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上小学的女儿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2 2与2x2相等,而4 4与4x4却不相等呢?”当时,我就愣住了,一个小学生没有问这道数学题目怎么做,答案是什么,而是提出了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提问中能发现她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新生答案的疑虑;同时,我反思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提出问题的学生少了很多,甚至连回答问题的热情也没有,如果也能做到有疑必问、敢问、敢为那该多好啊!
  
  一、追本溯源,找课堂问题少的原因
  
  反思学生少问的课堂教学,有如下两个特点:
  1 教师“以学生有问题为耻”,认为是自己知识结论没有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于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讲得很细、很具体、很系统,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是权威,学生对其所教内容无可置疑,所做的就是认真听、记、背,整体来看教学貌似很和谐,其实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长此以往有百害而无一利。
  2 教师要求很严格,“不准回答错误”或“不允许与参考答案有大的偏离”,导致学生以回答错误为耻,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自由呼吸”,不敢想,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说,怕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课堂气氛僵化,显得很不和谐,学生由于对老师的畏惧,而努力地记忆正确的结论和答案,作业和测试中正确率很高,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心理都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创伤,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二、建立和谐关系,使学生敢问
  
  “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种子,民主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犹如土壤和气候关系到种子能否萌芽、长壮,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演好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名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敢想、敢说、敢问。
  如何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研究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做个“大孩子”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和选择,做到博爱,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不以成绩和品格人为地给学生划分三六九等;在交往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爱,每名学生都有其优点,多给予言语上的表扬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再辅助以微笑、点头、肯定的手势或关怀性的接触,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加之老师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扩展,敢于去抓住“问”的时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自由地呼吸。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一名学生提出了错误的观点,或上黑板做数学题解错了,教师给予其肯定的言语,表扬他的勇敢,对于嘲讽的声音要给予扼制,这样对提出观点的学生不仅是一次鼓励。更是对其“好奇心”和“积极性”的保护,陶行知先生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采取有效激励,激发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好奇好问,表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很强,为什么年龄长了、受教育时间长了、个人知识多了。往日强烈的问题意识降低了呢?根据上面所述少问课堂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是因为学生好问和冲动长时间来被老师过度的“组织调控”而阻隔,要改变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敢为的内在动力,诱发并借助学生的成就动机,让学生在体验成功过程中点燃学习的激情。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形成多元评价体系,通过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1 对学生表露出对其美好的期待,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理解不透彻或完全不理解的问题,长时间不问、不质疑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影响学习的心理障碍,譬如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产生自卑感,或存在对老师讲授的依赖心理,因此,教师要多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察言观色去察觉学生对知识有不解,及时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看看这里是不是还存在……”“这个知识点上。我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大胆说出来好吗?”用鼓励的言语表露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期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生动、主动的学习局面的形成。
  2 对错误多点宽容,多点“允许”,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看结果,学生提出错误的观点,在教师看来甚至很荒唐,可是我们要看到学生提问这一过程,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在问题的思考上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且提出的是属于“自己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权威、仲裁者,应该是学生认知发展的促进者,对于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要给予热情的鼓励,给错误或荒唐的想法留一点空间,并非每一节课都必须是“完美的”,有时留点遗憾、留下一个问号,也许效果更好,要通过宽容和允许,要和学生一起通过过程的体验形成共识:“学贵有疑,教贵存疑。”
  3 巧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制造主动质疑的机会,有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要故意设置“悬念”拨动学生那颗“好奇心”,给学生创设主动质疑的机会,实践表明,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直观、具有隐蔽性且能让学生接受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维度,学生在内因的驱动下积极质疑,学生的思维品质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提出的问题才有创意。
  4 在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式质疑,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解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通过问题的变化和多解问题的反思,可以使学生不断提出更新颖、更高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把问题发散开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质疑能力都获得提高。
其他文献
米格-29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研制生产的双发中型战斗机,北约代号为“支点”。  米格-29融合了一系列先进设计理念,具有出色的机动性能,能够完成以往任何喷气式飞机都无法完成的特技飞行动作。1977年,米格-29原型机首飞成功。  米格-29战斗机上有两种高科技设备:一种是与机载火控系统(负责火力指揮与控制)连接的头盔瞄准装置,飞行员只需转动头部,机载激光瞄准束就能对准目标;另一种是能够在低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4~85的例1~3,练习十六的T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把“十”作为计数单位,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个数到20,并了解1
刘一针,名仕平,字浩天,民国初年生人,居凤中城南仙居巷,是妙手神医刘一手之子。因自小耳濡目染父亲凭一手推拿绝技治病救人,遂心生敬意,又觉趣味无穷,便常去父亲的百草堂医馆见习父亲的“望闻问切”,也将其开方、司药、推拿之过程一一熟记于心。刘一手原本寄希望于儿子步入仕途,后见社会动荡,又见其喜好悬壶济世,他倒也开明,在儿子几年私塾又几年新学学习后,便任其辍学,终日陪伴在自己身边,将一身绝技悉心教授与他。
夏日的巴山,夜雨绵绵。四川省达州市一处老旧房屋内,两位九旬老人并肩坐在沙发上,翻看着发黄的相册。老阿姨突然伤感地说:“如果有一天我先‘走’了,就只剩你一个人看照片了……”老先生连忙哄她,两人像孩子一样手牵着手。  小屋不大,只有50余平方米,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沙发坐垫已深陷,旧电视机、旧茶几,见证着岁月的流逝。这就是两位老共产党员的家。  2020年2月13日,周永开、吴应明将10万元积蓄捐给武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种交往活动不同于一般人际交往,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是一种双边活动,其活动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
《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时,要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开放式教学预设,为学生搭起合作的平台。那么,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呢?    一、创设平等的合作情境    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B-52“同溫层堡垒”轰炸机是美国一型八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它以可携带核弹、作战半径大、载弹量多、实战经验丰富著称。自1955年2月服役后,B-52轰炸机就一直担负着美国空军的战略打击任务,频频在战场上亮相。  为了保持飞行的稳定性,B-52战略轰炸机有一个两三层楼高的垂尾。高高的垂尾在飞机进机库的时候非常不方便,因此设计师就将它设计成了可折叠尾翼,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倒。
M17是天空中明亮的发射星云之一,其中,最明亮的部分让人联想到湖面游动的天鹅,所以又被称为天鹅星云。M17位于人马座内,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在良好的观测条件下肉眼可见。M17中的黑暗部分是由具有碳元素的尘埃粒子所组成的分子云,吸收背景星光所造成的。而其余不同颜色代表了星云中不同的元素所辐射的光线,红色来自硫,綠色来自氢,蓝色是由氧元素所发出的。
刚过六十岁的父母亲似乎一下子就老了。  去年,得了脑血栓的父亲再也下不了楼了。他整天窝在楼上,不是坐在客厅椅子上淌着口水看电视,就是在卧室里扶着墙,哆哆嗦嗦地挪动着笨拙的双腿。  年初,母亲的左腿莫名地痛了起来,看了多次大夫,也不见效。  母亲因此很少下楼遛弯了,她也和父亲一样,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楼上度过的。  我想把他们接到我家里,可他俩說什么也不同意。好在我住的地方离他们那儿就隔几条街,骑自
新教材编写的两个特点是:情境导入和问题驱动. 这种处理方式能够紧密贴近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时也能回归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然而,问题提出不一定非得从实际问题开始,实例分析不一定要从具体事例出发. 对于学生来说,熟知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设计成问题起点,具体的数学事实也可以设计成问题情境.   笔者去年教“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时候,按照教材的顺序,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