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知:科技创新的强劲律动
翻开中国地形图,当我们的目光巡视到中国西部时,就会一眼看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高原的东北部,镶嵌着“中国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孕育着一片沸腾的发展热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作为海西州的境域主体,神奇富饶的柴达木,是苍天赋予海西大地的一块宝地。自20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第一支勘探队的脚步踏上这片沉睡的高原大地起,蕴藏着丰富的盐湖、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太阳能、风能以及多种金属矿藏等资源的柴达木盆地,就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惊艳了世人的眼眸。
风雨一甲子,沧海变桑田。
如今,行走在海西广袤的大地上,时常可见一排排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这是海西州新能源“风光”的标志之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这里孕育兴起。而作为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就位于这片土地之上。
收获 摄影/马东生
电子商务,这个极具时代特色的产业,也已在这片高原上落地生根。8月,正是枸杞丰收的季节。充分的日照条件下,红艳艳的枸杞果累累挂在枝头。娇艳欲滴的枸杞果,经过现代农业的冻干技术,搭乘“互联网 ”的信息、物流高速公路,只需三四天时间,就能抵达千里之外的江浙沪,这就是创新引领下的海西,积极拓展基于“互联网 ”的工业设计、技术转移、节能环保、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精心打造青海首个地区专业化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柴达木电商绿洲,并与阿里巴巴、百度、杭州网农科技、浙大网新等建立深度合作。乘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东风,电子商务已成为拉动海西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柴达木盐湖化工及金属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盐湖特色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创新卓越的海西,正在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德令哈光伏电站 摄影/陈生贵
海西,颠覆了我对大西北的认知。
在这片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阔无垠的苍茫戈壁、雄浑壮美的雪域风光、灵秀隽美的绿洲湖泊、鬼斧神工的雅丹地貌、梦幻晶莹的纯净盐湖、千年不倒的大漠胡杨……无时无刻都有一种触及灵魂的震撼和催人奋进的动力,直抵人心。
海西是静谧的,她不善言辞,低调谦逊,以自然的静美诠释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真理:
海西是博大的,她历经沧桑,执着坚守,以怒放的生命将荒漠变成绿洲,成为无数人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30年前,诗人海子在海西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写下了《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诉说着自己石头般的信仰。
30年后,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连接点的海西州,正在以“全方位开放、包容性开放、区域协调同开放”的新理念,勾勒出走向全世界的“诗与远方”。
1954年,成千上万的筑路大军浩浩荡荡地挺进柴达木盆地,动工修建青藏、青新公路,打开了通向盆地的大门。
1955年,柴达木盆地中第一个工业企业——青海石油勘探局正式成立。同年12月,具有时代意义的柴达木盆地第一口深探井——泉一井喜获工业油流。它是柴达木勘探者向新中国报告的第一个喜讯,也标志着盆地石油工业的诞生。
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油区》,柴达木是聚宝盆的消息,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工农商学兵从东西南北中来到了青海,雄壮的人流似不可遏制的波涛涌向了这片土地。茫茫戈壁,漫漫大漠,成为热血儿女大显身手的战场。
1957年,由21人组成的采铅队,开始了向锡铁山进军的艰难历程。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的情况下,他们以最原始的“捡矿”方式,一个月捡铅矿石80余吨。
1958年,15名工人和4名干部来到察尔汗盐湖,支起了一顶“马脊梁”帐篷,在盐湖上安营扎寨,迈出了我国钾肥生产的第一步。
还是1958年,随着一股大的油柱在冷湖五号构造地中四井冲天而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冷湖石油大会战开始了。这一年,冷湖油田生产原油30万吨,为年轻的共和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一代又一代开拓者把信念的根须深深地扎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不断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拼搏和探索,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这精神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汗水甚至生命,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海西人民,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海西州而不断砥砺奋进。
