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概念的微课程教学设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设计适合本科生教育的微分概念的微课程,主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微分的本质;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解决学生时间碎片化的问题。
  【关键词】微分 高等数学 微课程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贵州医科大学教学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24-02
  高等数学具有知识点多、内容严谨且逻辑性强的特点;是后续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锻炼有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了微课程的设计与研究中,积极推动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高校也兴起了微课程设计热潮。在高等数学教学设计微分的微课程时,笔者采取了下面的思路:
  一、情景设计,趣味引入
  引例:摆钟的钟摆受温度变化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影响摆钟的精确程度。问钟摆的摆长在冬季缩短0.01cm,这样将使摆钟产生多大的误差?
  以热胀冷缩现象为背景,提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入探索,更能体现高等数学中很多概念来源于实际的本质,纠正高等数学脱离实际的错误认识。热胀冷缩现象是常识性知识,随着气温的变化,计算结果会受到影响,内容相对容易理解。
  二、概念剖析,严谨解读
  微分是微积分学中的概念之一,该知识点与前后内容有重要联系。目前,笔者使用的教材为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第七版)》。该教材已经经历多次修订,内容严谨,但学生自学时受知识面的限制,难以从本质上理解微分的概念。如果按照正常顺序陈述的方式,学生经常死记硬背定义,甚至不知道如何应用。
  考虑以上原因,笔者在讲授时,以定义式Δy=AΔx+ο(Δx)为出发点,即函数值增量等于自变量增量的线性形式加上自变量的高阶无穷小。由定义式可知,f(x0)和f(x0+Δx)需都有意义。所以,微分的定义要求函数y=f(x)要在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还要强调:线性主部中的常数A与自变量增量无关,否则就不是线性形式。
  本微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学习概念性知识点的方法——先记忆定义式,再分析前提条件。定义式的记忆难度远远小于直接背诵教材上的定义。由定义式分析出所有条件,可以实现理解记忆的目的。此外,只有熟记定义式,学生才能够分析明确微分与其它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引导思考,详细推理
  问题:在一元函数中,导数与微分是什么关系?
  方法:问题式教学法。
  提示: 从导数和微分的本质出发,在PPT中呈现导数定义式与微分定义式。
  结论:对于一元函数,可导与可微等价,且dy=f′(x0)dx,导数 =f′(x0)称为微商。
  四、概念回归,注重应用
  高等数学来源于实际,反过来又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将概念回归到引例,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同时,用微分解决实际问题,也体现了微分在生产实际与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应用,例如近似计算Δy≈f′(x0)Δx。
  由于时钟摆动的周期是1秒钟,一个周期的误差为
  ΔT≈dT=T′(l0)·Δl= ·Δl= ×(-0.0001)≈-0.0002(s)
  那么,一天的誤差就是60×60×24×0.0002=17.28(s)
  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的特点。受时间限制,课堂仅介绍函数值增量的近似计算,提醒学生微分还可以用来近似计算x0点附近的函数值。
  最后需要指出微分近似计算的优缺点,微分的应用是线性近似计算,也就是用一次函数近似代替函数值或者函数值的增量,而线性近似的程度有时并不能够满足问题的精确度要求,所以学生后续还会学习用高次多项式做近似计算的问题——泰勒公式,以此激发学生对后续内容的探索兴趣。
  五、梳理内容,归纳小结
  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小结部分可以起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总结规律的作用。这部分以板书形式给出,通过粉笔字突出重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布置微分这节课的典型题目,包括微分计算、近似计算,所有题目在PPT上给出。
  思考题:导数与微分的几何意义的区别是什么?
  结语
  本次微课程设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录制内容丰富、节奏紧凑的短视频。视频中用到了PPT与板书,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加大信息量;板书呈现知识点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容易记住重难点。该微课程涉及到“情境引入,概念讲解,严谨推演,现实应用,内容归纳”五个环节,内容承上启下;能够实现引导学生思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 高等数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作者简介:
  秦丹丹(1982—),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空军航空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微分方程数值解研究。
  黄文竹(1983—),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贵州医科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微分方程数值解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探索实践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探索实践活动 建构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创新精神主要指由人类构建的不同于既存思维模式的解决问题或者是创新事物的方法。创新精神可以立足于新角度和新思路,按照现有的知识、信息、技能以及方法来构建新办法,并且在促进人类的发展中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始将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渗透在教育领域中。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高中化学教育中的思维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育 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把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共同发展,要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共同认可的,因此,各个学科都以此为宗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生物学科要发挥实验操作的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本人就此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思维创新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途经,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策略进行了探索,从发挥数学多种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加强思维引领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 思维创新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26-02  随着素质教育的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分析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培养出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43-02  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最需要的就是能够具
期刊
【摘要】新一次课程改革以后,《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对不同学段的作文提出了不同的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将文体简化,使其实用而又能起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可以使学生打消作文给人一贯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作文就是写话,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习作教学实践中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了手机应用小程序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小程序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手机应用小程序 初中生命科学教学 实践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57-01  引言  手机应用小程序可以充分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能够对学生进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希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也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数学,从心理上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本文主要以当前的实际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论述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课堂 有效策略  【中
期刊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目前高中的各个学科都在积极的进行改革。在不断的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不再采用单一的黑板教学方式,而是在不断的创新,希望能有新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而高中化学教学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一员告别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提高高中学生整体的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58-02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而校本课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地走进了学校,这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根据当前基础教育“以人为本”的主流教育理念,我们学校树立了“教育适应学生”的办学思想,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