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求异思维,诱发创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线功能,我们一定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指导一年级学生,仿造课文“谁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建立句的概念时,我根据扩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独创性,分三步进行有序的指导。总结课文后,我对大家说:“我们刚才学了课文,指导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的句子,小朋友能用‘谁干什么’来说一句话吗?看谁想得快,说得快。”学生受到鼓励纷纷举手发言,我唱歌,我跳舞,我写字,我跑步……接着,我鼓励同学们:“大家说的很好,说的都是一句完整的话,但是,刚才大家都是三个字一句的,都是说自己做的事,能不能多用几个字说一句话呢?”学生略作思考,很快举起小手:姐姐帮助妈妈洗衣服,警察叔叔指挥交通,爸爸在河里游泳,我想让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在肯定学生说的好的同时,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老师要求大家开动脑筋,“说一句别人想不到的话,看谁聪明。”这一问题,不少孩子的手高高举起,小鱼和小鸭捉迷藏,小猴子在月亮上荡秋千,小雨点滴答滴答的唱歌。小雪花笑嘻嘻得给小麦盖被子……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有培养了积极向上的语文学习品质。
二、鼓励学生想象,启迪创造性思维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根据小学语文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起创造性思维。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一团烈火把邱少云包住了,他像巨石一般,扒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动情的说:“他想,为了战斗的胜利,说什么也要顶住,就是烧死,也要坚持到底。”“他像,如果动了一下,敌人就会发现我们,不但周围同志的性命难保,整个作战计划也会落空。”……这些丰富的想象,是邱少云褶摺闪光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屹立起来,成为他们难忘的遵守纪律的楷模。
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孩子门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思想向创造想象的转化。如【落花生】学完后,我要求学生把股市延续下去:“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将来,我会怎门做呢?”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他可能做了医生,为乡亲们治疗各种疾病,有的说,他可能做了一名教师,踏踏实实的教学生文化,有的说,他可能做了一名律师,为善良的人们奔走呼告……学生在想象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
三、重视学生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从认知过程看,它是运用已知信息,在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组合和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的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才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生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是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求新的精神和能力。
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为学生设置“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验,获得真知,提高素质,如再一次童话课上,我让学生根据儿歌【大鹿】来编一个童话故事,从几句简短的歌词想象故事发生的发生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从音乐旋律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变化体会故事情节的变化与角色的情感变化。又如“畅想课”,我让学生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一张名片,学生陷入了对未来的遐想中……下课铃响了,一张张精美的,记载着学生无限遐思的名片交到了老师手中。
语言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创造性的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用适当的创造性教学形式、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引导学生求异思维,诱发创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线功能,我们一定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指导一年级学生,仿造课文“谁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建立句的概念时,我根据扩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独创性,分三步进行有序的指导。总结课文后,我对大家说:“我们刚才学了课文,指导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的句子,小朋友能用‘谁干什么’来说一句话吗?看谁想得快,说得快。”学生受到鼓励纷纷举手发言,我唱歌,我跳舞,我写字,我跑步……接着,我鼓励同学们:“大家说的很好,说的都是一句完整的话,但是,刚才大家都是三个字一句的,都是说自己做的事,能不能多用几个字说一句话呢?”学生略作思考,很快举起小手:姐姐帮助妈妈洗衣服,警察叔叔指挥交通,爸爸在河里游泳,我想让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在肯定学生说的好的同时,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老师要求大家开动脑筋,“说一句别人想不到的话,看谁聪明。”这一问题,不少孩子的手高高举起,小鱼和小鸭捉迷藏,小猴子在月亮上荡秋千,小雨点滴答滴答的唱歌。小雪花笑嘻嘻得给小麦盖被子……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有培养了积极向上的语文学习品质。
二、鼓励学生想象,启迪创造性思维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根据小学语文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起创造性思维。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一团烈火把邱少云包住了,他像巨石一般,扒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动情的说:“他想,为了战斗的胜利,说什么也要顶住,就是烧死,也要坚持到底。”“他像,如果动了一下,敌人就会发现我们,不但周围同志的性命难保,整个作战计划也会落空。”……这些丰富的想象,是邱少云褶摺闪光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屹立起来,成为他们难忘的遵守纪律的楷模。
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孩子门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思想向创造想象的转化。如【落花生】学完后,我要求学生把股市延续下去:“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将来,我会怎门做呢?”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他可能做了医生,为乡亲们治疗各种疾病,有的说,他可能做了一名教师,踏踏实实的教学生文化,有的说,他可能做了一名律师,为善良的人们奔走呼告……学生在想象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
三、重视学生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从认知过程看,它是运用已知信息,在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组合和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的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才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生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是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求新的精神和能力。
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为学生设置“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验,获得真知,提高素质,如再一次童话课上,我让学生根据儿歌【大鹿】来编一个童话故事,从几句简短的歌词想象故事发生的发生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从音乐旋律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变化体会故事情节的变化与角色的情感变化。又如“畅想课”,我让学生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一张名片,学生陷入了对未来的遐想中……下课铃响了,一张张精美的,记载着学生无限遐思的名片交到了老师手中。
语言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创造性的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用适当的创造性教学形式、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