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因此,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精要”“好懂”“有用”是语文教学的总原则,而“钩深致远”则是遵循这一原则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钩深致远;精要;好懂;有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15-02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统称,也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其主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1978年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知识……力求精要、好懂、有用。”39年过去了,“精要”“好懂”“有用”作为总原则,如今仍然需要遵守,这个原则的依据是“钩深致远”。《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意思是探索深奥的,使远处的到来。但是,我们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所探究的问题必须“精要”“好懂”,更要“有用”。
一、“精要”也需“钩深”
邓小平说,教书非最先进的内容不可。这里的“最先进”就有“精要”之意。可是,精简扼要的东西,往往概括性强、内容少,教师得找准“切入点”,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挖掘深层次的东西,使学生获得“精要”的知识。如“借代”这一修辞手法我是这样教学的:
1.让学生初步理解“借代”之意。告知学生,可以引入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如:
(1)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细腰粉腿”指舞女,类似这样的修辞就叫“借代”
(2)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以“白衣天使”借代护士
(3)在刚刚学的刘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借代音乐
2.事例小结。诸如这些不直接用事物的名称而是拿别的与之相关或相似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就是“借代”。
此时,学生模模糊糊,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我赶紧趁热打铁,继续举例(找有趣的)往深处讲:“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在这里,作者说杨二嫂是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我叫学生拿出圆规并张开两脚立在桌面上,叫一两个学生起来描述其看见的圆规。这样一来,学生感觉鲁迅的比喻太形象太传神了,从而懂得了借代的用途了。于是,下文很自然地直接称杨二嫂为“圆规”便不足为奇了。
二、“钩深”就会“好懂”
“好懂”,即所传授的知识浅显易懂。可如此一来,学生学到的只是浅薄或偏颇的知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没有达到,这时需要钩到深处,让学生达到“解惑”的目的,这就是“质”的规定。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文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范进的末路是悲惨的。而嫌贫爱富的胡屠户和封建科举制度是造成范进疯癫的罪魁祸首,这是小说的精髓,是理解本文的重难点。在赏析课文前可插入胡屠户与范进对话的视频,使学生明白“胡屠户是范进疯癫的催化剂”,揭示这一悲剧中胡屠户的角色,这样便很自然地过渡到“范进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代表了大多数旧知识分子的悲剧。范进是当时社会的产物”这一深层主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病态和腐朽,启迪人们寻找真正的“出路”。
在《散步》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抓住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首先,文章开篇关于散步缘由的交代,便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
其次,散步过程中意见有分歧时,关于处理的办法又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情节。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出于伴同儿子“时日还长”的原因,顺从母亲走大路,年迈的母亲却不认为自己年长理当为尊,而是“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改走小路。可见,是母亲善于为别人着想的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影响着家人,以致到了难走的地方,“我背起母亲,妻背起了儿子……”。
三、“致远”才能“有用”
所谓的“学以致用”,就是说希望将学到的知识用在生产生活中。因此学习是为了能“用”,不纯粹地满足认知需求。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要向45分钟要质量。《周易·序卦》中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師。师者,众也。”因此,教师是教与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帮助学生扫除言语上的障碍以及教书育人,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主张“语文要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能学以致用的东西往往不在课堂,而在实际生活中。比如,学生敢与长辈交流了;习作有话可写了;通过学习《散步》一文感觉到“和谐就是美”的真谛了;对家庭贫困或身体有缺陷的同学有深厚的同情心了……因此,讲授有用的东西在于能否“学以致用”。
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中国崛起。汉语是母语,对整个国家而言,它关乎国家安全及国家尊严,也代表着国家形象。语文教师要有教育的理想和情怀,要用中华传统文化哺育具有中国气质、中国精神、中国思维的新一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精要,指向知识内容本身;好懂,关注学生认知的特性;有用,兼顾学生能否学以致用。“精要”“好懂”“有用”这六个字,暗合了教育史上的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股教育思想,因此,“精要”“好懂”“有用”作为建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总体原则,具有非常强大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意义,不可小觑。
作为教者,我们既要“授鱼”更要“授渔”。语文教学可千万不要“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啊!
