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力量训练当中,核心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思路得到人们广泛关注。核心训练在运动员身体素质中具有基础作用,其可以进一步增强运动员的体能。举重竞技项目具有较强的肌肉力量忒单以及技术特点,随着举重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练对核心训练这种新型的训练方式进行关注。在举重训练的过程中,举重教练对核心训练有较大的应用力度,采用的训练方法也更加的科学合理。本文通过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资料文献、数理统计法、实验法,从而详细的研究了核心力量在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得出,举重运动员通过核心力量训练以后,自身的核心肌肉力量、平衡度以及柔韧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肌肉对整个躯干与脊柱有更好的控制,确保在运动过程中力量的传输,是运动员在专项技术中全面的将专项力量发挥出来。
关键词:核心力量;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应用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037-02
举重就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将一定重量的杠铃通过双手托举的方式举过头顶,通过运动员所托举的杠铃的重量判断胜负[1]。运动员想要取得比赛的胜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高质稳定的动作,但是决定运动需要运动员自身多个关节以及肌肉链之间的协调工作,部分运动员年龄比较小,专项力量也比较大,但是其成绩却十分的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缺乏核心力量。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使运动员自身的核心肌肉力量、平衡度以及柔韧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肌肉对整个躯干与脊柱有更好的控制,确保在运动过程中力量的传输,是运动员在专项技术中全面的将专项力量发挥出来。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队10名举重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将训练前期、中期以及给后期的大肌肉力量成绩,主要有前蹲与后蹲、抓举、高抓、窄硬拉与宽硬拉、高翻、挺抓等成绩以及教练员、远动员自身的感受当做评价标准,对核心力量的整体训练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给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找,从而将国内外举重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情况进行了解。
(2)问卷调查法:对10名举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有效获得10名举重运动员对核心力量训练的反馈与评价。
(3)数理统计法:以SPSS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检验为t,P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4)实验法:对10位举重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①在姿势练习方面,要从俯卧位练习到仰卧位练习再到站立位联系;②在训练外部环境方面,要从稳定面的训练慢慢到不稳定面的训练;③在练习条件方面,要慢慢从徒手训练到与器械结合的训练;④在运动方向方面,要慢慢从一维运动向多维运动过渡;⑤在用力方式方面,要慢慢从静力性练习向动力性练习过渡;⑥在负荷安排方面,要慢慢从无负重练习向负重练习过渡;⑦在训练阶段方面,要慢慢从核心稳定训练向核心力量训练过渡。
①提高核心稳定性。该训练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举重运动员自身内部的稳定性,对盆骨、脊柱的支点进行稳定。进一步提高远动员自身的平衡力与控制力,并使其控制肌肉系统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提高动作的质量[2]。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三种最具代表性,分别是仰卧静力起桥、俯卧静力起桥、侧卧静力起桥。以下是具体的训练安排:该训练内容是最基础的核心力量训练阶段,可以将三种训练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完成训练,每组训练内容先从俯卧支撑开始,然后再到左侧肘支撑和仰卧背部支撑,再然后到右侧肘支撑,最后到与举重运行相似的站立支撑。训练时间要超过三周,第一周:训练次数为3次,每次2组,每组间歇60s,每组动作30s;第二周:训练次数为3~4次,每次2~3组,每组间歇60s,每组动作45s;第三周:训练次数为3~4次,每次3组,每组间歇45s,每组动作60s以上。
②提高核心力量。该训练项目的目的主要是在不稳定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肢体运动提高举重运动员核心部位对自身各个部位的控制能力,并提高深层次的核心肌群的力量,使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传递上下肢力量所具有的稳定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3]。核心力量具有较多的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手段,从躯干核心部位运动形式来讲,主要有三种运行形式,分别是侧屈运动、旋转运动、屈伸运行。而在这三种运行形式上衍生出多种训练方法,以下几种是最常见的:球上侧身起坐、球上仰卧起坐、球上背过伸、球上俄罗斯转体。以下是具体的训练安排:因为该项训练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将一种具体训练形式当成一组开展训练,每个动作的重复次数对训练负荷进行决定。在具体训练的过程中,要对训练形式进行合理安排,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侧屈运动、旋转运动、屈伸运行这三种训练方式交叉开展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核心肌群,还可以降低运动的疲劳感,避免发生损伤。训练时间要超过八周,旋转训练每周4节课,每节课3组训练,三组训练次数分别是20-24-28,每组间歇30s;屈伸训练每周4节课,每节课2~3组训练,三组训练次数分别是20-22-24,每组间歇30s;侧屈训练每周4节课,每节课2~3组训练,三组训练次数分别是20-22-24,每组间歇30s。
