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教语文,首先要教好朗读,教好了朗读,也就抓住了语文。”然而事实上,在许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多讲知识,多做习题,老师们抹杀了孩子们朗读的时间,有的就算有朗读的环节,也是匆匆而过,教师缺乏指导,如水过鸭背,走过场而已。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朗读变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唱读,有的变得不愿意读书,不敢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更不会通过朗读来提升自我,朗诵是什么就更不用说了。
在我的课堂实践中,我从不吝啬在教孩子们朗读上花时间,而是把课堂上孩子们读得多不多,读得爽不爽,水平高不高,作为这节课是否成功的标配。
多年的实践让我深刻领悟到,朗诵对孩子学习语文的意义在与唤醒——唤醒孩子学习母语的兴趣,唤醒孩子竞争的意识,唤醒孩子满满的自信,唤醒亲子之间暖暖的爱。
一、书声琅琅,兴趣盎然
没有激励的课堂是了无生机的,没有朗诵的课堂无疑是一潭死水。在课堂上,我喜欢用朗诵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1.率先垂范,引领孩子入情入境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首先自己字正腔圆,入情入境地朗读一遍。这时教室里总是静悄悄的,除了我的朗读声,剩下的就是孩子们整齐的课本翻页声。通过我的理解、加工、朗诵,孩子们对新课文的理解由浅入深,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阳刚之美与娇柔之美竟相开放
利用小学生男女之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我在课堂上开展男女朗诵比赛。《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朗诵时很容易掀起读书的高潮,然而在朗诵方面,男孩子往往不及女孩子体会细腻,所以我故意请男孩子先读,读完故作不屑状,给了个较低的分数,然后对全体女孩子说:“来!女孩子,超越他们!”
女孩子一听,可乐了!捧起书津津有味的讀起来,声情并茂。那声音,那姿态,既像是在炫耀,又像是在示威。男孩子们被这气氛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洗耳恭听。女孩子读完,我强忍住笑,毫不犹豫地给出了高分。
这回男孩子们不答应了,纷纷说:“老师,再给一次机会给我们吧!”我将计就计:“给机会你们,但是估计还是无法超越女孩子!好吧,你们试试。”
激将法非常有效,这回男孩子读得比第一次好多了,他们吸取了女孩子的方法,为的是不要输给弱女子们!哈哈,我的目的达到了,到了亮分时,我给出了高于女孩子的分数,并美其名曰:后来者居上!尽管个别女孩子颇有微词,但在这激昂的读书氛围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还是不计较了吧!
3.超越自我,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朗诵要高于朗读,朗读是大声有感情地读,而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讲究求音色、气息、抑扬顿挫,更抒情,更有音乐感。
课堂上,我对学生的朗读要求读出朗诵的感觉。当一个学生读后没能达到要求,我会给出具体的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并给他再一次的机会,进行自我超越。如果通过努力,他有了明显的进步,同学们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给予热情的鼓励!成功的味道是甘甜的。
例如,在教学《明天要远足》这一课时,孩子们读“翻过来,唉——睡不着”的叹气声,读得很短,没能读出惆怅的感觉。
我指导孩子看着那条长长的破折号,告诉他把声音拉长,孩子开始拉长了,但不会使用气声,于是我又教他把手放在嘴前,感受叹气时的气流,这次他终于读得很好了,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祝贺他取得的进步,孩子的脸上荡漾着成功的喜悦。
相反,假如我发现他读得不好,就马上说:“谁能读得比他更好?”他只能悻悻地坐下时,心情该是多么的失落!给学生超越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成就感,相信自己“我能行!”对孩子们的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
二、如鱼得水,幸福洋溢
课堂上书声朗朗,全情投入地读书其实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当有效的诵读把师生带入文本展现的美好情境中,当学生在朗诵中得到自娱自乐,当教师的朗诵得到学生的喜爱,而学生的朗诵得到老师的认可以及同学的鼓励……这种境界如鱼得水,双方都深感惬意,浓浓的幸福洋溢在师生间,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诞生了!
