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故事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把六枚青壳鸭蛋和一枚大鹅蛋裹上黏糊糊的黄沙放进坛子里,准备端午节时取出分给我们家的七个人。而那枚鹅蛋和往常的端午节一样,是给年龄最长者准备的。
  端午节的早上,妹妹光着脚跑来摇醒我,我一睁眼,立即心领神会,我们踮着脚摸进昏暗的厨房,站定在装着咸蛋的坛前。
  “我跟你说啊姐,我们家的咸蛋和别家的不一样。”妹妹扬起眉毛说道,“我们的……”妹妹手一滑,刚出坛口的鹅蛋一下摔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音。
  我和妹妹面面相觑。
  午餐时,外婆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准备把咸蛋取出来,刚把坛盖打开,我大吼一声:“住手!”外婆吓了一跳,手僵在空中。这时,曾祖母踮着小脚走了过来:“这丫头从城里来,这蛋要是不入味,有腥气,人家也吃不下。”外婆恍然大悟,这蛋还是多在坛里待几个小时比较好,于是决定晚上再吃。
  我正暗喜逃过了一劫,回过头却看见脸色苍白的妹妹。
  “曾祖母的零钱不见了!”妹妹小声地告我。曾祖母的钱不就在她枕头下吗,全家人都知道的。我正云里雾里的时候,突然想起去年端午的一件事。那时我三娘来家里做客,钱突然不翼而飞。碰巧我哥哥又从外面提来一袋“来路不明”的粽子,于是火山就这么爆发了。这件事闹了很久,远在深圳的我在一个月后仍能听到“回声”。
  稀里糊涂地吃完午饭,我躺到床上。窗外急促的蝉声挠得我的心痒痒的。我们失手打烂鹅蛋和曾祖母的钱不见没有关系吧?为这点小事,外公会把我们训一顿吗?我和妹妹真的就因为一颗蛋而被当作小偷吗?
  我在床上翻了个身,一会儿就睡熟了。在睡梦中,我梦见鹅蛋是好的,曾祖母的钱也好好的。我们一家人愉快地吃了一顿丰盛晚餐,然后大人一边聊天一边包粽子。我和妹妹早早地爬上了床,静静地等待外公把煮好的粽子摆在桌上,一遍遍地喊我们起来吃宵夜……
  正做着梦,一只手抚上我的額头。我一下子坐起来,看见外婆端着一盆水站在床边,妹妹立在一旁。曾祖母看了看睡眼蒙眬的我,笑呵呵地说:
  “这大热天的,不开风扇就算了,还捂在被子里,是要捂小鸡吗?”
  “还好啥事没有。快上桌吃饭,再磨蹭天就黑了。”外婆拿湿漉漉的毛巾在我脸上抹了几下。
  我迷迷糊糊地走下床,被推到饭桌前时忽然就清醒了。
  “咦?”我擦了擦眼角,瞪大眼睛,看见一颗完好无损的鹅蛋。
  “坛里放太久了,你看颜色都不一样。”外公失望地说,“时间明明都算好了,该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嘛……”
  我望向妹妹,她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我又望向曾祖母,她把一袋五颜六色的糖放在桌上,说道:“没事没事,都吃点糖。”
  外公撇了撇嘴,剥了一颗糖丢进嘴里:“这糖买得不好,太贵了。”
  “那你就莫吃。”外婆笑着把那袋糖推到我和妹妹面前。
  曾祖母坐在对面,不慌不忙地剥着鹅蛋;屋外,蛐蛐儿的欢歌和餐桌上和谐的聊天声交织在一起。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八·2班)
  点评
  汪曾祺曾写过《端午的鸭蛋》,把他家乡江苏高邮的双黄蛋及家乡端午节的风俗写得味道十足。小作者写她家端午节的“鹅蛋”,开头的叙述故事性很强。那令人意外的鹅蛋摔落地的细节,让所有人都为妹妹捏一把汗,“我”甚至为此吓得躲进被窝里装起了病。故事的结局却在一个又一个波澜之后,巧妙地收束,给人意犹未尽和余音绕梁的感觉。
  (万福友)
其他文献
近日,西安街头出现了一条为“低头族”设计的专用通道,该通道宽约1米,写着“低头族专用通道”,“低头族”可在上面一边玩手机一边走路。对此,有市民觉得挺好,可以提高安全保障;也有市民认为,走路就不应该玩手机,不能纵容“低头族”。  ——《扬子晚报》2018年6月5日  @吕少嘚啵嘚:从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上来看,长期低头看手机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只有当事人自觉控制自己,适当减少使用手机时间,才是最重
期刊
与《作文周刊》相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那是2015年的11月,当时与我同教毕业班的黄老师因《作文周刊》频频向他约稿,他忙不过来。  “罗老师,你来做吧。”  “黄老师,我做作文稿件?做不来的。”  “试试看嘛,我让卢编辑加你QQ。”  “卢编辑,您好!作文这一块不是我的强项,但我爱学习,做事有耐心,您好好带带我!”  “罗老师好!您先做一版‘写作指津’吧。我把样稿发您。”  卢编辑上午把样稿发我,我
