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农村小学教学工作经验,发现农村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思考笔者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提出几点想法,以期望达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当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逃学等现象,小学数学练习课普遍存在训练目标模糊,要求划一、形式单一等弊病。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抓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笔者对此有以下思考。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小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认识能力差,总认为学习的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学生学习不认真也不努力。我们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学习态度,转变他们对学习知识的这种观念,告诉他们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的竞争的社会,没有知识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会被社会淘汰。数学知识存在社会,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多激励和赞扬学生,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端正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大纲》指出:“不仅要使学生习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我们要改变过去只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教学,多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由于小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机械模仿,教师应该采用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学生见“比什么多”就用加法,“比什么少”就用减法。我们就要举例说明这种方法不一定是对的。例如:甲比乙多5,如果已知乙求甲,就应该用叫法;如果已知甲,求乙就应该用减法。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实例作对比、分析,区别不同数量的关系。
不但要用综合法、分析法,还要用还原法、假设法、图解法、类比法、对应法等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引入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就是他们最渴望或最熟悉的事物。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內容与学生的生活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和兴趣越高。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着手传授知识,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我们把书上的例题改为:煮4千克稀饭,水与大米的比是4:1,需要大米和水各多少千克?由于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教学,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心里,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乐于思考也乐于学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教学中必须优化结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斜面,把一个圆轮子和一个正方体林块放在斜面上,让学生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然后我又在教室空地上画一个长方形和它的两条对称轴,并在对称轴的中心各放一个塑料小桶。八个同学站在四角和对称的交点上,向桶里投小球。投后有学生说:“我们站四角的距离远些,投中少?这很不公平。”我趁机引导:“那么,请大家想想:为什么不公平?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画圆圈。”我说:“对。还有刚才圆轮为什么能滚下去,而长方体不动,你们想知道这些是为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于是,我马上板书《圆的认识》,“趁热打铁”,开始讲授有关圆的知识了。这节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他们掌握知识也很好。
数学教材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在上一节课内容结束时提示下节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思想上造成一种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如,教了圆的认识后,我在课尾提出“:我们学校学校操场边的那棵大黄桷树,它的树杆最大直径是多少?只要带上长绳子和米尺,就知道了。这是为什么?下次数学课我们就进行探究。”学生会想,绳子和直尺不会穿孔,能量出来吗?下课后学生纷纷找我告诉他们答案,我说这是一个秘密。为了找出这个答案,学生无不盼望数学课的早日到来。这样就为下节数学课的已知直径、半径求周长,知道周长求半径直径作好了铺垫。
三、课堂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
1、明确目的性。练习课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和加深对新的知识的理解;二是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三是通过综合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发展思维。
教师要根据这三方面的目的要求,认真研究书上的练习,视实际需要精选和补充题目,围绕重点,突出“双基”,使分层练习的内容能有效地为教学目的服务。例如,“乘法结合律”练习课,可组织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基本题。如:(1) (5×4)×2 (2)125×(8×5);第二个层次,变式题。如:(1)8×17×125=8×125×17=1000×17=17000 (2)8×5×125×40=(8×125)×(5×40)=1000×200=200000;第三个层次,发展题。如:(1)12×25=(3×4)×25=3×(4×25)=3×100=300 (2)25×32×125=25×(4×8)×125=(25×4)×(8×125)=100×1000=100000
2、加强针对性。练习课的要求与内容是否切合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着练习题的质量。所以,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在上练习课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情况,获取足够的教学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再有的放矢地组织练习内容。视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做到以下三点:(1)学生没有掌握教学重点,练习时让学生围绕教学重点集中练,边练边说依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理解知识。(2)对于应用中易于混淆的内容,必须针对问题进行对比练。例如数的整除与除尽、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基本概念,学生易于混淆,应让学生对比练习,务必使学生区别异同,真正理解。(3)对于学生因知识的负迁移而产生的差错,必须在对此的基础上强化练,使学生形成新的思维定势。例如317×418,有些学生误解为原式=(3×4) 17×18=12 156=12156,这是受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测这一知识的影响所产生的负迁移现象。对此,要通过对比,在弄清算法与算理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从而强化带分数乘法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3、体现差异性。针对学生练习也应该显示差异性。具体的做法有:(1)实行两套作业。即在练习课上,对学生实行分组练:成绩较差的学生以练基本题为主,适当练变式题;成绩较好的学生从练变式题为主,适当练发展题。两类学生,两套作业。分段练习,交替讲评。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差异”比较大的班级。(2)实行弹性作业即实行“必做题”与“机动题”两种作业题,前者为主,每人必做,后者有时间做就做,着眼点让学生有余力的学生有武之地,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这种方法容易掌握,适用于学生“差异”较小的班级。
