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使我们认识到解答解决实际问题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及速度的关键是学生的思维是否得法和有无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解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注重思维与感知的关系,通过直观的形象感知教学概念和规律
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中年级学生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思维。例如:“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家里向学校走来,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诚每分钟走75米,经过4分钟后,他们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我先让两名学生在教室前面走动示意,促使学生思考和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向而行”“同时”“不同地”“相遇”及“速度和”等几个要素的含义。接着再结合线段图讲解题意,帮助学生思考。因为线段图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容易看出其间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找出解题方法。
二、注重解题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一切思维都从问题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生爱动脑筋,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运用小学生好问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创设给予学生充分思索、想象和质疑的机会,使之通过学生的内因充分发挥积极思维的作用。如“菜站运来豆角140千克,运来的黄瓜的重量是豆角的3倍,运来豆角和黄瓜一共多少千克?”在教学这一例题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运来的黄瓜是豆角的3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条件里只有“140千克”“3倍”两个数量,“140×3”是不是运来豆角和黄瓜一共重多少千克,为什么?(3)解题的第一步为什么要先算“运来黄瓜的重量”?(4)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发现“运来黄瓜的重量是豆角的3倍”,可以理解为运来黄瓜和豆角的总重量是“140千克”的4倍,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对例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了。这样通过质疑、解疑的思维活动,寓质疑于解题过程之中,从而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注重研究多种解题途径,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项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如:四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5人,每人买作业本6本,两个班一共买作业本多少本?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安排从三步计算的解法到用两步计算的简便解法,注重引导学生在思维时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思路去思索、去探究,从而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两种算法,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及道理,使他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四、注重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而概述是语言的标志,因此语言是思维的基础。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如:“高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通过分析解答后,我逐步训练学生把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为:要求12个同学一共糊多少个纸盒,必须知道每个同学糊多少个,题中已知5个同学糊35个,求一个同学糊多少个,用35÷5,再求12个同学一共糊多少个。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在训练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纠正语言中概念不清、术语不对、语法错误以及不完整等错误,同时还启发学生自己找出不完整或错误之处。然后再给他们一次或几次用正确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
一、注重思维与感知的关系,通过直观的形象感知教学概念和规律
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中年级学生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思维。例如:“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家里向学校走来,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诚每分钟走75米,经过4分钟后,他们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我先让两名学生在教室前面走动示意,促使学生思考和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向而行”“同时”“不同地”“相遇”及“速度和”等几个要素的含义。接着再结合线段图讲解题意,帮助学生思考。因为线段图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容易看出其间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找出解题方法。
二、注重解题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一切思维都从问题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生爱动脑筋,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运用小学生好问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创设给予学生充分思索、想象和质疑的机会,使之通过学生的内因充分发挥积极思维的作用。如“菜站运来豆角140千克,运来的黄瓜的重量是豆角的3倍,运来豆角和黄瓜一共多少千克?”在教学这一例题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运来的黄瓜是豆角的3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条件里只有“140千克”“3倍”两个数量,“140×3”是不是运来豆角和黄瓜一共重多少千克,为什么?(3)解题的第一步为什么要先算“运来黄瓜的重量”?(4)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发现“运来黄瓜的重量是豆角的3倍”,可以理解为运来黄瓜和豆角的总重量是“140千克”的4倍,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对例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了。这样通过质疑、解疑的思维活动,寓质疑于解题过程之中,从而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注重研究多种解题途径,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项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如:四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5人,每人买作业本6本,两个班一共买作业本多少本?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安排从三步计算的解法到用两步计算的简便解法,注重引导学生在思维时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思路去思索、去探究,从而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两种算法,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及道理,使他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四、注重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而概述是语言的标志,因此语言是思维的基础。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如:“高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通过分析解答后,我逐步训练学生把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为:要求12个同学一共糊多少个纸盒,必须知道每个同学糊多少个,题中已知5个同学糊35个,求一个同学糊多少个,用35÷5,再求12个同学一共糊多少个。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在训练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纠正语言中概念不清、术语不对、语法错误以及不完整等错误,同时还启发学生自己找出不完整或错误之处。然后再给他们一次或几次用正确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