记得在教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全体起立,带着孩子们做着动作,面带笑容轻轻地朗诵着。
草芽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
他鞠躬说: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就是冬天。”
三遍过后,孩子们已经熟读成诵了,大家沉浸在趣味昂然的诵读之中,感受着四季之美。
三、理解文本,情感流露
朗诵不但要求掌握一定的方法,关键还是对文本的理解。为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诵,把课文理解吃透,这需要积极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课堂上从字的正音,词语的理解,好句的赏析,中心的升华,我都刻意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方面去着手设计。
例如,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甲虫游侠回到家中,与妻子“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起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知道,甲虫因为迷路可能好多天没回家了,从而理解什么叫“意味深长”,然后再想象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意味,夫妻对视时的目光是怎样的。学生通过引导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象,体会更深,情感自然流露出来。
四、亲子共读,其乐融融
教师经常布置一项作业是“读第几课几遍”,曾经我也怀疑这样的作业大概都流于形式,它并不能引领学生获得更好的提升。于是我把它改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评分。
第二天如果发现得分较低的同学,我会要求他们当晚回去重新读,并争取达到80分以上,方为合格。
通过这样的家校互动,家长们了解了孩子们在学校都学了些什么,都学得怎么样;而孩子们在家长认真听自己的朗诵的同时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再加上适当的评语,达到了亲子交流,沟通互爱的效果。因此,我把它称为是爱的作业。
现在我还会让孩子们通过Q群、微信群展示自己的朗诵,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这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第二天,我还会在课堂上重新播放优秀朗读者的录音,孩子们特有成就感。
五、在朗诵中加入戏剧表演元素
朗诵本身是一项表演艺术,要求朗诵者声情并茂,我利用语文课本中有很明显的戏剧表演元素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在课堂上指导孩子在朗诵中加入表演的要素,让孩子们在表演中释放天性,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例如,低年级的课文《棉花姑娘》《森林王国开大会》,孩子们表演起来兴味盎然;中年级的《南辕北辙》《巨人的花园》,高年级的《将相和》《林黛玉进贾府》等等文章,都是很好的朗诵加戏剧表演的材料。孩子们通过表演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对课文的熟悉与感知,起到了极佳的效果,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唤醒呢?
我喜欢书声琅琅的课堂,喜欢热情高涨的课堂,喜欢孩子们陶醉的课堂。如果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沉睡的灵魂,那么语文教育的意义重在于唤醒孩子们朗诵的兴趣,朗诵的意义则在于唤醒对母语的热爱,对自我的认可……
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给我发来感谢信:“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爱上了朗诵,学会了朗诵,让我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这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许就是语文老师最大的幸福吧!
在我的课堂实践中,我从不吝啬在教孩子们朗读上花时间,而是把课堂上孩子们读得多不多,读得爽不爽,水平高不高,作为这节课是否成功的标配。
多年的实践让我深刻领悟到,朗诵对孩子学习语文的意义在与唤醒——唤醒孩子学习母语的兴趣,唤醒孩子竞争的意识,唤醒孩子满满的自信,唤醒亲子之间暖暖的爱。
一、书声琅琅,兴趣盎然
没有激励的课堂是了无生机的,没有朗诵的课堂无疑是一潭死水。在课堂上,我喜欢用朗诵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1.率先垂范,引领孩子入情入境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首先自己字正腔圆,入情入境地朗读一遍。这时教室里总是静悄悄的,除了我的朗读声,剩下的就是孩子们整齐的课本翻页声。通过我的理解、加工、朗诵,孩子们对新课文的理解由浅入深,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阳刚之美与娇柔之美竟相开放
利用小学生男女之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我在课堂上开展男女朗诵比赛。《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朗诵时很容易掀起读书的高潮,然而在朗诵方面,男孩子往往不及女孩子体会细腻,所以我故意请男孩子先读,读完故作不屑状,给了个较低的分数,然后对全体女孩子说:“来!女孩子,超越他们!”
女孩子一听,可乐了!捧起书津津有味的讀起来,声情并茂。那声音,那姿态,既像是在炫耀,又像是在示威。男孩子们被这气氛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洗耳恭听。女孩子读完,我强忍住笑,毫不犹豫地给出了高分。
这回男孩子们不答应了,纷纷说:“老师,再给一次机会给我们吧!”我将计就计:“给机会你们,但是估计还是无法超越女孩子!好吧,你们试试。”
激将法非常有效,这回男孩子读得比第一次好多了,他们吸取了女孩子的方法,为的是不要输给弱女子们!哈哈,我的目的达到了,到了亮分时,我给出了高于女孩子的分数,并美其名曰:后来者居上!尽管个别女孩子颇有微词,但在这激昂的读书氛围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还是不计较了吧!
