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文化;专业发展;重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19-01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而学校文化中的教师文化是其核心和灵魂。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传统教师文化在教学中表现出的缺陷
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1.教学的封闭性与个人主义工作现。部分教师喜欢恪守“互不干涉”的原则。这种个人主义的教师,表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是独立成功观,对其他教师的态度是不干涉主义。首先,大部分教师通常是通过孤立的从经验学习的方式学会教学,如果求助于其他教师,便是表明自己的无能。其次,对待其他教师,则不愿意做出实质性的指导和评论。只坚守着自己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而不愿与他人合作互动。
2.教学的保守性与群体闭锁的心态。教师经常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去重复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却很少分析自己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信念和价值观,更谈不上对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能意识到行为背后的东西,却将自己行为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从事着最应当探究的职业的人却极少进行探究。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所期望的并非超过同事,而是不被同事们落下。所以可能会做出一定的发展努力。但与此同时。他们更希望同事群体停留在与自己相当的层次上,所以不能容忍对成功的张扬,不能容忍周围同事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
3.教师形象的神圣化以及群体的失语现象。从孔子开始,人们把教师看得非常神圣。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形象被刻画为沉稳老练、缺乏情感、不苟言笑的“完人”,要求教师对学生全面负责,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们主宰着课堂,但一来到课堂之外,作为学校的重要主体的教师们的声音就变得十分微弱,甚至会完全保持沉默。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建策略
对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不亚于一次“革命”,因而在传统的教育下所形成的一些教育理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等,都需要加以改变。
1.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变教师闭门造车的局面。教研组作为学科研训基地,应充分发挥其在合作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第一,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各组员要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备课组活动中杜绝敝帚自珍、各自为政的思想。第二,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由于不同年龄的教师在经验、思维、理论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对教材的应用、教学安排、细节问题的处理上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分歧很大,对此每一位参与者都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姿态,切忌把自己当权威,既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又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增强师生情感。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学生。其次。教师要自始至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用自己的情感因素带动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带语,用“师之爱”激发“生之情”。最后,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阻碍,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只有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如沐春风”,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3.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理论的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養,决定着建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的水平。学校文化建设需要靠有学术文化功底又热爱教学的教师,有睿智的教师才有精彩的课堂,才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设教师文化的关键所在。所以,学校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场所,应当为教师专业发展获得可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撑。应引导教师在反思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在教学相长中发展自己: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在学习理论中丰富自己;在投身教学研究中端正自己,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创新阳光教师文化。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19-01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而学校文化中的教师文化是其核心和灵魂。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传统教师文化在教学中表现出的缺陷
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1.教学的封闭性与个人主义工作现。部分教师喜欢恪守“互不干涉”的原则。这种个人主义的教师,表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是独立成功观,对其他教师的态度是不干涉主义。首先,大部分教师通常是通过孤立的从经验学习的方式学会教学,如果求助于其他教师,便是表明自己的无能。其次,对待其他教师,则不愿意做出实质性的指导和评论。只坚守着自己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而不愿与他人合作互动。
2.教学的保守性与群体闭锁的心态。教师经常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去重复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却很少分析自己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信念和价值观,更谈不上对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能意识到行为背后的东西,却将自己行为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从事着最应当探究的职业的人却极少进行探究。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所期望的并非超过同事,而是不被同事们落下。所以可能会做出一定的发展努力。但与此同时。他们更希望同事群体停留在与自己相当的层次上,所以不能容忍对成功的张扬,不能容忍周围同事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
3.教师形象的神圣化以及群体的失语现象。从孔子开始,人们把教师看得非常神圣。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形象被刻画为沉稳老练、缺乏情感、不苟言笑的“完人”,要求教师对学生全面负责,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们主宰着课堂,但一来到课堂之外,作为学校的重要主体的教师们的声音就变得十分微弱,甚至会完全保持沉默。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建策略
对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不亚于一次“革命”,因而在传统的教育下所形成的一些教育理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等,都需要加以改变。
1.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变教师闭门造车的局面。教研组作为学科研训基地,应充分发挥其在合作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第一,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各组员要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备课组活动中杜绝敝帚自珍、各自为政的思想。第二,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由于不同年龄的教师在经验、思维、理论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对教材的应用、教学安排、细节问题的处理上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分歧很大,对此每一位参与者都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姿态,切忌把自己当权威,既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又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增强师生情感。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学生。其次。教师要自始至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用自己的情感因素带动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带语,用“师之爱”激发“生之情”。最后,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阻碍,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只有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如沐春风”,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3.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理论的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養,决定着建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的水平。学校文化建设需要靠有学术文化功底又热爱教学的教师,有睿智的教师才有精彩的课堂,才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设教师文化的关键所在。所以,学校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场所,应当为教师专业发展获得可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撑。应引导教师在反思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在教学相长中发展自己: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在学习理论中丰富自己;在投身教学研究中端正自己,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创新阳光教师文化。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