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预习”往往是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读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大多数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大致了解一下课文,没有过多地去思考文本思想,理解文本的意图。所以就不会拓展开文本,去从自己的身边的生活中搜集更多的准备性知识。
自研究创意学习法以来,我们观察到学生的课外资料多了,学生在书上的点画记都各式各样。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书上密密麻麻记的多的同学发言异常积极。这些同学的书五颜六色又像是创造了一本书。深入了解后我们总结出应把传统的“预习”变为“备习”。
老师有备课,先在教案本上按标准的教案备一遍课,然后在教本上再备一遍“书案”。大多数老师也喜欢运用“书案”来上课,因为在上课时灵活详尽、重点突显。而学生的“备习”也和老师的“书案”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学生相关课本的资料多得不可胜数。有教材全解,比老师用的教参讲得还细致;有电脑可以查到各种所需的资料;有课外读物看到更多知识;有电视等等多种途径听、看、闻来丰富生活。因此,只要充分地利用好学生的这些资源,就能使学生的“预习”变为“备习”。“备习”比“预习”更厚实,更能引领学生第一步走好文本的思想线。我摸索出了一套创意后的“预习”——“备习”。
如何使学生培养学生“备习”的能力和方法呢?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所以“备习”的原则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用口诀的形式概括的一种简易、实用的“备习”方法:一备字儿,二备词,三备作者,四备背景,五备目标,六备主题,七备难句,八备重段,九备思练,十备生活。这个口诀我称为“十备法”。学生运用他们喜欢的五彩笔以不同的符号在书上“备习”,打开课本又是一本学生自己画的彩书。其含义如下:
一备字儿,二备词,学生备习一篇课文时,字是第一关。学生在生字表上找出难记的字,并在旁边写出记的方法。如一个学生记:“裹”“衣”物被分开,水“果”包起来,一下子就记住了。此外还包括多音字,词语的理解运用近反义词,上下文理解等方法。
三备作者,四备背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资料详尽地了解文本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从而拓展文本视野。有的学生最爱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教师多鼓励,有的学生找的资料教师不一定有。
五备目标,六备主题。目标多远,路有多远。每一节课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所收获。主题是本文的灵魂,学生只有在心灵上积累下每一课的思想主题才能有教养。
七备难句,八备重段。每一篇课文只有理解了难句,掌握重点段才能吃透文本。而学生不理解课文也就在这儿,这一备习让学生提出至少三个问题。训练了学生思考能力、培养思考习惯。
九备思练,十备生活。思考练习是文本质疑的眼睛,每次备习时让学生要心中有数。不会的在课堂认真听。备生活,引导学生每一篇课文备习时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有哪些联系,语文就是在生活中来,再运用到生活中去。
经过一年的“备习”,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有了目标。发言积极,理解力强。在小组创意学习时,人人争先,人人有讲头的一片好氛围。“备习”就像婴儿走路,是学生接触课文的第一步。这一关扎实,学习语文就走得正。
廖菊英,薛贻奎,教师,现居甘肃兰州。
自研究创意学习法以来,我们观察到学生的课外资料多了,学生在书上的点画记都各式各样。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书上密密麻麻记的多的同学发言异常积极。这些同学的书五颜六色又像是创造了一本书。深入了解后我们总结出应把传统的“预习”变为“备习”。
老师有备课,先在教案本上按标准的教案备一遍课,然后在教本上再备一遍“书案”。大多数老师也喜欢运用“书案”来上课,因为在上课时灵活详尽、重点突显。而学生的“备习”也和老师的“书案”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学生相关课本的资料多得不可胜数。有教材全解,比老师用的教参讲得还细致;有电脑可以查到各种所需的资料;有课外读物看到更多知识;有电视等等多种途径听、看、闻来丰富生活。因此,只要充分地利用好学生的这些资源,就能使学生的“预习”变为“备习”。“备习”比“预习”更厚实,更能引领学生第一步走好文本的思想线。我摸索出了一套创意后的“预习”——“备习”。
如何使学生培养学生“备习”的能力和方法呢?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所以“备习”的原则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用口诀的形式概括的一种简易、实用的“备习”方法:一备字儿,二备词,三备作者,四备背景,五备目标,六备主题,七备难句,八备重段,九备思练,十备生活。这个口诀我称为“十备法”。学生运用他们喜欢的五彩笔以不同的符号在书上“备习”,打开课本又是一本学生自己画的彩书。其含义如下:
一备字儿,二备词,学生备习一篇课文时,字是第一关。学生在生字表上找出难记的字,并在旁边写出记的方法。如一个学生记:“裹”“衣”物被分开,水“果”包起来,一下子就记住了。此外还包括多音字,词语的理解运用近反义词,上下文理解等方法。
三备作者,四备背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资料详尽地了解文本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从而拓展文本视野。有的学生最爱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教师多鼓励,有的学生找的资料教师不一定有。
五备目标,六备主题。目标多远,路有多远。每一节课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所收获。主题是本文的灵魂,学生只有在心灵上积累下每一课的思想主题才能有教养。
七备难句,八备重段。每一篇课文只有理解了难句,掌握重点段才能吃透文本。而学生不理解课文也就在这儿,这一备习让学生提出至少三个问题。训练了学生思考能力、培养思考习惯。
九备思练,十备生活。思考练习是文本质疑的眼睛,每次备习时让学生要心中有数。不会的在课堂认真听。备生活,引导学生每一篇课文备习时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有哪些联系,语文就是在生活中来,再运用到生活中去。
经过一年的“备习”,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有了目标。发言积极,理解力强。在小组创意学习时,人人争先,人人有讲头的一片好氛围。“备习”就像婴儿走路,是学生接触课文的第一步。这一关扎实,学习语文就走得正。
廖菊英,薛贻奎,教师,现居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