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育实习对师范生在职前阶段实现对自己教师职业的完整培养,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及全面的教师职业技能起到促进作用。改进教育实习能够有效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符合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实习 实践知识 发展 改进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师范生有明确的职业取向,他们必须在职前阶段(主要是指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培养阶段)就实现对自己教师职业的完整培养,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及全面的教师职业技能。那么,为了实现该目标,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阶段就显得极为重要。
针对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的现状及新课标对实践取向的强调,增强职前教育阶段对实践性知识的培养,成了当务之急。教育实习对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改进教育实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将学生培养成为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一.重视实践性知识是适应师资培养新格局的要求
在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到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三个基本理念,其中尤其强调了“实践取向”,即“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升了对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
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技能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要,但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实践性教育严重不足,贯彻教育思想的实践取向困难很大。新课标是教师教育培养的风向标,为了适应师资培养格局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对师范生职前阶段实践性知识的培养。
二.教育实习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获得的促进性作用
“教育实习是师范大学教育教学计划中高年级学生到中小学进行的连续的入校实习,其主要或核心内容是教学实习”,“师范生的入校教学实习主要包括八种类型的活动,即听课、备课、试讲、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后续讨论、批改作业与试卷、辅导答疑等”。[1](143)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职前教育中进行实践性知识培养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对准教师的今后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1.教育实习能够加促进师范生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
专业学科知识,指“教师在教学及其准备过程中,结合特定学科特定课题并考虑学生情况及发展需要,融合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一般教学法知识,将它们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时所需要的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学论知识的合金,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教师知识中最重要的”。[1](141)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与学科专业内容紧密结合,既具有专业性又兼具实践性,它的形成对提高教师的从教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对参加过教育实习的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被自己很好的消化和吸收;31%的学生希望通过实践的方式促进自己对于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吸收;42%的学生表示,教育实习很有必要,“听课、备课、试讲、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环节有助于专业学科知识的体系的形成,“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环节有助于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确立。
2.教育实习能够促进师范生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般为7%-9%,与国外高校的17%-19%相比,[2](3)我国的教育专业课程无论在课时数量还是比重上都严重不足。
“教育专业课程,这主要是指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理论与技能,一般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2](2)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师范生与一般专业学生的最主要区别,这些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弥补我国教育专业课程课时的不足,教育实习就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走进中小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通过广泛听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从他们身上观察、学习教学策略;通过备课、授课和教学反思,不断深化了解教材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和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巩固教学知识,学习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策略。教育实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全面了解,对课堂教学有了亲身体验,为师范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付诸实践提供了条件,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完成的职前教师的专业培养。
根据问卷调查,经过教育实习后,师范生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得分增幅7.13%,关于教学目的的知识得分增幅6.88%,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得分增幅9.11%,关于学生的知识得分增幅17.56%。总的来说,师范生关于教学理论知识得分整体增幅9.32%;受访者普遍表示,通过6-8周的教育实习,他们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一定的锻炼,更够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并运用至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可见,教育实习是促进师范生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
3.教育实习能够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第一,教育实习能够增强师范生的职业承诺。职业承诺是指“由于个人对职业的认同或情感依赖、对职业或专业的投入和对社會规范的内化而导致不愿变更职业的程度”。[3]研究表明,师范生经历教育实习阶段之后,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更积极的情感认同,从而坚定了继续从教的信念。
第二,教育实习能够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实习使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一个更为全面和直观的认识,打破了一些学生对于教师客观、死板、一成不变的印象;师范生对教师待遇、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的进一步了解,也能够增强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三.改进教育实习能够有效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
1.加强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
有的学校允许教育实习以自由分散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回家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只要提供实习学校的证明就承认学生的教育实习成绩。而实际上,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进行过教育实习,是不是只有一纸证明而已,还很难说。即便学生真的联系了实习单位,但是实习单位的教育质量、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实习生获得的指导质量都无法保证,这样草率进行的分散实习最后能达到的效果很难估量。因此,各教师培养机构要充分重视教育实习在师范生职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监督管理,避免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2.增加师范生课堂教学的机会
很多中小学实习基地,为了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会限制实习生真正课堂教学实战的次数,少则1节,多则4节。相对于为期6周到8周的教育实习,教学实战的实践实在是太少了,实习生的教学经验明显不足。教师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工作,没有通过真正的备课、授课、教学反思,无法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考,无法得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增加实习生课堂教学操作的频率,成了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在集中备课的前提下,实习生把同一节课在同年级的班级中重复演练,既保证了教学质量,有增加了教学次数,实现增加教学频率之目的。
3.发挥“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的价值
“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是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经常从事的工作。大部分实习生认为这项工作繁琐而枯燥,对自己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而实际上,这是一项全面、充分接触学生的工作,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励师范生自发主动地完善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还能在来回讲解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有效表达地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基础教育改革推动传统教师教育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由知识向能力转变,相应地,教师教育的培养要求也发生相应变化,更注重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育实习,有效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为了将他们培养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做出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小红、秦晋.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改进.教育研究,2015(12).
[2]余明远.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天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为例.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3]张晓辉、闾邱意淳、赵宏玉、齐婷婷、李庆安.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典型个案的质性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15(11).
