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美超市中,消费者除了能购买到“蓝山咖啡”、“巴西咖啡”、“卡布其诺”等知名品牌的产品之外,也能买到一种在包装盒上印有“FAIRTRADE (公平贸易)”标识的咖啡产品。这种看似很普通的产品,大多来自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其价格要比同类商品高出一倍,除了品质好,其价格较高还因为它是利益倾向于种植者的公平贸易商品。而除了咖啡之外,茶叶、棉花、蜂蜜等农产品也是常见的公平贸易商品。
目前,虽然公平贸易商品销售额不到全球实体商品的千分之一,但全球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人的弱势生产者直接受益于公平贸易运动,另外有五百万人受益于公平贸易所资助的基础建设及社区发展计划。对于中国消费者,公平贸易是一个新鲜事物;然而,公平贸易却是有助于中国农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敲门砖”。
不公平的“咖啡经济”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贫穷人口依靠种植和出口农产品为生。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农产品的价格却在不断下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自1980年以来,50多个依赖农业的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持续走低,已由15%降至10%。
以咖啡为例,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咖啡出口收入大约为120亿美元;2003年,这些国家虽然出口更多的咖啡,但收入却降为55亿美元。作为咖啡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出口自20世纪90年代中起增长了2/3,但咖啡价格却从1998年每公斤1美元降至2005年的每公斤30美分。国际市场咖啡价格的下跌,令该国经济面临崩溃,不少农民濒临破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咖啡却为欧美发达国家带来“滚滚财源”。如今,发达国家的咖啡零售额每年高达800亿美元,比1990年提高了500亿美元。
低批发价和高零售价是造成咖啡不公平贸易的直接原因。每当接近咖啡种植的季节,销售商便到各个咖啡产区向那些付不起学费或无力购买种子的农民进行游说,以低价预定产季时的所有产品。而在牙买加,日本的咖啡公司则通过向政府提供贷款低价取得世界闻名的牙买加“蓝山咖啡”一定比例的销售所有权。随后,这些咖啡原料经过烘烤,销售商可以卖出每磅20~26美元的价格;而到了世界各地的咖啡屋里,每磅咖啡可以做出52杯浓缩咖啡,卖出160美元的高价。“不公平咖啡”使不事咖啡生產的咖啡销售商大发横财,而无数辛勤劳作的咖啡农民却成为金钱压力下无辜的受害者。
“不公平咖啡”仅仅是一个缩影,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巧克力、棉花、玉米、水果等发展中国家出产的农产品,另外还包括纺织成品、鞋等低附加值的商品。在西非的贝宁湾,国际市场棉花的价格下跌致使该地区的贫穷率由37%上升至59%;2005年,欧洲以低价进行大量倾销,致使世界糖价下跌1/3,巴西因此损失收入4.94亿美元,南非损失1.51亿美元,泰国损失6000万美元;一些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在东南亚的“血汗工厂”以低廉的成本生产高档运动鞋,却在欧美地区销售获得高额利润,每双鞋的收购价是十几美元,零售价达上百美元,而生产这些鞋的工人却领着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在发达国家不断鼓吹自由贸易、巨额补贴国内农业出口,使其能以低价大量倾销到第三世界的同时,他们却透过双边谈判或国际经济组织要求发展中国家取消关税、减低政策补贴及开放市场。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数以百万计的发展中国家农民因为不公平的贸易规则而被迫贱卖农产品,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公平贸易悄然出现
