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看图表达的兴趣
在通过看图进行表达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说、愿意写,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笔者以为,必须要从兴趣入手。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步就要选择精美的、学生喜欢的图画。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选择图画不够慎重,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随意性较大:有的图片具有时代的滞后性;有的图画成人化,缺少童真童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的图意不明朗,学生无法看懂。因此,教师在选择看图写话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紧扣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选择图画,让学生乐意说、愿意写。
选择图画的途径很多,可以依托教材选择,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还可以从绘本中选择,等等。其中,从教材资源中选择,不失为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如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中的插图绘制精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充满童真童趣。其中有的还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透出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味,具有很强的熏陶感染的作用。这些插图有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提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它们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观察力、增强审美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看图写话图片,十分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表达兴趣。
二、借助汉语拼音部分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表达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中的汉语拼音部分,每课都配有整合的情境图,以提示拼音字母的音或形,每幅情境图画面完整、故事性强,且富有情趣。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在引导学生学习拼音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图画,学习读情境图,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看图表达的能力。
如《ɑi ei ui》一课配有一幅孩子们听老奶奶讲故事的情境图:放学了,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围坐在一位白头发、戴眼镜的老奶奶身边,听奶奶讲故事。旁边的小圆桌上放着一杯水。其中“挨、奶、白、戴”提示“ɑi”的音,“杯、围”提示“ei”的音,“水”提示“ui”的音。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都有谁,当学生说出“奶奶、一杯水、喝水、围着”这些词语的时候,教师相机出示相对应的音节进行学习。到此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图中有什么,在干什么。刚开始学生会说简单的一句话,这时教师可以提示他们,让他们想象一下图中人物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并给足他们看图和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会逐渐在原有句子的基础上加上自己想象的内容,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教材上类似的情境图很多,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合理、巧妙利用,为学生提供、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看图说话教学无形渗入,使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得到同步发展。
三、运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提升看图表达的能力
除了情境图外,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只要合理运用,每一幅插图都可以变成学生练习表达的资源。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中新设计了一类“连环画课文”,上册一篇——《小蜗牛》,下册两篇——《咕咚》《小壁虎借尾巴》。这三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不同,不是全注音的。文本中的插图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进行阅读,体现了图画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合理运用这些
插图。
如《小蜗牛》一课。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教材中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篇课文中的插图就可以作为看图表达资源。如陕西的王林波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谁发现了这篇课文与我们过去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习的课文都注了音,这篇课文只有个别字注音了。
师:是啊,以前学的课文每个字都注音了,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可是这一课没有全文注音,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问同学或者老師。
师:很好,今天老师还要告诉大家,课文的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字,有不认识的字时,我们也可以联系课文插图猜一猜读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一幅图,(出示)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小蜗牛和妈妈在树林里住着。
师:说得不错,还有谁想试试?
生:小蜗牛和妈妈在树林里玩。
师:很好,我们来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小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指名多人读。)
师:在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字,(出示:住)会读吗?
生:住。
师:小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住在哪里?
生:我家住在大学校园里。
生:我家也住在大学校园里。
师:表示相同的意思,你用到了“也”字,很好。
生:我家住在万科城。
生:我家也住在万科城。
师:真好,我们再来齐读这个句子。
生:(齐)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师:再看图,小蜗牛和妈妈在聊天。春天来了,蜗牛妈妈跟小蜗牛说——(出示句子: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蜗牛妈妈,一个是小蜗牛。那么这句话到底是蜗牛妈妈说的,还是小蜗牛说的,谁能分得清楚?
生:是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的。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句话中有一个“对”字,是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
师:真好,同学们想想看,生活中,你的妈妈对你说过些什么话?
生:妈妈对我说:“快去写作业。”
生:妈妈对我说:“你长得太胖了,少吃点饭。”
生:妈妈对我说:“别总是玩玩具,到外面做做运动。”
生:妈妈对我说:“这么晚了,赶快睡觉吧!”