基金:本文系河南省2016年教師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马蕊,新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关键词:教育实习 实践知识 发展 改进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师范生有明确的职业取向,他们必须在职前阶段(主要是指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培养阶段)就实现对自己教师职业的完整培养,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及全面的教师职业技能。那么,为了实现该目标,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阶段就显得极为重要。
针对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的现状及新课标对实践取向的强调,增强职前教育阶段对实践性知识的培养,成了当务之急。教育实习对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改进教育实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将学生培养成为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一.重视实践性知识是适应师资培养新格局的要求
在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到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三个基本理念,其中尤其强调了“实践取向”,即“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升了对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
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技能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要,但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实践性教育严重不足,贯彻教育思想的实践取向困难很大。新课标是教师教育培养的风向标,为了适应师资培养格局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对师范生职前阶段实践性知识的培养。
二.教育实习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获得的促进性作用
“教育实习是师范大学教育教学计划中高年级学生到中小学进行的连续的入校实习,其主要或核心内容是教学实习”,“师范生的入校教学实习主要包括八种类型的活动,即听课、备课、试讲、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后续讨论、批改作业与试卷、辅导答疑等”。[1](143)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职前教育中进行实践性知识培养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对准教师的今后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1.教育实习能够加促进师范生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
专业学科知识,指“教师在教学及其准备过程中,结合特定学科特定课题并考虑学生情况及发展需要,融合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一般教学法知识,将它们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时所需要的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学论知识的合金,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教师知识中最重要的”。[1](141)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与学科专业内容紧密结合,既具有专业性又兼具实践性,它的形成对提高教师的从教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对参加过教育实习的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被自己很好的消化和吸收;31%的学生希望通过实践的方式促进自己对于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吸收;42%的学生表示,教育实习很有必要,“听课、备课、试讲、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环节有助于专业学科知识的体系的形成,“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环节有助于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确立。
2.教育实习能够促进师范生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般为7%-9%,与国外高校的17%-19%相比,[2](3)我国的教育专业课程无论在课时数量还是比重上都严重不足。
“教育专业课程,这主要是指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理论与技能,一般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2](2)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师范生与一般专业学生的最主要区别,这些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弥补我国教育专业课程课时的不足,教育实习就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走进中小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通过广泛听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从他们身上观察、学习教学策略;通过备课、授课和教学反思,不断深化了解教材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和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巩固教学知识,学习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策略。教育实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全面了解,对课堂教学有了亲身体验,为师范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付诸实践提供了条件,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完成的职前教师的专业培养。
根据问卷调查,经过教育实习后,师范生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得分增幅7.13%,关于教学目的的知识得分增幅6.88%,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得分增幅9.11%,关于学生的知识得分增幅17.56%。总的来说,师范生关于教学理论知识得分整体增幅9.32%;受访者普遍表示,通过6-8周的教育实习,他们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一定的锻炼,更够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并运用至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可见,教育实习是促进师范生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
3.教育实习能够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第一,教育实习能够增强师范生的职业承诺。职业承诺是指“由于个人对职业的认同或情感依赖、对职业或专业的投入和对社會规范的内化而导致不愿变更职业的程度”。[3]研究表明,师范生经历教育实习阶段之后,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更积极的情感认同,从而坚定了继续从教的信念。
第二,教育实习能够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实习使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一个更为全面和直观的认识,打破了一些学生对于教师客观、死板、一成不变的印象;师范生对教师待遇、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的进一步了解,也能够增强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三.改进教育实习能够有效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
1.加强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
有的学校允许教育实习以自由分散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回家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只要提供实习学校的证明就承认学生的教育实习成绩。而实际上,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进行过教育实习,是不是只有一纸证明而已,还很难说。即便学生真的联系了实习单位,但是实习单位的教育质量、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实习生获得的指导质量都无法保证,这样草率进行的分散实习最后能达到的效果很难估量。因此,各教师培养机构要充分重视教育实习在师范生职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监督管理,避免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2.增加师范生课堂教学的机会
很多中小学实习基地,为了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会限制实习生真正课堂教学实战的次数,少则1节,多则4节。相对于为期6周到8周的教育实习,教学实战的实践实在是太少了,实习生的教学经验明显不足。教师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工作,没有通过真正的备课、授课、教学反思,无法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考,无法得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增加实习生课堂教学操作的频率,成了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在集中备课的前提下,实习生把同一节课在同年级的班级中重复演练,既保证了教学质量,有增加了教学次数,实现增加教学频率之目的。
3.发挥“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的价值
“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是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经常从事的工作。大部分实习生认为这项工作繁琐而枯燥,对自己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而实际上,这是一项全面、充分接触学生的工作,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励师范生自发主动地完善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还能在来回讲解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有效表达地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基础教育改革推动传统教师教育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由知识向能力转变,相应地,教师教育的培养要求也发生相应变化,更注重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育实习,有效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为了将他们培养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做出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小红、秦晋.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改进.教育研究,2015(12).
[2]余明远.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天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为例.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3]张晓辉、闾邱意淳、赵宏玉、齐婷婷、李庆安.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典型个案的质性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15(11).
基金:本文系河南省2016年教師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马蕊,新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