2 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前后举重运动员FMS结果分析
表1显示举重运动员在没有接受核心理论训练之前的FMS测试得分。测试结果显示,10名运动员基本上都分布在低分区域,举重运动员没有较强的支柱力量以及核心稳定性,身体左右机能缺乏较好对称性。表2显示举重运动员在接受核心理论训练以后的FMS测试得分。可以发现经过核心力量训练以后,10名运动员的低得分明显减少,训练前后FMS总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1),表明运动员的支柱力量以及核心稳定性得到较好提高,并且身体左右机能得到有效平衡。
2.2 训练前后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Y-Balance測试结果分析
表4显示举重运动员在接受干预前后Y-Balance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经过核心力量训练以后,运动员上下肢的机能力量明显优于训练前。
3 讨 论
举重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各项机能有较大的损耗,教练员在安排运动员接受核心力量训练的时候要对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保证运动员在对专业机能有充分掌握的同时减少对身体各项机能的损耗[4]。在安排运动员接受核心力量训练的时候要结合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开展上下肢以及腰腹部的力量训练。教练员在制定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时候,要将动力与静力的训练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举重运动员的肌肉负荷有较好的协调与恢复,同时还要对训练强度进行调整,避免出现难以挽回的训练事故。在通过核心力量训练以后,运动员身体的平衡力以及控制力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减少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并且促使运动员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肖子群.论举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
[2]庄寅卿.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初探[J].考试周刊,2017(15):162.
[3]马 杰.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探析[J].科技资讯,2014(35):229.
[4]陈补林.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运用[J].运动,2016(19):28~29.
收稿日期:2018-12-1
关键词:核心力量;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应用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037-02
举重就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将一定重量的杠铃通过双手托举的方式举过头顶,通过运动员所托举的杠铃的重量判断胜负[1]。运动员想要取得比赛的胜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高质稳定的动作,但是决定运动需要运动员自身多个关节以及肌肉链之间的协调工作,部分运动员年龄比较小,专项力量也比较大,但是其成绩却十分的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缺乏核心力量。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使运动员自身的核心肌肉力量、平衡度以及柔韧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肌肉对整个躯干与脊柱有更好的控制,确保在运动过程中力量的传输,是运动员在专项技术中全面的将专项力量发挥出来。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队10名举重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将训练前期、中期以及给后期的大肌肉力量成绩,主要有前蹲与后蹲、抓举、高抓、窄硬拉与宽硬拉、高翻、挺抓等成绩以及教练员、远动员自身的感受当做评价标准,对核心力量的整体训练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给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找,从而将国内外举重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情况进行了解。
(2)问卷调查法:对10名举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有效获得10名举重运动员对核心力量训练的反馈与评价。
(3)数理统计法:以SPSS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检验为t,P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4)实验法:对10位举重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①在姿势练习方面,要从俯卧位练习到仰卧位练习再到站立位联系;②在训练外部环境方面,要从稳定面的训练慢慢到不稳定面的训练;③在练习条件方面,要慢慢从徒手训练到与器械结合的训练;④在运动方向方面,要慢慢从一维运动向多维运动过渡;⑤在用力方式方面,要慢慢从静力性练习向动力性练习过渡;⑥在负荷安排方面,要慢慢从无负重练习向负重练习过渡;⑦在训练阶段方面,要慢慢从核心稳定训练向核心力量训练过渡。
