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蔬菜作物,供食用的花蕾为黄花菜,我国湖南、河南、陕西、江苏等省均有种植。黄花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对神经衰弱、失眠、头昏等病症疗效尤佳,被誉为“健脑菜”。因其较耐阴,适合房前屋后、路边、山坡种植和茶、果园套作。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介绍,供大家参考。
1. 栽培地选择 黄花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瘠薄干旱,但栽培仍以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水充足的砂壤土为好,种植时深翻、多施有机肥。
2. 栽培季节 从采摘结束至翌年3月均可栽植,但南方以白露和立春两个节气较适宜,尤其是白露,栽植后雨量充足,气温适宜,最有利于分株繁殖,栽植成活率高,当年就可长出3~5个新芽,翌年就有一定产量。
3. 栽培方法
①苗根修剪。每株种苗保留1~2层新根,新根留长4~5厘米,其余全部剪去,同时将“根豆”和根部的黑须根剪掉,这样有利于根群发育旺盛。
②确定栽植方法。可根据地块宽窄选择栽植方法。双行栽植法:行距70~80厘米,丛距35~45厘米,每丛2~4株,丛内株距10厘米左右(每丛栽3株苗的呈三角形排列,栽4株苗的呈正方形排列)。宽窄行栽植法:一般行距80~100厘米,窄行距60~70厘米,丛距30~35厘米。
③施足基肥。栽植时要先开好深15~20厘米、宽20~30厘米的穴,把种苗按上述丛内排列法植入穴内,稍盖土覆蔸,然后施入土杂肥,再浇入稀释过的人粪尿,然后覆土。
④种植深度适宜。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过深分蘖慢,进入盛产期要推迟1~2年;过浅植株矮小,分蘖过多且细,植株容易早衰,而且秋冬遇干旱影响出苗。
4. 田间管理
①追肥。根据黄花菜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应在萌发第一片新叶时施春苗肥,在抽薹期施催薹肥,结蕾期施催蕾肥,采摘完后及时割苗再施冬苗肥。前3次可用化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最后一次施人粪尿。施肥必须掌握以下原则:差苗多施、壮苗少施,瘦地多施、肥地少施,晴天水施、雨天干施,看天、看地、看苗灵活掌握。追肥的同时要结合进行中耕除草。
②中耕。在每次追肥前都要先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要深些,约为15厘米,第二、三次要浅些,第四次做到“早、深、干、空、大”。“早”即在采收完后抓紧时间进行中耕;“深”是指青壮龄期深30厘米以上,新扩种的只在行间深挖,在近蔸处浅挖;“干”即选择晴天、土壤干燥时进行;“空”是指苗蔸四周要挖得空,以促长新根;“大”即将大块土翻转而不打碎,但遇旱时则应打碎。
③堆蔸。因黄花菜的根系每年从新生的基节上发生,有渐向上生长的趋势,因此在冬苗冻死后,应随即用肥土堆蔸,加深耕作层,以利新根生长,而新植的不必堆蔸。
④更新复壮。黄花菜栽植一定年限后,因肥水条件差、管理不善,地上部分成为密集的株丛,地下部产生许多粗短肥大的肉质根,这时花蕾减少,采摘期缩短,产量下降,需要进行更新。方法:采收完成后,进行深中耕时,在老蔸的一边连根挖掉1/3分蘖,让其另长新苗,三四年后再在另一边挖掉1/3分蘖,以后将老蔸全部挖掉,重新深翻土地,选苗移栽。
⑤病虫害防治。黄花菜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叶斑病、白绢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等。防治病虫害首先要搞好农业防治,采摘完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田间病源;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或地表湿度过大;加强黄花菜冬培春肥工作,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适时更新复壮老蔸,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发病初期及时喷洒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锌等药剂防治,采收前3天前停止用药;红蜘蛛可用甲氰菊酯等防治,蚜虫可用氧化乐果等防治。
5. 采收加工 成熟的花蕾呈黄色,花瓣上纵沟明显。采收时应按照“早熟先采,迟熟后采,每天按时采”的原则。采摘过早,花蕾未充分膨大,产量低,干制后颜色差;采摘过迟,花蕾裂嘴或开放,干制后不仅产量低、质量差、商品率低,而且在储运过程中易生虫。采摘后蒸制适度标准:颜色由黄绿变淡黄,用拇指、食指轻轻捏搓花蕾,发出声响。蒸制适度的干花率高;过度则不但出干花率低,而且干燥后花蕾呈黑色,品质差;蒸制不足则干后花蕾色淡黄中带青色、品质差。蒸制后应及时晒干或者烤干。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周宁县农业局 邮编:355400)