[关键词]语文;钩深致远;精要;好懂;有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15-02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统称,也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其主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1978年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知识……力求精要、好懂、有用。”39年过去了,“精要”“好懂”“有用”作为总原则,如今仍然需要遵守,这个原则的依据是“钩深致远”。《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意思是探索深奥的,使远处的到来。但是,我们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所探究的问题必须“精要”“好懂”,更要“有用”。
一、“精要”也需“钩深”
邓小平说,教书非最先进的内容不可。这里的“最先进”就有“精要”之意。可是,精简扼要的东西,往往概括性强、内容少,教师得找准“切入点”,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挖掘深层次的东西,使学生获得“精要”的知识。如“借代”这一修辞手法我是这样教学的:
1.让学生初步理解“借代”之意。告知学生,可以引入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如:
(1)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细腰粉腿”指舞女,类似这样的修辞就叫“借代”
(2)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以“白衣天使”借代护士
(3)在刚刚学的刘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借代音乐
2.事例小结。诸如这些不直接用事物的名称而是拿别的与之相关或相似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就是“借代”。
此时,学生模模糊糊,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我赶紧趁热打铁,继续举例(找有趣的)往深处讲:“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在这里,作者说杨二嫂是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我叫学生拿出圆规并张开两脚立在桌面上,叫一两个学生起来描述其看见的圆规。这样一来,学生感觉鲁迅的比喻太形象太传神了,从而懂得了借代的用途了。于是,下文很自然地直接称杨二嫂为“圆规”便不足为奇了。
二、“钩深”就会“好懂”
“好懂”,即所传授的知识浅显易懂。可如此一来,学生学到的只是浅薄或偏颇的知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没有达到,这时需要钩到深处,让学生达到“解惑”的目的,这就是“质”的规定。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文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范进的末路是悲惨的。而嫌贫爱富的胡屠户和封建科举制度是造成范进疯癫的罪魁祸首,这是小说的精髓,是理解本文的重难点。在赏析课文前可插入胡屠户与范进对话的视频,使学生明白“胡屠户是范进疯癫的催化剂”,揭示这一悲剧中胡屠户的角色,这样便很自然地过渡到“范进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代表了大多数旧知识分子的悲剧。范进是当时社会的产物”这一深层主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病态和腐朽,启迪人们寻找真正的“出路”。
在《散步》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抓住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首先,文章开篇关于散步缘由的交代,便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
其次,散步过程中意见有分歧时,关于处理的办法又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情节。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出于伴同儿子“时日还长”的原因,顺从母亲走大路,年迈的母亲却不认为自己年长理当为尊,而是“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改走小路。可见,是母亲善于为别人着想的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影响着家人,以致到了难走的地方,“我背起母亲,妻背起了儿子……”。
三、“致远”才能“有用”
所谓的“学以致用”,就是说希望将学到的知识用在生产生活中。因此学习是为了能“用”,不纯粹地满足认知需求。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要向45分钟要质量。《周易·序卦》中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師。师者,众也。”因此,教师是教与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帮助学生扫除言语上的障碍以及教书育人,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主张“语文要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能学以致用的东西往往不在课堂,而在实际生活中。比如,学生敢与长辈交流了;习作有话可写了;通过学习《散步》一文感觉到“和谐就是美”的真谛了;对家庭贫困或身体有缺陷的同学有深厚的同情心了……因此,讲授有用的东西在于能否“学以致用”。
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中国崛起。汉语是母语,对整个国家而言,它关乎国家安全及国家尊严,也代表着国家形象。语文教师要有教育的理想和情怀,要用中华传统文化哺育具有中国气质、中国精神、中国思维的新一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精要,指向知识内容本身;好懂,关注学生认知的特性;有用,兼顾学生能否学以致用。“精要”“好懂”“有用”这六个字,暗合了教育史上的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股教育思想,因此,“精要”“好懂”“有用”作为建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总体原则,具有非常强大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意义,不可小觑。
作为教者,我们既要“授鱼”更要“授渔”。语文教学可千万不要“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