师:妈妈很关心大家的健康和学习,蜗牛妈妈也很关心小蜗牛的成长,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话的语气一定跟我们的妈妈一样。谁来读读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的话?我们听听像不像妈妈说话的语气。(指名读)
教学时,王老师充分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联系生活,大胆猜读,再与课文对应段落进行对比阅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也利用插图训练了学生的表达。
四、结合“语文园地”练习把话写具体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语文园地”板块共设计了两次看图写话练习,分别是上册“语文园地7”和下册“语文园地8”。以上册“语文园地7”为例,其“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为: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如下图)。这道题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顺序观察能力和由词到句的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习作打基础。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围绕图片的地点、人、事、物等信息写出学过的或者熟悉的词语。这里的三组田字格里的词语答案是多维度的,可以是“山上、天上、白云”,可以是“山羊、孩子、老牛”,还可以是“我们、小鸟、开心”等。
在进行“说一两句话”的训练时,可以不受所写词语的限制,只要是从图片中观察所得的内容都可以说,但要先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完整,再在清楚、完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说具体。如,“哥哥拉着妹妹在草原上奔跑”是一句完整的话,那么“哥哥拉着妹妹在美丽的草原上奔跑,开心极了”则是一句具体的话。依托这样的形式可以练习用先前说到的“天空”“草原”“老牛”“山羊”“白云”“小鸟”等词说话,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让他们根据图意合理表达、想象表达。从而为写一篇完整的看图写话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市基础教研室)
在通过看图进行表达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说、愿意写,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笔者以为,必须要从兴趣入手。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步就要选择精美的、学生喜欢的图画。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选择图画不够慎重,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随意性较大:有的图片具有时代的滞后性;有的图画成人化,缺少童真童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的图意不明朗,学生无法看懂。因此,教师在选择看图写话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紧扣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选择图画,让学生乐意说、愿意写。
选择图画的途径很多,可以依托教材选择,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还可以从绘本中选择,等等。其中,从教材资源中选择,不失为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如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中的插图绘制精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充满童真童趣。其中有的还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透出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味,具有很强的熏陶感染的作用。这些插图有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提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它们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观察力、增强审美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看图写话图片,十分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表达兴趣。
二、借助汉语拼音部分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表达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中的汉语拼音部分,每课都配有整合的情境图,以提示拼音字母的音或形,每幅情境图画面完整、故事性强,且富有情趣。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在引导学生学习拼音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图画,学习读情境图,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看图表达的能力。
如《ɑi ei ui》一课配有一幅孩子们听老奶奶讲故事的情境图:放学了,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围坐在一位白头发、戴眼镜的老奶奶身边,听奶奶讲故事。旁边的小圆桌上放着一杯水。其中“挨、奶、白、戴”提示“ɑi”的音,“杯、围”提示“ei”的音,“水”提示“ui”的音。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都有谁,当学生说出“奶奶、一杯水、喝水、围着”这些词语的时候,教师相机出示相对应的音节进行学习。到此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图中有什么,在干什么。刚开始学生会说简单的一句话,这时教师可以提示他们,让他们想象一下图中人物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并给足他们看图和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会逐渐在原有句子的基础上加上自己想象的内容,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教材上类似的情境图很多,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合理、巧妙利用,为学生提供、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看图说话教学无形渗入,使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得到同步发展。
三、运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提升看图表达的能力
除了情境图外,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只要合理运用,每一幅插图都可以变成学生练习表达的资源。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中新设计了一类“连环画课文”,上册一篇——《小蜗牛》,下册两篇——《咕咚》《小壁虎借尾巴》。这三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不同,不是全注音的。文本中的插图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进行阅读,体现了图画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合理运用这些
插图。
如《小蜗牛》一课。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教材中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篇课文中的插图就可以作为看图表达资源。如陕西的王林波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谁发现了这篇课文与我们过去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习的课文都注了音,这篇课文只有个别字注音了。
师:是啊,以前学的课文每个字都注音了,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可是这一课没有全文注音,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问同学或者老師。
师:很好,今天老师还要告诉大家,课文的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字,有不认识的字时,我们也可以联系课文插图猜一猜读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一幅图,(出示)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小蜗牛和妈妈在树林里住着。
师:说得不错,还有谁想试试?
生:小蜗牛和妈妈在树林里玩。
师:很好,我们来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小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指名多人读。)
师:在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字,(出示:住)会读吗?
生:住。
师:小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住在哪里?
生:我家住在大学校园里。
生:我家也住在大学校园里。
师:表示相同的意思,你用到了“也”字,很好。
生:我家住在万科城。
生:我家也住在万科城。
师:真好,我们再来齐读这个句子。
生:(齐)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师:再看图,小蜗牛和妈妈在聊天。春天来了,蜗牛妈妈跟小蜗牛说——(出示句子: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蜗牛妈妈,一个是小蜗牛。那么这句话到底是蜗牛妈妈说的,还是小蜗牛说的,谁能分得清楚?
生:是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的。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句话中有一个“对”字,是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
师:真好,同学们想想看,生活中,你的妈妈对你说过些什么话?
生:妈妈对我说:“快去写作业。”
生:妈妈对我说:“你长得太胖了,少吃点饭。”
生:妈妈对我说:“别总是玩玩具,到外面做做运动。”
生:妈妈对我说:“这么晚了,赶快睡觉吧!”
师:妈妈很关心大家的健康和学习,蜗牛妈妈也很关心小蜗牛的成长,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话的语气一定跟我们的妈妈一样。谁来读读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的话?我们听听像不像妈妈说话的语气。(指名读)
教学时,王老师充分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联系生活,大胆猜读,再与课文对应段落进行对比阅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也利用插图训练了学生的表达。
四、结合“语文园地”练习把话写具体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语文园地”板块共设计了两次看图写话练习,分别是上册“语文园地7”和下册“语文园地8”。以上册“语文园地7”为例,其“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为: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如下图)。这道题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顺序观察能力和由词到句的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习作打基础。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围绕图片的地点、人、事、物等信息写出学过的或者熟悉的词语。这里的三组田字格里的词语答案是多维度的,可以是“山上、天上、白云”,可以是“山羊、孩子、老牛”,还可以是“我们、小鸟、开心”等。
在进行“说一两句话”的训练时,可以不受所写词语的限制,只要是从图片中观察所得的内容都可以说,但要先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完整,再在清楚、完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说具体。如,“哥哥拉着妹妹在草原上奔跑”是一句完整的话,那么“哥哥拉着妹妹在美丽的草原上奔跑,开心极了”则是一句具体的话。依托这样的形式可以练习用先前说到的“天空”“草原”“老牛”“山羊”“白云”“小鸟”等词说话,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让他们根据图意合理表达、想象表达。从而为写一篇完整的看图写话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市基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