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世后受到截然相反评价的文人,金圣叹可以算一个。生于明末清初的这位才学过人、性乖不羁的书生,眼见清兵对江南民众的杀戮,便断然不去做官,专以“读书著论”度日。他喜读《离骚》、《史论》、《庄子》、《水浒》、《西厢》,并作批注,他的见解即以今日眼光视之,也不失为真知灼见。
在他五十四岁那年,所在的吴县县官肆无忌惮地监守自盗,激起了民愤。正巧顺治皇帝去世,热血青年学生哭于文庙,并掀起声讨贪官县令的风潮。不料,县令的后台立即逮捕为首者,罪名是“国丧期间”聚众闹事,“震惊先帝之灵”。本来此事似与金圣叹无关,至少他不是首领或策划人,但经他宿仇告发,遂被以主犯身份逮捕。此案共斩首包括金圣叹在内一十八人,且株连其妻儿充军关外,家产也被悉数没收。
有一点叫人纳闷的是,金圣叹为何在狱中一直不作申辩?以金圣叹的明睿当知“聚众闹事”罪名带来的后果,按照他当时的名望,似也有机会可以为自己辩解,可他一概没有,原来他心中存有一种幻觉。
在顺治十七年正月,有朋友告诉他,顺治皇帝读到了他批注的才子书,大为欣赏赞叹,对一些大臣说:“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本来金圣叹是位反清入关的志士,可是当听到这个传闻后,他为大清皇帝读到他批注的文章,欣赏他的文才,一下子“感而泪下”,因此“北向叩首”,并且立即挥写出《春感八首》诗。这些诗句无非表述自己得到顺治赏识,进京为官指日可待了,如果当了官要尽心尽力以报隆恩——可惜左等右等,未见降旨封官的半点动静,那种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的急切渴望如火焚心。不料几个月后,顺治皇帝竟死了。
幻觉支配着他,以至于被抓住审问时,他脱口大呼“顺治帝”,意思是顺治赏识他呢,不料主审官大怒说:“新皇帝刚即位,你却大呼先帝,这不是在诅咒康熙帝吗!”除了杖责三十外,加打了二十巴掌,可怜瘦弱书生顿时血肉横飞。
幻觉让他觉得,既然自己成了皇帝的知音,别人敢拿自己怎么样?心里总盼着朝廷快降旨宣召自己进京!这位才思敏捷的大才子,却是政治上的糊涂虫。清高落入庸俗,难逃人生悲剧,很快由意气峥嵘变得心如死灰,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盼皇恩浩荡,变成黄粱美梦。
文人总想用一肚子之乎者也“卖与识家”,“出有车,食有鱼”,是很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倘听到皇帝的夸奖,以为欣遇知己,于是极愿或作帮凶,或成宠幸,忘乎所以。如果皇帝只是“玩票”,有口无心,说过也就算了,像顺治夸金圣叹那样,而听的人却沉迷于“可达紫宸”的幻觉中,直到砍头或落难时才醒悟,有的也许至死也未醒悟,那是真正的可悲!鲁迅先生曾提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十分欢喜”,或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在“我们”中,文化人尤其占多数,金圣叹不过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在他五十四岁那年,所在的吴县县官肆无忌惮地监守自盗,激起了民愤。正巧顺治皇帝去世,热血青年学生哭于文庙,并掀起声讨贪官县令的风潮。不料,县令的后台立即逮捕为首者,罪名是“国丧期间”聚众闹事,“震惊先帝之灵”。本来此事似与金圣叹无关,至少他不是首领或策划人,但经他宿仇告发,遂被以主犯身份逮捕。此案共斩首包括金圣叹在内一十八人,且株连其妻儿充军关外,家产也被悉数没收。
有一点叫人纳闷的是,金圣叹为何在狱中一直不作申辩?以金圣叹的明睿当知“聚众闹事”罪名带来的后果,按照他当时的名望,似也有机会可以为自己辩解,可他一概没有,原来他心中存有一种幻觉。
在顺治十七年正月,有朋友告诉他,顺治皇帝读到了他批注的才子书,大为欣赏赞叹,对一些大臣说:“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本来金圣叹是位反清入关的志士,可是当听到这个传闻后,他为大清皇帝读到他批注的文章,欣赏他的文才,一下子“感而泪下”,因此“北向叩首”,并且立即挥写出《春感八首》诗。这些诗句无非表述自己得到顺治赏识,进京为官指日可待了,如果当了官要尽心尽力以报隆恩——可惜左等右等,未见降旨封官的半点动静,那种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的急切渴望如火焚心。不料几个月后,顺治皇帝竟死了。
幻觉支配着他,以至于被抓住审问时,他脱口大呼“顺治帝”,意思是顺治赏识他呢,不料主审官大怒说:“新皇帝刚即位,你却大呼先帝,这不是在诅咒康熙帝吗!”除了杖责三十外,加打了二十巴掌,可怜瘦弱书生顿时血肉横飞。
幻觉让他觉得,既然自己成了皇帝的知音,别人敢拿自己怎么样?心里总盼着朝廷快降旨宣召自己进京!这位才思敏捷的大才子,却是政治上的糊涂虫。清高落入庸俗,难逃人生悲剧,很快由意气峥嵘变得心如死灰,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盼皇恩浩荡,变成黄粱美梦。
文人总想用一肚子之乎者也“卖与识家”,“出有车,食有鱼”,是很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倘听到皇帝的夸奖,以为欣遇知己,于是极愿或作帮凶,或成宠幸,忘乎所以。如果皇帝只是“玩票”,有口无心,说过也就算了,像顺治夸金圣叹那样,而听的人却沉迷于“可达紫宸”的幻觉中,直到砍头或落难时才醒悟,有的也许至死也未醒悟,那是真正的可悲!鲁迅先生曾提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十分欢喜”,或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在“我们”中,文化人尤其占多数,金圣叹不过是一个突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