期刊
参加完社团活动,我和伙伴们正准备冲下楼打会儿篮球,谁知天公不作美,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来。  打了电话,让父母来接。没过多久,伙伴们都被接走了,留我一人独守原地,看着大雨。  淋雨的感觉会很爽吧,披挂着“细雨”,与父母在雨中相遇,也是很浪漫的吧。这么想着,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只觉得一股清凉,雨滴打在了脸上,划出一道曲线,流入了衣襟。似乎因为有了先锋,雨点争先恐后地做着相同的事。我忙缩紧脖子,抱紧书
期刊
我学习的特点之一,是重思考,不太重记忆。在读私塾的时候,有“回讲制度”,就是在老师讲过书后,学生去复习两三天,然后,讲给老师听。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回讲”的情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回讲”时,常比一般同学讲得好。有人说我的记忆力好,把老師讲的话全记熟了,其实不是。我是用思考帮助记忆。由于听老师讲的时候,经过思考,完全理解了他讲的意思,所以就记得准确。因为我爱思考,所以不管读什么书,总愿意自己给
期刊
《与朱元思书》,吴均向友人叙述了自己乘船从富阳到桐庐所见的“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以及自己“独绝”的内心感受。  作者写山,从三个方面表现其“天下独绝”的特点。  山势争高,是一绝。作者写山,首先突出的是山“争高直指”的充满生命力的態势。前两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点明夹在富春江两岸的山之“高”,且用“皆生寒树”之“寒”来烘托其高,“寒”是因为缺少光照,缺少光照是因为山高。接下来“负势竞上,
期刊
姥姥,陪伴著我一路成长。  小时候,我最喜欢姥姥送我上学。早晨的阳光,清清浅浅的,通通透透的。那时,姥姥站在校门外面的人群里,向我挥手,大喊:“好好学!”我也高兴地挥手回应姥姥,跳起来向姥姥大喊:“哎!”人潮涌动中,我们的身影不断被掩盖,但很快,我和姥姥追寻彼此的眼神又会相撞。我的身影从操场上穿过,进入教学楼。转弯前回头一看,姥姥依然在原地凝望。  少年,时光轻浅,岁月安然。我却渐渐厌倦了姥姥的目
期刊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漫游初期的杰出诗篇,表达了诗人的青春激情和理想抱负。  一、李白为何要渡远?从地点看,诗人从蜀地出发,经过荆门,目的是到楚国(今湖北一带),这样的渡远,行程已达数千里。从“万里送行舟”看,诗人此次远渡似有万里之遥,但“万里”的说法并非实写,只是形容此次漫游行程之远罢了,或者说,诗人此次漫游将会有万里之遥。那么,诗人为何要“不远万里”呢?盛唐土壤孕育的李白,满腹经纶,斗酒诗百篇,
期刊
1.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树对山、   对 , 对 。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
期刊
一、课堂巩固  1.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2.下列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古义)与现代汉语(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鸢飞戾天者 B.经纶世务者  C.风烟俱净 D.晓雾将歇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期刊
秋天的雨,随着秋风滴答而至,带着些许凉意,轻轻地在发间洒上颗颗水珠,也悄悄地沾湿了我的裤脚。  “放学了?”爸爸打开雨衣,“钻进来,雨淋不到,还暖和。”我看着那半敞开的紅色雨衣,怎么也不愿意靠近半步。我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能像个小学生一样躲在家长的雨衣里呀?于是,我随口说道:“啊,这雨也不大,不用了。”爸爸看着我躲闪的眼神,放下雨衣,刚张开嘴,却又合上了,眼中的关切渐渐变成了失落。那根根竖起的头发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