面对众多发展中国家遭受“不公平经济”的重压,“公平贸易”的呼声不断响起,世界上第一个“公平贸易”标识于1989年在荷兰诞生。此后,许多欧洲国家也都先后引入了自己的公平贸易标识。1997年,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在内的欧洲13个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公平贸易组织联合成立了“国际公平贸易标识组织(FLO)”,总部设在德国波恩。为了便于消费者辨认和进行跨国贸易,该组织2002年决定推出全球统一的“公平贸易”标识。
公平贸易倡议者认为现代的社会不稳定、社会公义的失落、恐怖主义的扩张都是由一个失衡的全球经济体系所致。全球化所标榜的自由贸易并不一定会为所有人类带来财富,因为自由贸易并不保证公平贸易,自由贸易往往会带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社会不稳定以及弱势民族的衰亡。而公平贸易是一个基于对话、透明及互相尊重的贸易伙伴关系,志在追求国际交易的更大公平性,以提供更公平的交易条件及确保那些被边缘化的劳工、生产者的权益为基础,致力于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更为平等、透明的贸易形式,公平贸易倡导为经济弱势的生产者创造机会,以透明的管理模式和商业关系,以平等及相互尊重与交易伙伴相处。更为重要的是,公平贸易所追求的“公平价格”,是透过对话、参与所形成的一种相互同意的价格。它不只包含了生产成本,同时也符合了社会正义与环保的原则;它提供了生产者公平的报酬,同时也考虑男女平等同酬的原则。
毫无疑问,公平贸易的出现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通过公平贸易,生产者可以得到合理回报,并且可以从收购方得到产品价格以外的社区发展金,用以发展社区医疗、教育、卫生等设施,或用于提高团队生产力;产品的生产过程重视环境保护,化学品的使用须严格遵守规则,消费者可以买得放心;商家可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吸引更多具社会责任心的消费者支持。
咖啡是第一种被贴上“公平贸易”标识的产品,种植咖啡的农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02年,智利的生产者借助公平贸易实现了以每磅1.26美元的价格出售咖啡豆,而当时美国纽约期货市场上的价格仅为每磅47.35美分。从2003年年初开始,欧洲13个国家的市场上悄然出现了这种带有“公平贸易”标识的商品,包括的农产品有茶、咖啡、米、棉花等。
消费者的觉醒
随着国际贸易中的环保、劳工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公平贸易运动在欧美影响日渐扩大,并得到不少消费者的支持。
公平贸易组织曾在世界最大的连锁咖啡店星巴克门前举行过几次宣传活动,倡导者举着咖啡农辛苦劳作的照片,告诉去星巴克喝咖啡的人,“一个种植咖啡的农民拼死拼活售出一公斤咖啡豆的所得,要比我们这儿的咖啡店卖一杯意大利咖啡赚到的少得多”。FLO的成员还打出标语,“尝尝公平的味道”,向消费者介绍有着“公平贸易”标识的咖啡。许多人当即离开了星巴克,把“公平贸易”咖啡买下来带走。在这种宣传攻势下,星巴克也加入到公平贸易活动中,每年以FLO规定的收购价向符合标准的生产者购买产品,加工后贴上“公平贸易”的标识在店里出售,并向FLO组织支付标识使用费。而在各种团体和校园学生的推动下,美国已经有一百多所大学的咖啡店销售“公平贸易”咖啡。
在英国,成立于1994年的“公平贸易基金会”每年都会在英国各地举办“公平贸易周”活动,促销公平贸易商品,提供免费的公平贸易巧克力、饼干、茶包与咖啡,供大家品尝。各国的公平贸易机构虽然是非政府组织,但在他们多年的努力下,许多国家的政府和立法机构也开始关注公平贸易问题。以FLO总部所在的德国为例,德国政府的三名部长亲自出席了公平贸易统一标识推荐会。德国联邦发展部还拨款15万欧元来支持“公平贸易”标识在德国的推广。
据统计,世界范围的公平贸易商品销售额在2002年增加了21.9%,在法国、美国、芬兰和挪威等国的增长率更超过了70%。在美国和欧洲,2003年公平贸易商品市场增长率达到30%,销售额突破4亿英镑。公平贸易商品涉及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咖啡扩大到茶叶、可可、食糖、蜂蜜、香蕉、大米等多种农产品,甚至还包括了一些手工制品、衣服、玩具和某些工业品。2005年,全世界公平贸易商品的销售额约为十一亿英镑,每年约增长37%。2006年,英国公平贸易商品零售额已经达到2.9亿英镑,超越瑞士成为全球第一大公平贸易商品市场,而公平贸易运动的先驱“直达咖啡”也成为英国的第六大咖啡品牌。