3.超越自我,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朗诵要高于朗读,朗读是大声有感情地读,而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讲究求音色、气息、抑扬顿挫,更抒情,更有音乐感。
课堂上,我对学生的朗读要求读出朗诵的感觉。当一个学生读后没能达到要求,我会给出具体的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并给他再一次的机会,进行自我超越。如果通过努力,他有了明显的进步,同学们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给予热情的鼓励!成功的味道是甘甜的。
例如,在教学《明天要远足》这一课时,孩子们读“翻过来,唉——睡不着”的叹气声,读得很短,没能读出惆怅的感觉。
我指导孩子看着那条长长的破折号,告诉他把声音拉长,孩子开始拉长了,但不会使用气声,于是我又教他把手放在嘴前,感受叹气时的气流,这次他终于读得很好了,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祝贺他取得的进步,孩子的脸上荡漾着成功的喜悦。
相反,假如我发现他读得不好,就马上说:“谁能读得比他更好?”他只能悻悻地坐下时,心情该是多么的失落!给学生超越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成就感,相信自己“我能行!”对孩子们的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
二、如鱼得水,幸福洋溢
课堂上书声朗朗,全情投入地读书其实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当有效的诵读把师生带入文本展现的美好情境中,当学生在朗诵中得到自娱自乐,当教师的朗诵得到学生的喜爱,而学生的朗诵得到老师的认可以及同学的鼓励……这种境界如鱼得水,双方都深感惬意,浓浓的幸福洋溢在师生间,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诞生了!
记得在教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全体起立,带着孩子们做着动作,面带笑容轻轻地朗诵着。
草芽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
他鞠躬说: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就是冬天。”
三遍过后,孩子们已经熟读成诵了,大家沉浸在趣味昂然的诵读之中,感受着四季之美。
三、理解文本,情感流露
朗诵不但要求掌握一定的方法,关键还是对文本的理解。为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诵,把课文理解吃透,这需要积极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课堂上从字的正音,词语的理解,好句的赏析,中心的升华,我都刻意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方面去着手设计。
例如,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甲虫游侠回到家中,与妻子“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起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知道,甲虫因为迷路可能好多天没回家了,从而理解什么叫“意味深长”,然后再想象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意味,夫妻对视时的目光是怎样的。学生通过引导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象,体会更深,情感自然流露出来。
四、亲子共读,其乐融融
教师经常布置一项作业是“读第几课几遍”,曾经我也怀疑这样的作业大概都流于形式,它并不能引领学生获得更好的提升。于是我把它改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评分。
第二天如果发现得分较低的同学,我会要求他们当晚回去重新读,并争取达到80分以上,方为合格。
通过这样的家校互动,家长们了解了孩子们在学校都学了些什么,都学得怎么样;而孩子们在家长认真听自己的朗诵的同时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再加上适当的评语,达到了亲子交流,沟通互爱的效果。因此,我把它称为是爱的作业。
现在我还会让孩子们通过Q群、微信群展示自己的朗诵,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这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第二天,我还会在课堂上重新播放优秀朗读者的录音,孩子们特有成就感。
五、在朗诵中加入戏剧表演元素
朗诵本身是一项表演艺术,要求朗诵者声情并茂,我利用语文课本中有很明显的戏剧表演元素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在课堂上指导孩子在朗诵中加入表演的要素,让孩子们在表演中释放天性,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例如,低年级的课文《棉花姑娘》《森林王国开大会》,孩子们表演起来兴味盎然;中年级的《南辕北辙》《巨人的花园》,高年级的《将相和》《林黛玉进贾府》等等文章,都是很好的朗诵加戏剧表演的材料。孩子们通过表演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对课文的熟悉与感知,起到了极佳的效果,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唤醒呢?
我喜欢书声琅琅的课堂,喜欢热情高涨的课堂,喜欢孩子们陶醉的课堂。如果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沉睡的灵魂,那么语文教育的意义重在于唤醒孩子们朗诵的兴趣,朗诵的意义则在于唤醒对母语的热爱,对自我的认可……
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给我发来感谢信:“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爱上了朗诵,学会了朗诵,让我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这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许就是语文老师最大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