,而不是创造特殊阶层。政治变成了一种艺术,你可以伪善,但是,你不能作恶,这是现代政治通过肯定人性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产生的魅力。
  民主社会最低限度的政治对话就是,我可以取代你。我们选择你们,来解决问题,是因为你们说服我们心悦诚服地信任你们,而非你们的权威性、本质上的优越性。所以纳税人花钱雇佣一批政治职业经理人和他们的班子以服务自己。说服需要艺术,解决问题需要技术,蔡子强的《新君王论》就在讲这样的艺术和技术。现代社会的领导者——“新君王”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通过学习,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新君王”,具备知识、自信和自尊来替别人解决问题,并使得人们接受自己的意志。
  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和《人的条件》闻名于世的阿伦特,终其一生持这样的观念:政治本身就是造就美德和自由的秩序,其条件是,充分享有政治自由,充分尊重人的多元性,充分让人在公共生活里发挥自创性和自发性。并不断地强调公民权和公民政治参与。蔡子强的《新君王论》的字里行间,有着这样的呼喊:我们每一个人都对幸福怀有期待和向往,政治是我们的政治。公共领域是由批评家和观众组成的,他们——这些领导者们,因其不断训练而不断提高的技术,赢得我们的掌声和由衷的赞美。
其他文献
读着龚静的《上海细节》,我忽然想起去年看过她的一篇《张岱雪意》。龚静是很喜欢张岱的文章的,赞赏这位深受公安派、竟陵派影响的晚明文人对于人生高远超脱的审美态度和清澈空灵的文章境界,倾慕那种“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艺术追求,表现“真性情”。不过张岱既喜雪中天地的“大静”,也极爱繁华、热闹。龚静却只喜静静地寄情于日常人生,记下城市生活的“余情”。  在上海闹市中,吸引作者的是小马
在中国,鲁迅在四个重要的城市生活过,那就是:北京、广州、厦门、上海。城市提供了观察现时代的一个最迫近、最鲜明的视角,而城市形态本身也即构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鲁迅对同他的生活发生直接关系的几个实体城市的感知状况,通过他的叙述,了解他的思想变化;而且通过这一层面,重温当年中国社会艰难转型的过程。    北京    北京,这个城市对鲁迅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鲁迅自从日本经受
[日]小园晃司译  今年3月6日,由日本《群像》杂志主办,莫言先生和用日语写作的美国犹大裔作家李比英雄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了一场以文学为主题的对话(本刊曾在今年第2期的“东亚视野”栏目中介绍李比英雄先生的经历与文学成就)。今年7月号的《群像》杂志发表了这次对话的日文文本。本刊经由莫言先生和李比英雄先生授权,并承蒙《群像》杂志允许,独家发表其中译文本。译者是留学于北京大学的日本学者小园晃司先生。
我以为理解教材编写者意图,用好教材,发挥教材设定的课型功能,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美丽的颜色》一文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这一单元分别由两篇回忆性散文鲁迅的《藤野先生》、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和两篇人物传记茨威格的《托尔斯泰》、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组成。根据教材定位前两篇是教读课文,后两篇是自读课文。   统编教材实行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合,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
显示社会特征、记录历史变迁、见证政治得失的方式有多种,最有力、最可信的莫过于法律。“文革”之后,中国重上民主与法制的轨道,步履尽管缓慢,目标始终坚定。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每一个重要法律的出台,每一项法律条文的修改,每一件震惊全国的司法大案,不仅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不仅反映出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也深刻地影响着改革开放的方向和历史定位。像颁布通过《宪法》(修订)《破产法》《公司法》(修订)《物权法》
《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读后。    近年来,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大众文化的崛起呈现锐不可当之势。学术走向通俗、历史走进大众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许多学者和机构为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张华腾著《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该书是中华书局所出“大史记书系”之一种,它选择历史上具有影响力或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不仅介绍其经过,而且关注其影响,并将这个事件作为
把握教材特点、文本内容、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读透文本字面意思,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阅读得到增值;要读透文本背后的故事,读透文本的情感意蕴,才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体会文本的情思,调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下面以《背影》教学设计为例,阐述读透文本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一、读透文本字面意思的教学设计   《背影》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文章以“背影”为线索,引出那年冬天父亲再次
江苏人民出版社    《开放的帝国:1600前的中国历史》本书作者着重使用考古资料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史料,改变传统关于中国历史以政治为主线、以王朝循环为结构的固定模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被传统叙述方式所忽略的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等方面作了细致的描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切文字——甲骨文以来至汉代的历史;第二部分:面向西方,叙述三国至唐代的历史;第三部分:面向北方,叙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显然,教育不仅是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是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塑造及其生命品质的提升。语文教育尤为如此,因为语文的高贵在于让生命诗意的栖居,语文学习本质上应是学生生命的体验,是学生理解生命内涵、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近年来,在全区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指导、整体推进“行知品质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构建
台湾于1949年开始“戒严”,并颁布《台湾地区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严禁大陆作家、学者的书在台湾出版和流通。可是,有不少大陆学术著作,对于台湾地区的学者、研究人员、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他们都想看。慑于台湾当局的压力,他们不能光明正大地读。出版商为了适应读者这一需求,只好采取盗版的方式。盗版可免付作者稿费,对讲究经济效益的书商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事。为避免查禁,台湾书商只能将大陆学者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