①提高核心稳定性。该训练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举重运动员自身内部的稳定性,对盆骨、脊柱的支点进行稳定。进一步提高远动员自身的平衡力与控制力,并使其控制肌肉系统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提高动作的质量[2]。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三种最具代表性,分别是仰卧静力起桥、俯卧静力起桥、侧卧静力起桥。以下是具体的训练安排:该训练内容是最基础的核心力量训练阶段,可以将三种训练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完成训练,每组训练内容先从俯卧支撑开始,然后再到左侧肘支撑和仰卧背部支撑,再然后到右侧肘支撑,最后到与举重运行相似的站立支撑。训练时间要超过三周,第一周:训练次数为3次,每次2组,每组间歇60s,每组动作30s;第二周:训练次数为3~4次,每次2~3组,每组间歇60s,每组动作45s;第三周:训练次数为3~4次,每次3组,每组间歇45s,每组动作60s以上。
②提高核心力量。该训练项目的目的主要是在不稳定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肢体运动提高举重运动员核心部位对自身各个部位的控制能力,并提高深层次的核心肌群的力量,使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传递上下肢力量所具有的稳定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3]。核心力量具有较多的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手段,从躯干核心部位运动形式来讲,主要有三种运行形式,分别是侧屈运动、旋转运动、屈伸运行。而在这三种运行形式上衍生出多种训练方法,以下几种是最常见的:球上侧身起坐、球上仰卧起坐、球上背过伸、球上俄罗斯转体。以下是具体的训练安排:因为该项训练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将一种具体训练形式当成一组开展训练,每个动作的重复次数对训练负荷进行决定。在具体训练的过程中,要对训练形式进行合理安排,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侧屈运动、旋转运动、屈伸运行这三种训练方式交叉开展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核心肌群,还可以降低运动的疲劳感,避免发生损伤。训练时间要超过八周,旋转训练每周4节课,每节课3组训练,三组训练次数分别是20-24-28,每组间歇30s;屈伸训练每周4节课,每节课2~3组训练,三组训练次数分别是20-22-24,每组间歇30s;侧屈训练每周4节课,每节课2~3组训练,三组训练次数分别是20-22-24,每组间歇30s。
2 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前后举重运动员FMS结果分析
表1显示举重运动员在没有接受核心理论训练之前的FMS测试得分。测试结果显示,10名运动员基本上都分布在低分区域,举重运动员没有较强的支柱力量以及核心稳定性,身体左右机能缺乏较好对称性。表2显示举重运动员在接受核心理论训练以后的FMS测试得分。可以发现经过核心力量训练以后,10名运动员的低得分明显减少,训练前后FMS总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1),表明运动员的支柱力量以及核心稳定性得到较好提高,并且身体左右机能得到有效平衡。
2.2 训练前后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Y-Balance測试结果分析
表4显示举重运动员在接受干预前后Y-Balance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经过核心力量训练以后,运动员上下肢的机能力量明显优于训练前。
3 讨 论
举重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各项机能有较大的损耗,教练员在安排运动员接受核心力量训练的时候要对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保证运动员在对专业机能有充分掌握的同时减少对身体各项机能的损耗[4]。在安排运动员接受核心力量训练的时候要结合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开展上下肢以及腰腹部的力量训练。教练员在制定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时候,要将动力与静力的训练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举重运动员的肌肉负荷有较好的协调与恢复,同时还要对训练强度进行调整,避免出现难以挽回的训练事故。在通过核心力量训练以后,运动员身体的平衡力以及控制力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减少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并且促使运动员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肖子群.论举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
[2]庄寅卿.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初探[J].考试周刊,2017(15):162.
[3]马 杰.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探析[J].科技资讯,2014(35):229.
[4]陈补林.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运用[J].运动,2016(19):28~29.
收稿日期:20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