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仅仅以传输知识为己任,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主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授课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参与氛围。在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积极为学生创设英语口语实践活动的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实践活动,重新构建英语教学的新体系。
一、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参与
课堂中师生间的教与学是一种交互性的双边活动、融合过程。学生参与学习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可能就漫无目的,显得杂乱无章,教学秩序就会失控,甚至流于表面形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换句话说,教师要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教学的进程、内容和发展方向,具体的细节性过程和内容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加以引导。与此同时,学生参与学习,又并不是完全由学生信马由缰,完全由着学生的意志和兴趣。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这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依据和载体。通过掌握具体的教学内容,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来促进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和完善。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与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变化,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1.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知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把人类在社会历史中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精华,变为学生头脑里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用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活动,必须是要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进行的。
2.贯穿认知过程,引导参与。教材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关键。学生若能深切体会重点知识的获取过程,亲自参与突破难点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发现”,经历类似科学家那样发现真理的过程,有理由相信他们必定能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3.着眼评价反馈,引导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语言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并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听取学生的发言,查看他们的练习,来进一步了解问题,适时指导。同时加强对反馈信息的控制和调节,为教学作指导,使教学处在动态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主动意识下的积极参与
不管英语课堂教学的形式、目标有什么样的不同,只要教学存在,学生就参与了其中。而学生如何参与,这便成为了英语新课程改革关注的首要问题。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前预习、主动自学,与同学、教师热情交流沟通,提出问题、探讨问题,那么他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是深刻的,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是牢固的,他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学习的兴趣就会日渐增长,学习就会成为他的自觉活动。否则,如果学生是被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课,学生脑子在想教学以外的事情,那么尽管学生身在课堂,形式上在参与教学,而实质上却没有参与,这种教学就称不上有效。或者,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索然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各自为政,各管各顾,这种教学也是失败的。再者,教师有严格的纪律和教学要求,教师的讲高于一切,学生必须随时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教师,可能知识的掌握较好,但长此以往这种教学的质量不会尽如人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也很难有好的表现。所以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必须是自觉生成的。
三、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适时分层参与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培养所有人的活动。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学生进入学校、进入课堂都有平等的发展权,教育教学活动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必须是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第二语言英语的基础性学习,教师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尽最大努力为每个学生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就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但学生由于性别个性的不同,学习基础的高低,接受能力的强弱,学习速度的快慢,性格品质的优劣,又迫使教师必须分层对待,针对有差异特点的学生,在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层次性。比如英语课“创编对话”环节的教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抛开教师设立的情境,充分联想,自由发挥,而能力稍差的同学则认为创编对话与他无关,不积极参与活动。这时就可以采用分层参与的办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对能力稍差的同学可以让他换换人称,加一两句话,就算他创编成功。这样渐渐地,全员参与的兴致都会有大大的提升。
四、参与的必须是教与学的全过程
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与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伴而随。传统教学中,学生也有参与活动,但参与的不是教学的全过程,往往是其中的个别环节,如教师讲完之后学生才参与操练。由此可能导致教与学的脱节,学生接受的只是不经大脑思考的现成答案,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思维就会受到埋没,参与能力就会受到限制。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备课、导入、复习、新授、示范、操练、反馈、评价、作业等环节,主动参与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各个环节,使教与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利用各个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参与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总结,才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与学。
一、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参与
课堂中师生间的教与学是一种交互性的双边活动、融合过程。学生参与学习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可能就漫无目的,显得杂乱无章,教学秩序就会失控,甚至流于表面形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换句话说,教师要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教学的进程、内容和发展方向,具体的细节性过程和内容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加以引导。与此同时,学生参与学习,又并不是完全由学生信马由缰,完全由着学生的意志和兴趣。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这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依据和载体。通过掌握具体的教学内容,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来促进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和完善。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与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变化,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1.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知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把人类在社会历史中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精华,变为学生头脑里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用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活动,必须是要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进行的。
2.贯穿认知过程,引导参与。教材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关键。学生若能深切体会重点知识的获取过程,亲自参与突破难点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发现”,经历类似科学家那样发现真理的过程,有理由相信他们必定能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3.着眼评价反馈,引导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语言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并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听取学生的发言,查看他们的练习,来进一步了解问题,适时指导。同时加强对反馈信息的控制和调节,为教学作指导,使教学处在动态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主动意识下的积极参与
不管英语课堂教学的形式、目标有什么样的不同,只要教学存在,学生就参与了其中。而学生如何参与,这便成为了英语新课程改革关注的首要问题。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前预习、主动自学,与同学、教师热情交流沟通,提出问题、探讨问题,那么他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是深刻的,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是牢固的,他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学习的兴趣就会日渐增长,学习就会成为他的自觉活动。否则,如果学生是被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课,学生脑子在想教学以外的事情,那么尽管学生身在课堂,形式上在参与教学,而实质上却没有参与,这种教学就称不上有效。或者,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索然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各自为政,各管各顾,这种教学也是失败的。再者,教师有严格的纪律和教学要求,教师的讲高于一切,学生必须随时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教师,可能知识的掌握较好,但长此以往这种教学的质量不会尽如人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也很难有好的表现。所以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必须是自觉生成的。
三、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适时分层参与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培养所有人的活动。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学生进入学校、进入课堂都有平等的发展权,教育教学活动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必须是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第二语言英语的基础性学习,教师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尽最大努力为每个学生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就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但学生由于性别个性的不同,学习基础的高低,接受能力的强弱,学习速度的快慢,性格品质的优劣,又迫使教师必须分层对待,针对有差异特点的学生,在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层次性。比如英语课“创编对话”环节的教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抛开教师设立的情境,充分联想,自由发挥,而能力稍差的同学则认为创编对话与他无关,不积极参与活动。这时就可以采用分层参与的办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对能力稍差的同学可以让他换换人称,加一两句话,就算他创编成功。这样渐渐地,全员参与的兴致都会有大大的提升。
四、参与的必须是教与学的全过程
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与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伴而随。传统教学中,学生也有参与活动,但参与的不是教学的全过程,往往是其中的个别环节,如教师讲完之后学生才参与操练。由此可能导致教与学的脱节,学生接受的只是不经大脑思考的现成答案,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思维就会受到埋没,参与能力就会受到限制。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备课、导入、复习、新授、示范、操练、反馈、评价、作业等环节,主动参与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各个环节,使教与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利用各个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参与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总结,才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