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要求,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着知行分离的现状,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实施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就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本文从开设数学实验课和实施小群体学习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实验课;知行分离;小群体学习法
一、充分认识数学教育中知行分离的现状
我国当今的中学教育依然把学生的生活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学习”,另一部分叫“生活”。前一个生活指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生活,即生活是指处在主体间际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过程。而这句话中的后一个“生活”则是指一切的衣食住行、家庭社会关系等等。对于中学生来说,好像学习和他世界中一切东西是无关的,学习就是求知,求知是他生活中单独发展的部分。我们的教育评价也时常在评价中学生时用到“该同学学习上刻苦努力,生活上孝敬父母、勤俭节约”这类的句型,这说明,我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主动把智育归为学习,其他归为生活,知行分离就产生了,教育就疏离了生活。课本,包括不计其数的教参教辅成了教学的主旋律,这些东西绑住了教师,也绑住了儿童。教师越来越成为“教书匠”,学生也成了被束缚的蝴蝶,思想得不到充分的自由。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教育学生,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足够多的知识,使得他们将来能够争取幸福的生活。我们总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书本知识的累积就意味着这人生这场长跑比赛的起跑速度。
但是,看看“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老先生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试问,一种标准化精英选拔模式的应试基础教育如何能为高校出送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我们的基础教育牺牲了学生的自主和创新精神,这才是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脱离的弊端核心。
二、开设数学实验课,将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
学校教育以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推理演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课程不能满足这种新的要求。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中学数学教学可以开设了数学实验课,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具体说,数学实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数学分析,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得出理想结果的全过程。
数学实验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实验中,由于计算机的引入和数学软件的应用,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更多、更广泛的内容,使学生摆脱了繁重的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促进了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从而使学生有时间去做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因为数学实验课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原理和方法,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开设数学实验课非常重要也很必要。数学实验课是数学课程体系中很好的补充。
三、重视实行小群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首先,实行小群体学习法,可以把练习和学习的监督和组织任务下放到小組长,让小组长充分行使自己的特权,督促学生的行为,这样就可以弥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时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不足,大大减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行为懒散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分担了一些数学教师的工作的重复繁琐,在相同的时间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班级增添了许多数学骨干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小组长”又不必要与数学课代表一样固定,可以小组内轮流坐庄,是每个人都享有为班级为组员服务的权利和义务,使每个人更能体会组长的辛苦,从而更积极的配合组长的工作。
其次,实行小群体学习法,可以更好的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形成组内竞争、组外竞争,使学生有更多的动力投入到学习和练习中,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自己所在小组。为了实现小组的荣誉,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会更加努力的争取荣誉,这样不仅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课效果,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再次,实行小群体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组织、交往和团结合作等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还发掘出自身潜在的一些才华。“小群体学习法”给了学生们自由创造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激发自己的数学潜能,使她们感受到创新的成功喜悦,养成开拓性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不仅在学习中提高了各种能力,还使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成就感,愉悦了身心。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比在课堂上学到有限东西更有价值。
关键词:数学实验课;知行分离;小群体学习法
一、充分认识数学教育中知行分离的现状
我国当今的中学教育依然把学生的生活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学习”,另一部分叫“生活”。前一个生活指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生活,即生活是指处在主体间际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过程。而这句话中的后一个“生活”则是指一切的衣食住行、家庭社会关系等等。对于中学生来说,好像学习和他世界中一切东西是无关的,学习就是求知,求知是他生活中单独发展的部分。我们的教育评价也时常在评价中学生时用到“该同学学习上刻苦努力,生活上孝敬父母、勤俭节约”这类的句型,这说明,我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主动把智育归为学习,其他归为生活,知行分离就产生了,教育就疏离了生活。课本,包括不计其数的教参教辅成了教学的主旋律,这些东西绑住了教师,也绑住了儿童。教师越来越成为“教书匠”,学生也成了被束缚的蝴蝶,思想得不到充分的自由。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教育学生,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足够多的知识,使得他们将来能够争取幸福的生活。我们总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书本知识的累积就意味着这人生这场长跑比赛的起跑速度。
但是,看看“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老先生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试问,一种标准化精英选拔模式的应试基础教育如何能为高校出送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我们的基础教育牺牲了学生的自主和创新精神,这才是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脱离的弊端核心。
二、开设数学实验课,将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
学校教育以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推理演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课程不能满足这种新的要求。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中学数学教学可以开设了数学实验课,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具体说,数学实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数学分析,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得出理想结果的全过程。
数学实验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实验中,由于计算机的引入和数学软件的应用,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更多、更广泛的内容,使学生摆脱了繁重的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促进了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从而使学生有时间去做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因为数学实验课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原理和方法,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开设数学实验课非常重要也很必要。数学实验课是数学课程体系中很好的补充。
三、重视实行小群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首先,实行小群体学习法,可以把练习和学习的监督和组织任务下放到小組长,让小组长充分行使自己的特权,督促学生的行为,这样就可以弥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时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不足,大大减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行为懒散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分担了一些数学教师的工作的重复繁琐,在相同的时间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班级增添了许多数学骨干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小组长”又不必要与数学课代表一样固定,可以小组内轮流坐庄,是每个人都享有为班级为组员服务的权利和义务,使每个人更能体会组长的辛苦,从而更积极的配合组长的工作。
其次,实行小群体学习法,可以更好的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形成组内竞争、组外竞争,使学生有更多的动力投入到学习和练习中,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自己所在小组。为了实现小组的荣誉,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会更加努力的争取荣誉,这样不仅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课效果,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再次,实行小群体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组织、交往和团结合作等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还发掘出自身潜在的一些才华。“小群体学习法”给了学生们自由创造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激发自己的数学潜能,使她们感受到创新的成功喜悦,养成开拓性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不仅在学习中提高了各种能力,还使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成就感,愉悦了身心。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比在课堂上学到有限东西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