1. 栽培地选择 黄花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瘠薄干旱,但栽培仍以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水充足的砂壤土为好,种植时深翻、多施有机肥。
2. 栽培季节 从采摘结束至翌年3月均可栽植,但南方以白露和立春两个节气较适宜,尤其是白露,栽植后雨量充足,气温适宜,最有利于分株繁殖,栽植成活率高,当年就可长出3~5个新芽,翌年就有一定产量。
3. 栽培方法
①苗根修剪。每株种苗保留1~2层新根,新根留长4~5厘米,其余全部剪去,同时将“根豆”和根部的黑须根剪掉,这样有利于根群发育旺盛。
②确定栽植方法。可根据地块宽窄选择栽植方法。双行栽植法:行距70~80厘米,丛距35~45厘米,每丛2~4株,丛内株距10厘米左右(每丛栽3株苗的呈三角形排列,栽4株苗的呈正方形排列)。宽窄行栽植法:一般行距80~100厘米,窄行距60~70厘米,丛距30~35厘米。
③施足基肥。栽植时要先开好深15~20厘米、宽20~30厘米的穴,把种苗按上述丛内排列法植入穴内,稍盖土覆蔸,然后施入土杂肥,再浇入稀释过的人粪尿,然后覆土。
④种植深度适宜。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过深分蘖慢,进入盛产期要推迟1~2年;过浅植株矮小,分蘖过多且细,植株容易早衰,而且秋冬遇干旱影响出苗。
4. 田间管理
①追肥。根据黄花菜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应在萌发第一片新叶时施春苗肥,在抽薹期施催薹肥,结蕾期施催蕾肥,采摘完后及时割苗再施冬苗肥。前3次可用化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最后一次施人粪尿。施肥必须掌握以下原则:差苗多施、壮苗少施,瘦地多施、肥地少施,晴天水施、雨天干施,看天、看地、看苗灵活掌握。追肥的同时要结合进行中耕除草。
②中耕。在每次追肥前都要先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要深些,约为15厘米,第二、三次要浅些,第四次做到“早、深、干、空、大”。“早”即在采收完后抓紧时间进行中耕;“深”是指青壮龄期深30厘米以上,新扩种的只在行间深挖,在近蔸处浅挖;“干”即选择晴天、土壤干燥时进行;“空”是指苗蔸四周要挖得空,以促长新根;“大”即将大块土翻转而不打碎,但遇旱时则应打碎。
③堆蔸。因黄花菜的根系每年从新生的基节上发生,有渐向上生长的趋势,因此在冬苗冻死后,应随即用肥土堆蔸,加深耕作层,以利新根生长,而新植的不必堆蔸。
④更新复壮。黄花菜栽植一定年限后,因肥水条件差、管理不善,地上部分成为密集的株丛,地下部产生许多粗短肥大的肉质根,这时花蕾减少,采摘期缩短,产量下降,需要进行更新。方法:采收完成后,进行深中耕时,在老蔸的一边连根挖掉1/3分蘖,让其另长新苗,三四年后再在另一边挖掉1/3分蘖,以后将老蔸全部挖掉,重新深翻土地,选苗移栽。
⑤病虫害防治。黄花菜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叶斑病、白绢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等。防治病虫害首先要搞好农业防治,采摘完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田间病源;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或地表湿度过大;加强黄花菜冬培春肥工作,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适时更新复壮老蔸,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发病初期及时喷洒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锌等药剂防治,采收前3天前停止用药;红蜘蛛可用甲氰菊酯等防治,蚜虫可用氧化乐果等防治。
5. 采收加工 成熟的花蕾呈黄色,花瓣上纵沟明显。采收时应按照“早熟先采,迟熟后采,每天按时采”的原则。采摘过早,花蕾未充分膨大,产量低,干制后颜色差;采摘过迟,花蕾裂嘴或开放,干制后不仅产量低、质量差、商品率低,而且在储运过程中易生虫。采摘后蒸制适度标准:颜色由黄绿变淡黄,用拇指、食指轻轻捏搓花蕾,发出声响。蒸制适度的干花率高;过度则不但出干花率低,而且干燥后花蕾呈黑色,品质差;蒸制不足则干后花蕾色淡黄中带青色、品质差。蒸制后应及时晒干或者烤干。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周宁县农业局 邮编:355400)