今天,与柴达木精神一脉相承的新时代海西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而生——“创新卓越、包容大气、务实诚信、担当奉献、感恩图报”,依旧是掷地有声的20个字,尽管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求真务实的坚定信念,始终未曾改变。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柴达木精神和海西精神的引领下,务实诚信的海西人民,以扎扎实实的实干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西州察尔汗盐湖视察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这语重心长的话语,为海西州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由此,海西州确立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的总体思路,依托盐湖丰富的锂资源,实施高纯碳酸锂、电池级金属锂、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打造千亿元锂产业集群;依托石油、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打造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依托枸杞、藜麦、中藏蒙药、沙生植物等特色生物资源,建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打造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以清洁能源实现绿色开采,为绿色田野创造金色收获。
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花土沟油田;
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有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唐古拉山隧道;
有世界上最高的公路——青藏公路;
有世界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格尔木市;
有世界上创造最高小麦单产纪录的农场——香日德农场;
有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锡铁山矿区;
有中国最大的石棉矿田——茫崖石棉矿;
有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
有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察尔汗盐湖
石油抽油机 摄影/陈生贵
昆侖山矿泉水 供图/昆仑山矿泉水
明阳电气车间 供图/明阳电气
青藏铁路一期铺轨。 供图/杨林
天路纪念塔
这是一组让每一个人都灵魂发颤的数字——64年来,先后有近千余人为建设、保障青藏公路而献出了宝贵生命,长眠于雪山冻土之中。平均每公里路基下,就掩埋着一位修路、护路的先驱。
这是一位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的将军——64年前,他挺身请缨修筑青藏公路,带领着19名干部、1200多名民工组成的筑路大军,来到格尔木河畔的这片荒原上,开始了艰难的筑路进程。他就是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的传奇英雄慕生忠。
格尔木,青藏公路零公里起始处。几乎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去瞻仰一栋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两层小楼——将军楼。这里是慕生忠将军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假如我死在青藏线上,就把我埋在这里!”望柳庄、雪水河、不冻泉、天涯桥、开心岭、西大滩、五道梁……高原之上,这些由将军修路时取名的地方,陪伴着慕生忠将军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成为每一个海西州人永远铭记的“天路”丰碑。
半个世纪之后,另一条天路再次穿过格尔木,在新世纪续写着筑路人的辉煌。
从西宁到拉萨,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这条全长1956公里的进藏路线,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2006年7月1日,当与青藏公路比肩而行的青藏铁路从格尔木向拉萨开出的第一列火车呼啸而过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响彻高原的火车轰鸣,是在向长眠于此的慕生忠将军和无数筑路英烈们鸣笛致敬! 慕生忠将军纪念馆
吟唱:民族和谐的盛世交响
“6000个椽子的洁白圣包,铺天盖地,是星星般难以计数的羊群;掀起了满天尘埃的金黄马,是马群的骄子,有宽阔的脊梁……”这悠扬跌宕、高亢激越的歌声,穿越了历史的烟云,穿越了浩瀚的苍穹,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娓娓道来,蕴涵着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也激荡着一个民族朴素动人的感恩情怀。
凡是到过海西州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触——这是一片由神奇自然创造的土地,沙漠、戈壁、湖泊、湿地、平原相间分布,冰川、高山、草原、丘陵、森林相映成趣。比神奇自然更具伟力的,是生活扎根在这片土地的人民。
在海西州奋进崛起的相册里,汇聚着汉族、蒙古族、藏族等多个民族团结的力量,闪耀着六十多万海西人民共筑家园的光芒。
在瓜果飘香的瀚海绿洲,河流绕田园,草地遍牛羊;
在风光旖旎的广袤大地,生命筑丰碑,丹心照汗青;
在魅力四射的海西新城,民族一家亲,同唱一支歌。
最原始的生命力,最磅礴的凝聚力,最动听的交响曲,你能从这片土地上得到最深切的感受。
德令哈,“金色的世界”;格尔木,“河流密集的地方”;都兰,“温暖之乡”;茫崖,“额头”之意……听到这样的名字,谁都会感受到这里辽阔、雄浑、豪迈的飞扬诗意。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蕴含着一种诗意的灵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古朴风情,记录着一首苍茫而深沉的感恩吟唱。
赛骆驼 摄影/孙海波
本土电影《德令哈之夜》荣获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奖”,原创音乐剧《昆仑神话》荣获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工程奖”,天峻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格尔木市被国家民委挂牌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
有一种自豪叫:我是海西人!
有一种幸福叫:我是海西人!
摩托车挑战赛 摄影/陈生贵
今天,每一个来到海西的人,都会被蓝天一般的纯净所震撼,被草原一样的包容所感动,被雪山一般的圣洁所洗礼。他们带着向往、带着梦想来到了这片高原之上离太阳最近的热土,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与海西相遇、相知、相守,感受着这片土地一种神圣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也构成了一曲民族和谐的盛世交响,更谱写着这片土地一个更加光辉荣耀的崭新未来!
这是新时代海西的放歌,也是每一个海西儿女共同的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