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且会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长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注重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继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文章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意义进行阐述,分析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意义;原则;策略
  一、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阶段,思维也并不严谨,在学习数学这门较为复杂和抽象的学科时,必然会非常的困难,这也是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并实施,数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数学教师不断地基于课本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了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情境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是通过问题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引入课堂,培养学生问题解决以及探究的能力,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专注能力较差,尤其是面临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知识或者内容时,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就会出现开小差走神等情况,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则是将学生处于某种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探讨和分析,在无形中就调动了学生的某种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
  (二)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
  每一门学科都包含着一些重难点知识,而在学习这些重难点知识时,只有深入的分析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突破,提高学习的质量。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是基于学生以及重难点知识合理创设的一种情境。基于问题的引导,逐步让学生对一些无法通过表面直观理解的知识进行分解和突破,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小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这门课程考验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的难度也在增加,对于思维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便于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是基于问题情境的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知識点,在无形中就训练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
  三、 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对于每一个新鲜事物都有着一颗好奇心,然而这颗好奇心保持的时间比较短。往往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退缩。而兴趣是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前提,也是基础,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也是一样。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基于趣味性的原则,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发挥出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势。例如,小学生比较喜欢动画形式的内容,教师就可以结合内容设置动画,学生基于对动画的兴趣,便更愿意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
  (二)人本化原则
  所谓的人本化原则是以人为本。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均要求当下的教师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突破传统教学存在的局限性。众所周知,传统的数学课堂以老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这也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生的数学各项思维和能力较差。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时,教师则需要充分地确立人本化的原则,实现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创设层次性的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序进行引导,继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三)针对性以及启发性原则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并不简单地将情境融入课堂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其需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所教学的内容。因此,问题情境教学在融入时应具有针对性,基于问题的逐步引导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继而得到正确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尤其要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切勿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所学习知识的范围之外,这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其次,在提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启发性原则。所谓的启发性原则,即是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并非浪费时间,能够基于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这样的问题才能真正地发挥出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基于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帮助。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主要是黑板、粉笔、教师,教学全程都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在讲台下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极低。而融入信息技术之后,课堂中便增加了多媒体。多媒体本身就具备图像、声音等功能,其符合了小学生的兴趣特征。基于该多媒体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节课程时,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加减的意义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在低年龄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已经融入了一些简单数字的加减法,学生对该知识也有了浅显的印象。在开始这节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电影院中一个售货员在卖票,其中上午买票45张,下午卖了52张。基于这个情境,学生已经将自己置于售货员的身份,接着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请问售货员一天共卖了多少张?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售货员一天卖出的电影票数则是上午票数加上下午票数,45 52=97张,随后教师需要以问题引导学生,假设一天售货员卖了97张电影票,上午卖了45张,请问下午卖了多少张呢?这是一种问题的转换,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加减法各个数字之间存在的关系,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继而促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   (二)基于表演创设问题情境,实现重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除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之外,通过学生表演的方式,也能够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在选择表演方法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较有趣味性且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够在表演环节,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提高學生表演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内容时,第一部分内容是小数的意义以及读写法。在教学该内容时,教师可以邀请一名同学上台利用直尺测量办公桌或者其他的东西,让学生说出测量的数值,数值用米表示。通常情况下,测量的时候并不可能保证所有数值都是整数。此时测量的学生就陷入了两难,不知道如何处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原位,针对这个问题引出该节课程所学习的内容即是小数。如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则可以采用小数的方式。如95cm,则可以用0.95米表示。具体在讲述cm和m的单位换算时,教师可以拿出直尺帮助学生分析,便于学生更好的了解,继而提升学生对小数的认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切勿超出认知范围。具体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进行问题的设计,拉近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如在班级刚开始时,需要搬新书,为了提高学生搬书的效率。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看哪个小组搬得最多。这是学生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内容,符合了学生的认知,问题也很简单。教师再赋予各个小组一些数值。比如小组一:人员A:10本、人员B:15本、人员C:17本、人员D:12本。但由于班级人数并不能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也导致有一个小组只有三个人,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平均数的概念,看每组平均数更高会更公平。基于这类方式,学生切实的参与到问题的引入以及分析中,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四)小组合作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是基于小组的力量对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数学逻辑思维。在融入小组合作创设问题情境之前,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进行分组,确保能够发挥出小组合作和问题情境的有效结合。具体在分组环节需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保证小组和小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小组内部又能够相互学习和渗透。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如问题一:请用工具画出一个三角形。问题二:在小组内部比一比,小组成员的三角形和你的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问题三:三角形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所有的线段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基于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探讨,继而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在探讨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分析环节,在小组成员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探索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 结语
  总而言之,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了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落实了素质育人的基本要求。具体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遵循人本化、趣味化、针对性以及启发性原则,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具体可以融入多媒体方法、学生表演、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实现重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双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8):136.
  [2]林建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8):140.
  [3]于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7):144.
  [4]简升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6):96.
  [5]张前英.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才智,2020(6):64.
  作者简介:张吉林,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武山县鸳鸯镇颉家门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国在教育学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深化.在改革过程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而小学阶段学生能
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班主任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直接的影响班级环境以及学生学习质量。传统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一直是居于课堂中心地位,学生在班级中居于被动位置,新课程对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班主任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注重教学灵活性,提升学生管理以及班级管理效率。本文对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用错题集是实现学习反思、提升自我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了解高段小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会发现学生在记忆、理解、创新、分析能力等方面,
摘要: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初中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生活及前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很多学生对写作都抱有畏惧心理,不愿意写作文,为了提高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必须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
高中数学是高考的重难点之一,许多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都感觉十分乏力,总是一头雾水.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教师总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