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索、研究,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紧密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出感受最深、情感真挚、思路清晰、独特的好作文。在给孩子指引出一条道路后,只需充分的相信和鼓励学生,让其在文学和想象的天空中畅翔。
一、小学生习作的主要问题
1、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
2、写作素材缺乏。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些什么,到写作文时,一个个叫苦连天,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咬笔苦思,有的仰望天空。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不懂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脑中一片空白。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带孩子出去玩的时间少,孩子经历的事情也少。许多小学生对一些小动物或植物一无所知,等到写作文时,没经历过的孩子只好瞎编乱造,弄虚作假。
3、创新思维不够。学生看别人的作文,那些好词好多少还会有些印象,他们就会凭记忆写出来,所以作文时句子有所雷同。比如写大樟树,很多同学会脱口而出“校园里的大樟树像一把撑开的打伞”。很少想到其他的比喻,或用其他方式来描述。再说题材,特别是写人写事的作文,很多同学不是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写帮老爷爷推车,不是写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就是写同学冒雨和我同撑一把伞回家。这些作文,让人一看就觉得很虚假。长此以往,学生是思维就成定势,很难有创新了。
二、鼓励学生多读书,注重语言积累
语言是思想是外衣,如果学生语言贫乏表达思想就会词不达意,往往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有可能笔随人意,甚至妙笔生花。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新课标的课文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在的课堂学习时,我让学生将优美词汇、好句子、好段落在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起来以备习作时选用。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今年的3月8日是妇女节,在《献给妈妈的爱》主题班会课上,同学们通过“我为妈妈唱支歌”、“我对妈妈说句话”、“我为妈妈画个像”、“我为妈妈做贺卡”“我送妈妈小礼物”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节日的祝贺。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回报,懂得孝敬、懂得体谅长辈的良苦用心。然后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写出真情实感。
3、多阅读课外书。指导学生大量阅读,通过多读、精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学习各种类型的句式和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真正留在记忆中,还必须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在阅读时择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准备一本读书笔记,边读边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不断积累,可用的作文素材也就越来越多。在写作文时,学生会自然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中,从而使作文不再无话可说。
三、具体尝试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家乡的幸福,长在山乡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3、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一、小学生习作的主要问题
1、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
2、写作素材缺乏。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些什么,到写作文时,一个个叫苦连天,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咬笔苦思,有的仰望天空。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不懂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脑中一片空白。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带孩子出去玩的时间少,孩子经历的事情也少。许多小学生对一些小动物或植物一无所知,等到写作文时,没经历过的孩子只好瞎编乱造,弄虚作假。
3、创新思维不够。学生看别人的作文,那些好词好多少还会有些印象,他们就会凭记忆写出来,所以作文时句子有所雷同。比如写大樟树,很多同学会脱口而出“校园里的大樟树像一把撑开的打伞”。很少想到其他的比喻,或用其他方式来描述。再说题材,特别是写人写事的作文,很多同学不是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写帮老爷爷推车,不是写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就是写同学冒雨和我同撑一把伞回家。这些作文,让人一看就觉得很虚假。长此以往,学生是思维就成定势,很难有创新了。
二、鼓励学生多读书,注重语言积累
语言是思想是外衣,如果学生语言贫乏表达思想就会词不达意,往往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有可能笔随人意,甚至妙笔生花。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新课标的课文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在的课堂学习时,我让学生将优美词汇、好句子、好段落在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起来以备习作时选用。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今年的3月8日是妇女节,在《献给妈妈的爱》主题班会课上,同学们通过“我为妈妈唱支歌”、“我对妈妈说句话”、“我为妈妈画个像”、“我为妈妈做贺卡”“我送妈妈小礼物”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节日的祝贺。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回报,懂得孝敬、懂得体谅长辈的良苦用心。然后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写出真情实感。
3、多阅读课外书。指导学生大量阅读,通过多读、精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学习各种类型的句式和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真正留在记忆中,还必须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在阅读时择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准备一本读书笔记,边读边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不断积累,可用的作文素材也就越来越多。在写作文时,学生会自然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中,从而使作文不再无话可说。
三、具体尝试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家乡的幸福,长在山乡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3、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