4、重视多样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大脑皮层的单一刺激,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而且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练习形式,题型以及讲评形式的多样性,都是改进练习课的十分重要的手段。低年级学生爱动、好玩,有意注意力比较薄弱,在重视练评形式多样性设计时,还必须讲练评形式的趣味性。在练习课适当安排如“小猫钩鱼”、“做游戏”等形式的练习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5、强化指导性。练习课实际上是一种作业“实践课”,怎样加强练习指导,从而提高练习课一种作业“实践”水平,是上好练习课的一个至关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强化练习指导,主要应把握:分类指导。即要适应各类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各类学生既能享受到成功的愉快,又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2)“三导”结合,即不仅要“导知识”,而且要“导思想”、“导方法”,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同时在学习思想、学习态度上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环境出发,因材施教,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当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逃学等现象,小学数学练习课普遍存在训练目标模糊,要求划一、形式单一等弊病。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抓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笔者对此有以下思考。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小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认识能力差,总认为学习的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学生学习不认真也不努力。我们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学习态度,转变他们对学习知识的这种观念,告诉他们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的竞争的社会,没有知识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会被社会淘汰。数学知识存在社会,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多激励和赞扬学生,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端正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大纲》指出:“不仅要使学生习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我们要改变过去只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教学,多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由于小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机械模仿,教师应该采用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学生见“比什么多”就用加法,“比什么少”就用减法。我们就要举例说明这种方法不一定是对的。例如:甲比乙多5,如果已知乙求甲,就应该用叫法;如果已知甲,求乙就应该用减法。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实例作对比、分析,区别不同数量的关系。
不但要用综合法、分析法,还要用还原法、假设法、图解法、类比法、对应法等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引入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就是他们最渴望或最熟悉的事物。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內容与学生的生活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和兴趣越高。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着手传授知识,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我们把书上的例题改为:煮4千克稀饭,水与大米的比是4:1,需要大米和水各多少千克?由于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教学,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心里,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乐于思考也乐于学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教学中必须优化结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斜面,把一个圆轮子和一个正方体林块放在斜面上,让学生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然后我又在教室空地上画一个长方形和它的两条对称轴,并在对称轴的中心各放一个塑料小桶。八个同学站在四角和对称的交点上,向桶里投小球。投后有学生说:“我们站四角的距离远些,投中少?这很不公平。”我趁机引导:“那么,请大家想想:为什么不公平?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画圆圈。”我说:“对。还有刚才圆轮为什么能滚下去,而长方体不动,你们想知道这些是为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于是,我马上板书《圆的认识》,“趁热打铁”,开始讲授有关圆的知识了。这节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他们掌握知识也很好。
数学教材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在上一节课内容结束时提示下节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思想上造成一种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如,教了圆的认识后,我在课尾提出“:我们学校学校操场边的那棵大黄桷树,它的树杆最大直径是多少?只要带上长绳子和米尺,就知道了。这是为什么?下次数学课我们就进行探究。”学生会想,绳子和直尺不会穿孔,能量出来吗?下课后学生纷纷找我告诉他们答案,我说这是一个秘密。为了找出这个答案,学生无不盼望数学课的早日到来。这样就为下节数学课的已知直径、半径求周长,知道周长求半径直径作好了铺垫。
三、课堂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
1、明确目的性。练习课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和加深对新的知识的理解;二是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三是通过综合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发展思维。
教师要根据这三方面的目的要求,认真研究书上的练习,视实际需要精选和补充题目,围绕重点,突出“双基”,使分层练习的内容能有效地为教学目的服务。例如,“乘法结合律”练习课,可组织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基本题。如:(1) (5×4)×2 (2)125×(8×5);第二个层次,变式题。如:(1)8×17×125=8×125×17=1000×17=17000 (2)8×5×125×40=(8×125)×(5×40)=1000×200=200000;第三个层次,发展题。如:(1)12×25=(3×4)×25=3×(4×25)=3×100=300 (2)25×32×125=25×(4×8)×125=(25×4)×(8×125)=100×1000=100000
2、加强针对性。练习课的要求与内容是否切合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着练习题的质量。所以,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在上练习课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情况,获取足够的教学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再有的放矢地组织练习内容。视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做到以下三点:(1)学生没有掌握教学重点,练习时让学生围绕教学重点集中练,边练边说依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理解知识。(2)对于应用中易于混淆的内容,必须针对问题进行对比练。例如数的整除与除尽、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基本概念,学生易于混淆,应让学生对比练习,务必使学生区别异同,真正理解。(3)对于学生因知识的负迁移而产生的差错,必须在对此的基础上强化练,使学生形成新的思维定势。例如317×418,有些学生误解为原式=(3×4) 17×18=12 156=12156,这是受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测这一知识的影响所产生的负迁移现象。对此,要通过对比,在弄清算法与算理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从而强化带分数乘法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3、体现差异性。针对学生练习也应该显示差异性。具体的做法有:(1)实行两套作业。即在练习课上,对学生实行分组练:成绩较差的学生以练基本题为主,适当练变式题;成绩较好的学生从练变式题为主,适当练发展题。两类学生,两套作业。分段练习,交替讲评。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差异”比较大的班级。(2)实行弹性作业即实行“必做题”与“机动题”两种作业题,前者为主,每人必做,后者有时间做就做,着眼点让学生有余力的学生有武之地,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这种方法容易掌握,适用于学生“差异”较小的班级。
4、重视多样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大脑皮层的单一刺激,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而且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练习形式,题型以及讲评形式的多样性,都是改进练习课的十分重要的手段。低年级学生爱动、好玩,有意注意力比较薄弱,在重视练评形式多样性设计时,还必须讲练评形式的趣味性。在练习课适当安排如“小猫钩鱼”、“做游戏”等形式的练习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5、强化指导性。练习课实际上是一种作业“实践课”,怎样加强练习指导,从而提高练习课一种作业“实践”水平,是上好练习课的一个至关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强化练习指导,主要应把握:分类指导。即要适应各类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各类学生既能享受到成功的愉快,又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2)“三导”结合,即不仅要“导知识”,而且要“导思想”、“导方法”,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同时在学习思想、学习态度上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环境出发,因材施教,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