公平贸易之所以能在欧美愈来愈受支持,是因为消费者的觉醒,他们已经了解到,不公平的交易让无数人挣扎在生存边缘!而通过公平贸易组织、学校、青年旅馆、工会等的加入,使“公平贸易”的宣传网络遍及各地,许多消费者因而有机会接触这些产品、认同这些产品背后的理念。例如,英国蓝开郡小镇嘉斯顿的居民就是全世界第一个“公平贸易镇”。这个小镇总共有100家公司与社会机构,其中90家,包括学校、教会、修车厂、美容院等等,都销售“公平贸易”商品。
中国需要公平贸易
对于拥有众多农村人口的中国而言,公平贸易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的途径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村加上城市民工的贫困人口大约为2亿人,当中未解决温饱的农村人口有3000万人。许多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民和农民工还处于非常贫困的状况,缺乏稳定的收入,无法解决家庭的生计、教育、医疗等等问题。同时,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一批具备相当购买能力的消费者。因此,通过公平贸易活动,可以促进城市消费人群关心弱势生产者的处境,以购买行动来支持生产者自力更生,改善生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并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公平贸易”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一块“敲门砖”。在印度,许多茶叶和大米生产者,就借助公平贸易将自己的产品摆进了德国的超市。事实上,“公平贸易”标识涵盖的商品有不少是中国的传统农产品,而取得“公平贸易”标识后,售价可以比同类商品高出许多。近年来,FLO加大了对“公平贸易”商品质量的宣传,称其中有40%是绿色产品,这也进一步得到了欧美消费者的认同。可以说,取得“公平贸易”标识是中国农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一个跳板。
江西婺源县的大鄣山有机茶农协会成立于2000年10月,协会覆盖14000多户茶农,于2001年加入国际公平贸易标签组织,是我国第一家农产品协会被接收为此组织成员,从而迈进了这个庞大的国际化销售网络。六年来,大鄣山有机茶农协会从FLO获得返补资金120多万元,用于捐资助学事业近80万元。在婺源,除大鄣山有机茶农协会外,加入FLO的还有婺源县溪头茶农协会和五龙山有机茶农协会,总共覆盖茶农近20000户。每个协会基本上把FLO的返补资金用于修建学校、公路,缴纳农民合作医疗保险,资助贫困茶农小孩上学等社会公益事业。2006年8月,香港公平貿易公益组织公平点与山西永济市的“蒲州农民协会手工艺作坊”合作,用公平价格收购手工布艺品,该作坊同样以高于市价的公平价格向棉农收购棉花,让农民有了更好的回报。
上述例子让我们看到,对于中国农民来说,要想让自己的产品贴上“公平贸易”标识,并不是件太难的事。事实上,FLO要求农产品生产者不得雇佣童工或强迫劳动、必须向农场工人提供合理的工资、居住、卫生和安全环境。此外,FLO还要求所有的生产者注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对所在社区做出贡献等。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者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向FLO提出申请,获得初步认可后,FLO会派代表现场调查。
目前,取得国际公平贸易认证的中国商家寥寥无几,而了解公平贸易的生产者也为数不多。从“公平贸易”商品进入超市,到欧洲多国实施统一标识;从英国两年来涌现出十几个“公平贸易镇”,到德国联邦政府的大力推荐,可见公平贸易活动已经在欧美国家蓬勃兴起。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中国产品要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了解西方所涌起的这股“公平贸易”消费热潮,并为早日进入公平贸易的大圈子,提高广大农民的收益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